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找“米”下锅: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找“米”下锅: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堂中的有效性提问,是我们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我们的教学中往往一节课中有若干次提问,可是我们很少去思考有多少问题是有价值的,有多少问题的可有可无的,有多少问题的毫无价值的,当我们对课堂的有效性提问引起注意的时候,我们的课堂一定会起到质的变化和飞跃。

一、 课堂提问有效性缺失的现状

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策略,无效和低效的问题设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误区还大有存在,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现状1:课堂提问设计目的不明确,随心所欲,频繁问答。

在我们的教学中,诸如目的不明确,零碎不系统,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不给学生思考余地,或自问自答,随口而发问之类的问题比比皆是,有些类似于是教师的口头禅,比如“是不是”“对不对”“在哪里呢”诸如此类。因为这些口头禅提问的存在,使得问题数量很多,但线索不清,课堂重点不能突显。有时候,教师提了一个问题,学生会一下子没了声音,即使是指定回答,也常常会答非所问。这是因为教师的提问意图不明导致的。常常是学生完全不需要思考,直接看文本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这就是无效的提问。

现状2: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问偏题遥远,脱离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启而不发。

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启而不发。或茫然或沉默以对。而教师只好自问自答,唱独角戏,造成了教学低效,甚至无效。

现状3:提问表达不明,零碎不系统,缺乏层次。

提问时叙述过或者使用冗长而凌乱的措词,使学生不明其意,这样的提问措词不清,学生不易理解和思考,也不好表达。

除此之外,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提问后没有停顿或先点名再提问,使学生没有时间思考;提问只面向少数尖子生,多数学生作陪衬等等问题。

二、 课堂提问有效性缺失的不良影响

过去的语文课堂满堂灌受到批判,现在的语文课堂满堂问也应该批判。问不一定就是启发式教学。在课改实验中,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现象已不复存在,遗憾的是,取而代之的却是一种典型的“满堂问”式的教学。在这种“满堂问”的支配下,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或是非问,或选择问,学生则习惯性地举手,仓促地回答问题,或置之不理,保持沉默。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也只作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然后自己补充讲解,再提出问题……

案例:在学习《二泉映月》时,教师一上来就问:“同学们,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于是学生很乖巧的回答:“为什么叫二泉映月?二泉映月写的是什么内容……”其实这些问题学生通过预习早已解决,他们只是配合老师演戏。试问这样的提问到底有何意义!

不可否认,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没有问题的存在,教学就无法进行。什么样的问题就决定什么样的思考,思考决定行为。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这就说明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又是考察教师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御程度。因此,注重和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便成为教师一项不可拖延的任务。

三、 应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策略1:问什么?

课堂教学中应该问什么?我认为应该问重点、问难点、问关键点。重点是指与课堂教学目标直接相联系的内容;难点是指学生理解或解决有困难的地方;关键点是指可以打通学生思路的关节处。课堂提问的杂乱看上去是提问设计的不合理,但很多时候实际上是对课文教学目标和任务的不明确。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在充分领会课堂的教学目标,并根据目标设计一个“主问题”,这个“主问题”,是指对教学过程能起主导、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粘和剂,在教学中显现着“以一当十”的力量,具有“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然后将这个主问题进行分解,分解成几个子问题,子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注意启发性、层进性。几个子问题应该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并最终指向课堂教学难点的解决。这样一堂课的线索就会很清晰,课堂重点也会很明确。

经典案例: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陶罐和铁罐》课堂精彩提问

师:先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查字典解决,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学生练习读课文,一会儿读书,一会儿查字典,一会儿交头接耳议论,一会儿发出笑声。)

师:可以了吗?请交流一下,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生:我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不喜欢铁罐,因为它骄傲。我的根据是课文写“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还常常奚落它。陶罐则不是这样,它不但说话很谦虚,而且不和铁罐一般见识,避免矛盾激化,不和它争吵。(理解“奚落”)

生:陶罐不但谦虚,也很善良、真诚。你看,当人们刚把陶罐从土里掘出来,它立刻就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陶罐不计前嫌,豁达大度,我喜欢它。(师肯定,赞扬生。)

生:陶罐敢说真话,我喜欢它这一点。它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从这可以看出陶罐并不是“懦弱”的东西。(师指导学生掌握“懦弱”音、形、义,纠正学生把“懦”读为“儒”的错误,请他带领全班读句子,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生:我不喜欢铁罐,它不仅骄傲,还很武断。它对陶罐说:“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事实上,后来粉身碎骨的不是陶罐,而是铁罐被完全氧化了。看问题不能绝对。

师:你的发言说明你领悟了语言的内涵。

生:老师,我想通过朗读表达我的感悟,可以吗?

师:太好了,请问你想读哪部分。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断)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生互动,共读对话,时而生读,时而师读,时而分角色读,时而议读,把这一段读得声情并茂,兴趣盎然,听课老师掌声不断,笑声频频。)

跟老师给学生灌输知识相比,自己探究更为重要。靳家彦老师就是让同学自己精读课文来理解课文,感悟人生哲理的。

策略2:怎么问?

怎么提问历来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可以斟酌的方面也很多,但有几点必须注意:

1. 课堂提问应有合理的思维跨度,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

合理的跨度是指提问不能空泛,使学生无从思考;也不能太肤浅,学生不思考就能回答。主问题和子问题之间的跨度,子问题和子问题之间的跨度,都必须有值得思考的空间。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问题,学生一下子是难以回答完整的,子问题的设计就是为了帮助让学生通过思考可以“摘下果实”,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堂提问的呈现方式要新颖。

提问呈现方式不同,效果是很不相同的。好的提问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新颖的呈现方式要求提问有趣味性、挑战性、启发性、延展性。教师可以从三个角度下手:一是发问视角新;二是发问语言妙;三是发问方式独特。

3. 激发学生自己提问。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的成败,应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问了多少为什么;不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质疑,评判了多少。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提出更多更好的有价值的问题,才是实现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教师提问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激发学生自主地发问。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新课程课堂教学提倡在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研究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确立明确的提问目的,正确地把握提问艺术,恰当而巧妙地提出各种问题诱导学生作答,引燃其思维火花。所谓“恰当”是指精心地把问题指向教学地关键处、思维的转折点、理解的难点和探究知识的规律上。所谓“巧妙”一方面要问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的热点上;另一方面是以灵活自如的提问方法创设“愤”、“悱”情境,以高效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

经典案例: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在执教《我的战友》一课中

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究竟什么像刀一样‘绞’我的心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稍加思索便可以想到是一种痛苦,是战友被烈火焚烧的痛苦像刀一样‘绞’我的心,再思考后又觉得像刀一样‘绞’我的心的还有担忧、无奈和绝望,在教师稍加引导下,学生明白是多种复杂情感纠缠、撞击,使我的心像刀一样‘绞’一般。

由此可见,问题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是相当重要的,它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能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析,使课堂提问真正成为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一把金钥匙。一节课无休止的问,连给孩子思考的空间都没有,给孩子阅读品味文章的时间也没有,那还叫什么语文课?语文课堂的提问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肤浅性提问,看似场面热闹,老师一问学生齐声回答,表面学生全会,实则没学什么,还会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质难性提问,问题高深莫测,显示老师水平高,学生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模糊性提问,问题模棱两可,学生云里雾里,一脸茫然,摸不着头脑;习惯性提问,问题未经设计,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如同口头禅,看似问得多,实则什么也没问;惩罚性提问,发现某一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突然发问,借机整治,久而久之使学生视老师提问为畏途,等等。这些类型的提问弊多利少,不如不问。语文课堂本是精彩的课堂,课堂提问的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更不应该简单呆板、一成不变。它或者问而不答,造成悬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者步步紧逼、层层追问,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或者于不经意处发出奇问,以激活学生思维;或者在无疑处质疑问难,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可以是教师问学生,也可以是学生问教师,还可以是学生问学生,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再由自己设法解决。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决于教师的提问。关注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该是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刘莹莹江苏省灌南县镇中小学 22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