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仅关系到教学质量,也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经之路。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展开分析。

关键字:小学语文;创新思维;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 H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现状

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现状传统教育比较注重书本知识,注重相关知识点的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基本知识、掌握教学大纲的要求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但是,这种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创新意识却有着相对的弱势和不足。小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的关键阶段,学习的习惯、思维的方式很大程度是在这个阶段形成。而传统的培养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飞跃和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

1、激发兴趣,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学习感兴趣的知识时,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乐而不知疲倦。瓦特由水开时壶盖掀动而成功地发明了蒸汽机;阿基米德洗澡时因身体感到水的浮力而发现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这些发明创造均与他们具有强烈的兴趣有关。因此,要提高小学语文质量,教师必须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唤起学生的求知识欲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创新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2、创造条件,使学生敢于创新

“千创新万创新,学生创新是根本;千条理万条理,学生发展是硬道理。”创新并不神秘,创新就在身边,看你是否抓住它,让学生享用它,实现和学生分享它。课堂上,老师要注意保护这些创新的火花。或用赞美的语言,或用鼓励的眼神,这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课堂成为真正自由宽松的天地,成为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王国。

(1)创设氛围,激发创新思维能力没有鲜明的个性,没有标新立异、打破常规的勇气与信心,就谈不上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而能够激发学生个性潜能的环境,最适合的应该是在民主宽松、平等友好的学习氛围里。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体验到的是平等、自由、尊重和信任,形成的是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以疑促思,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诗句:“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有力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在导入新课时,我把课题中的“峰”和“人”写得特别大,并用彩色粉笔书写,让学生看课题提出疑问,很多学生提出了“老师为什么把‘峰’和‘人’写得特别大?”“‘峰’和‘人’之间有什么关系?”“本文主要写谁?”这些问题,我因势利导,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这些问题都在课文里面,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读书去理解、体会,这样学生就带着问题兴趣盎然地开始读书思考。学完全文后,我又回过头来问学生,同学们认为老师这样写课题好不好?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读书,有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老师的课题写得好,突出了“峰”和“人”;有的说,我认为老师应该把“人”写得更大些,因为本文主要是写人的;有的说,应该把“天游峰”和“扫路人”都写大些,各种各样的意见都有。俗话说得好,“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学总是起源于问,学总是和问紧密相连的。在学生有了“问“的意识和机会后,教师才有可能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激发探究欲望。

3、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善于创新

心理学认为,创造潜力较强的学生,多数具有以下特征:淘气、顽皮和不受约束,所作所为常常不合常规,处事常嬉戏的态度。这类学生思维活跃,好胜心强,富有积极向上的竞争精神,平时好出“鬼点子”,喜欢提“怪问题”对事物经常持怀疑态度,其实,就在学生的“点子”中很可能孕育着创造的因素,在学生对事物的怀疑态度中很可能有新的发现。对于这些思维异常,行为越“规”的学生,不要指责,要善于启发,给这些学生以特别关照,让他们有展露才华的机会。

(1)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手是脑的老师。”而实践活动则是手与眼协同活动对乐观事物动态感知的过程,又是手与脑的配合,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思维因素,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引导学生感受、探索、发现未知,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和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知识达到领悟、理解和掌握,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采取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培养学生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

(2)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开放的环境,因此我们要变小课堂为大课堂,要让学生在大课堂中充分施展自己的创新才能,有意识地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他们才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满足自己参加兴趣活动的愿望。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开展多种活动,有控制地有选择地将千姿百态的社会信息引进校园,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大自然,走向五光十色的社会,让他们逐步认识自然、认识社会。

4、尊重学生思考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学生身上都有潜在的能力。著名的教育学家泰勒曾说过: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具有某种才能,但由于大多数教师只重视学生成绩,而忽视学生才能的发展,所以学生的才能没有得到发挥的机会。所以,教师的教学不应只局限于传授知识,还应善于发现学生的才能,加强对学生才能的开发,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发散思维的训练,可以激活学生的头脑,想出新设想,找到新办法,开辟新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给学生“自由”天地,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培养他们思维的发散性,以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如教学《王冕学画》一课时,当教师问到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该多好哇中的好是什么意思?有个学生回答说:画下来,天天可以看荷花。还有别的意思吗?教师启发学生。学生有了兴趣,各抒己见:画下来,可以让别人看。画下来,可以跟湖里的荷花比一比,看谁美?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中求异思维的反映,它促使学生相互激励,情绪活跃,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求异、探索的乐趣。如教学《一个苹果》的时候,一个学生忽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苹果传了一圈只吃了一小半,那剩下的大半个苹果到哪里去了?课文中没有交代,老师顺势把这个问题踢给学生。大家议论纷纷,提出了好多设想。老师又引导大家对这些想法进行比较、评论,否定了那些不合情理的,肯定了那些新颖合理的。所以,教师就可以在学生发散到思考的过程中,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总结

培养学生的新造思维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就是要通过我们的创新教育,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只有我们在思想上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才能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摇篮。

参考文献

[1]张洪荣.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5(25).

[2]赵若苓.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05).

[3]孙立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06)

[4]达文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