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欲望与现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欲望与现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近年来的强势发展有目共睹,为了能够在白热化的竞争中彰显自己的实力,各专业市场纷纷打出“国际化”的招牌,以证明自己强大的商业辐射能力。在这股来势迅猛的“国际化”浪潮中,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可谓做足了文章,既有引进来的,更有走出去的,只是不知道,在市场运行和产业发展的双重检验下,专业市场的“国际化”招牌,究竟能够挂多久?

“国际化”粉墨登场

自2005年始,一股国际化浪潮席卷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迅猛的来势让人目不暇接。

其中,2005年下半年,绍兴县政府以打造“国际纺织品贸易中心”为目标,开始规划以联合市场和国际贸易区构成的中国轻纺城主体市场建设;

2006年8月份,投资3亿多元的常熟招商城时装中心开始运营,这是常熟招商城首次单独组建国外品牌女装区,标志着招商城由原来的以国内市场为主,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2007年上半年,集会展、办公、外贸、电子商务等于一体濮院羊毛衫市场中央商城完工,商城由濮院毛衫品牌中心、世贸大厦、濮院羊毛衫市场国际商贸城、国际贸易中心和金贸大厦组成;

2007年5月28日,无锡新世界国际纺织服装城在开业两个月后,推出了欧美馆,之后推出的韩国馆成为颇具规模的韩国服饰交易场所;

2007年10月,义乌国际商贸城,在已经相继成功推出韩国馆、香港馆、台湾馆之后,又在“义博会”上推出了以销售美国商品为主的美国馆,据了解,相同理念下,即将开放的还将有意大利馆、墨西哥馆、日本馆,义乌将成为真正的“买全球货、卖全球货”。

细究起来,专业市场的国际化征程早已有之,我国依托专业市场的国际贸易形式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有所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供应和采购、做国际贸易的专业市场,可以说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

1988年,由于东欧国家社会经济转型带来的相应地区民用消费品短缺,使得地处北京市中央商务区和使馆区的雅宝路市场群开始形成,并逐渐发展成为北京最大的民间涉外纺织服装批发交易市场。

1992年开业的上海世贸商城通过28万平方米的展贸空间。不断地向全球展示、推广并销售中国的纺织服装等产品,并锁定“跨国采购”,为上海驻华采购商提供了大宗、优质纺织品和服装,并提供相关的采购和推广服务。 1995年,义乌市政府就凭借“一类市场买全球卖全球”的战略思维创办了中国专业市场领域的首个博览会,吸引全球的买家汇聚义乌,使义乌小商品城真正走向国际市场。

由此看来,今天的国际化并非专业市场的一时冲动,而是沿袭了国际贸易的市场传统,而且,今日的国际化,已经突破了过去的低级交易,成为国际化升级版。

“国际化”的配置

在这些以国际化为目标的专业市场中,均更加注重硬件水平提升、注重商务配套设施建设。

出于订单交易、看样订货和展贸功能的需要,专业市场的国际贸易场馆导向系统良好,在规划设计上通常采取了宽过道、大开间的建筑格局,这与以国内贸易为主的专业市场的建设特点有了很大的不同。同时配套建设了交易洽谈、展览展示、仓储物流及酒店办公等硬件设施。

在无锡、绍兴等地,配合着国际贸易区或国际交易馆的相继建设,周边的五星级酒店、5A级商务写字楼亦在规划建设之中。同时,海关、银行等相关服务设施亦跟随而至。

同样,因为需要服务于国际贸易,服务于国际化的采购商和供应商的交易需求,在软件配套上,专业市场更加注重物价信息、诚信体系、信用担保、结算系统、电子商务和商务服务等相关服务。

以义乌国际商贸城为例,其国际化程度之高众所周知。义乌市场商品已出口到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企业经登记批准在义乌设立921家办事处,联合国、外交部等机构在义乌建立了采购信息中心,家乐福等20多家跨国零售企业常年在义乌采购商品。与此同时,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义乌市场量身定做了“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贸易信用保险”,有效保证了商户收汇的安全性,打造了专业市场国际贸易交易环节的诚信体系和担保体系,也为其他市场提供了借鉴和示范作用。

而随着义乌国际贸易服务功能日益增强,义乌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拥有海关、检验检疫局、涉外法庭等涉外机构,率先拥有出入境签证等涉外权限。全球20强海运集团已有8家在义乌设立办事处,国际物流中心与宁波港合作实现了跨关区一站式通关。义乌还成为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拥有外事审批权的县市,颁发了全国首个港澳个体户营业执照。这些已经突出显示了其服务于国际贸易的能力。

“国际化”的中流砥柱

分析当前专业市场国际化趋势的形成原因,重点关注两个方面。

一方面,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后,中国作为最大、最优质的纺织品服装供应基地,竞争优势日趋明显。物超所值的产品吸引了大量的国外买家直接采购。专业市场作为渠道最直接、产品最集中的采购平台,吸引着国际采购商前往。在义乌,每天都有2万人的国外采购商常驻当地。在盛泽、绍兴、大朗等重要的产业基地,跨国采购也是日常交易中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消费水平共同提高,中国也正逐渐成为具备较强实力的消费市场。大量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品牌产品正欲图谋进入中国市场,将扩大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份额。因此,如何在中国市场建立销售渠道、通过中国市场现有的优势渠道迅速占领市场,是很多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课题,在这方面,专业市场有独特的优势为国外品牌所瞩目。常熟时装中心的韩国馆、无锡新世界国际纺织服装城的韩国馆和欧美馆都是在此背景下,实现顺利招商。

同时,不能忽视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几代变革,当前的专业市场经营管理者,已经表现出宽阔的视野和卓越的经营管理才能。服从于专业市场的发展需要,服务于供应商、采购商的发展需求,这些经营管理者已经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国际化”的暗伤

从根本上看,专业市场是商流、物流、信息流汇聚的重要载体,能够在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降低物流成本、展示经济发展成果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国际化进程中,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也要引起足够重视。

一是在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上,切忌产销脱节。有物美价廉、品种丰富的产品,才能吸引采购商。如果没有足够多、足够好的产品,专业市场的国际化,将成为纸上谈兵的国际化。正如义乌市市长吴蔚荣所说――“没有工业支撑的商业是不稳固的商业。”

二是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渠道服务还需重视产业特点。在已经引进国际品牌馆的专业市场中,要么存在一些品牌“挂洋名非洋货”的现象,要么就是“洋货门前车马稀”,海外品牌在不能派驻常驻管理人员的情况下,专业市场亦不能给予其在中国市场的实在的推广服务,造成资源浪费。因此,专业市场还需从纺织品、服装品牌的渠道拓展特点和海外品牌的需求出发,在前期帮一把、扶一程,促进海外品牌在中国市场渠道拓展,提供除单纯商务服务之外的专业化营销服务。

三是专业市场国际化不能操之过急,需要有培育过程。有些市场建设,从定位之初即瞄向国际化,但在市场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均不健全的情况下,仅有几个品牌进驻远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国际化。在上海、苏州等地区,市场尚未建成即以“国际”相称的服装城中,在运作中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反思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