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基底细胞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BLBC)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免疫组化特点及临床预后。方法收集BLBC标本35例,总结其临床资料、大体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制作HE切片,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PR、HER-2、CK5/6、34β12、p63、vimenfin、E-cad、c-kit、P53、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35例BLBC患者肿瘤直径2.4~3.5cm,无包膜。BLBC标本组织学均呈高级别(Ⅱ~Ⅲ级),肿瘤组织表现为无腺管的富于细胞的实性结构,周围有较少的纤维结缔组织间隔,具有推进式的边缘,周围伴淋巴细胞浸润,排列呈巢状、片状、团块状、带状结构伴有地图状坏死。肿瘤细胞胞质少呈合体细胞样,核为圆形或卵圆形,核质比例高,核分裂象易见,其中26例发生淋巴结转移,3例合并导管内癌。免疫组化:ER、PR和HER-2均呈阴性,CK5/6均阳性表达,其余各标记阳性表达率为:34βE12(89%),p63(23%),vimentin(31%),E-cad(34%),c-kit(31%),P53(74%),ki-67(阳性率>10%者为80%)。结论BLBC是一组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学特点与免疫表型特征的乳腺浸润性癌,且临床预后较差。

关键词 乳腺癌 基底细胞样亚型 基因表型

中图分类号 R730.26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19-(2010)-07-04

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reino-ma,BLBC)是根据基因表达谱及基因分型鉴定出的一类乳腺癌新亚型,是一组具有基底细胞基因表型的乳腺癌,其不同程度的表达基底细胞角蛋白和肌上皮标记物。目前多数研究支持,典型的BLBC免疫表型为ER、PR、HER-2呈三联阴性,同时表达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基底细胞角蛋白(如CK5/6、CK14、CK17)和或EGFR阳性,作为BLBC的鉴定标准。本项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依据上述标准筛选出BLBC 35例,并对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探讨其组织病理特点,分析其免疫组化特征及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病理科2006年1月~2010年1月存档及会诊的乳腺浸润性癌病例资料,本组病例均为女性,发病年龄29~70岁,平均年龄47.37岁。患者均为无意中发现肿块而就诊,肿块分布于乳腺各象限,其中外上象限11例,外下象限7例,内上象限8例,内下象限6例,中央区3例。14例行乳腺癌根治术,21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6例伴腋下淋巴结转移,3例伴导管内癌。

1.2方法

1.2.1标本

复查切片,从中挑选相关文献描述的组织学形态符合或近似BLBC的乳腺癌进行免疫组化研究,诊断标准:ER、PR、HER-2均呈阴性,同时CK5/6表达阳性。依据该标准,从2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Ⅲ级)中,筛选出BLBC 35例。组织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4μm),HE染色。

1.2.2HE染色

组织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4μm),HE染色,光镜下观察。观察项目:组织学分级、肿瘤的结构特征、肿瘤的细胞特征、脉管浸润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有无合并导管内癌等。

1.2.3免疫组织化学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选用的抗体包括EK、PR、HER-2、CK5/6、34βE12、p63、vi-mentin、E-cad、c-kit、P53、ki-67等,(所有抗体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阳性结果判断:细胞核、细胞浆或细胞膜上棕黄色颗粒为阳性颗粒,其中ER、PR、p63、P53、ki-67为细胞核阳性(以自身正常乳腺导管上皮核阳性作为对照),HER-2、E-cad、c-kit为细胞膜阳性,CK5/6、34βE12、vimentin为细胞浆阳性。按标本中阳性细胞百分比>10%计为阳性。

2 结果

2.1病理观察

肉眼:肿物直径2.4~3.5cm,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切面实性,灰白、灰黄或灰红色,质脆或硬。光镜观察:肿瘤细胞呈巢状或片状生长,常见有推进性边缘(图1)。19例出现地图状坏死(图2)。肿瘤细胞大多呈合体细胞样,细胞胞质丰富、淡伊红色,核大、有异型,核质比高,核分裂象及细胞凋亡易见,瘤巢周围可见中等量淋巴细胞浸润(图3)。肿瘤中常出现梭形细胞、透亮细胞及鳞状化生细胞。合并导管内癌3例,腋窝淋巴结转移26例。

2.2免疫表型

35例肿瘤组织免疫组化表达为:ER、PR和HER-2“三阴性”,CK5/6均阳性(图4),34βE12(91%),p63(23%),vimentin(31%),E-cad(79%),c-kit(31%),P53(74%),ki-67(阳性率>10%者为80%)。

3 讨论

根据eDNA组织芯片基因表型将乳腺癌分为五种亚型:管腔A型(ER+/HER-2-),管腔B型(ER+/HER-2+),正常乳腺样型(ER-/HER-2-),HER-2过表达型(ER/HER-2+)及基底细胞样型,它们具有独立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预后。其中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asa12like breastcarcinomas,BLBCs)具有最高的增值指数和不良的临床预后。尽管基因表型是鉴定BLBCs的金标准,但这种方法并不能被常规使用,Nielsen等用4种免疫组化指标(ER、HER2、CK5/6和(或)EGFR替代性诊断BLBC,与基因表型相比,其敏感性为76%,特异性是100%;并发现无论是运用基因表型还是免疫组化的方法,BLBC占所有乳腺癌的比例为15%~25%。依据BLBC典型的免疫表型,即ER、PR、HER一2呈三联阴性,同时表达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基底细胞型细胞角蛋白(如CK5/6),在2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I~III级)中,最终筛选出BLBC 35例,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29~70岁,平均47.37岁,相对于其他亚型患者的发病年龄较年轻。有研究报道,乳腺髓样癌和化生性癌都具有肌上皮免疫表型,所以有研究者将其也归类到BLBC中。

BLBC患者对成熟的内分泌治疗不敏感,没有相应的靶向治疗方法,目前的治疗方案为系统性化疗。尽管BLBC对蒽环类、烷化剂和铂类药物可能敏感,但其预后远比其他亚型乳腺癌患者差。Carey等对107例乳腺癌患者的研究发现,BLBC亚型和/ER/HER-2+亚型对含蒽环类(阿霉素+环磷酰胺)的新辅助化疗较敏感,病理学完全缓解率分别为27%和36%,但未获病理学完全缓解的BLBC亚型患者预后较差。Nielsen等回顾性研究发现,在230例散发性和28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BLBC患者手术后未接受化疗者生存率低,接受化疗者预后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这提示BLBC与BRCA1相关性乳腺癌类似,可能对某些损伤DNA的药物敏感,化疗可以改善其预后。但也有研究认为,即使采用手术后化疗措施,BLBC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整体存活率仍然较低,说明在BLBC中存在很强的异质性。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在一些BLBC中存在EGFR基因的扩增,其下游的信号转导途径,如MEK-ERK、P13-AKT或cyclinE-CDK2等,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活化,这些均可能成为临床药物治疗的靶点。BLBC与家族性BRCA1相关性乳腺癌存在相似性,提示可以对BLBC采用类似的治疗措施。ASC02009年会的焦点与一组名为PARP抑制剂的药物相关。BRCA1/2和PARP-1参与正常细胞DNA损伤的修复,BRCA1/2缺失的细胞则依赖PRAP-1进行DNA的损伤修复。研究发现,针对PRA的靶向治疗药物可与吉西他滨、卡培他滨联用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或单独用于经多种治疗失败的BRCA1/2突变的乳腺癌,其疗效均高度有效。

本项研究提示,BLBC是一组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的乳腺癌,相对于其他类型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较轻,具有更强的侵袭性,临床预后较差。因基因微阵列分析较昂贵且不易普及,所以诊断BLBC应结合典型的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检测。目前,针对BLBC的特异性治疗尚未建立起来,因此,探寻识别出新的分子作为其潜在的治疗靶点,将是该病的又一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