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傲慢与偏见》的经典化建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傲慢与偏见》的经典化建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作为十九世纪英国文坛杰出的女性作家,简・奥斯丁将其自身经历与当时英国妇女现状相结合,创作了6部婚恋题材的小说。其中,《傲慢与偏见》最受世人的喜爱,并为读者尊崇为婚恋小说的“经典”,而其他几部作品也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艺术手法、文化权力等角度分析《傲慢与偏见》的经典化成因。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经典化;成因

18世纪末-19世纪,女性文学发展并日臻成熟,简・奥斯丁的贡献是卓越的。她在自己有限的创作生涯中,为广大读者留下了《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6部优秀的作品。在《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中奥斯丁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幽默的笔调,将当时平淡无奇的英国乡村绅士和淑女的婚恋及生活写得妙趣横生。其中所关注的男女婚恋价值观问题更是引起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读者的思考。二十世纪的评论家们因为奥斯丁的小说更具经典意义,将她誉为真正的伟大的英国小说家。

一、《傲慢与偏见》经典建构的外部原因

“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的变动对文学经典的建构的影响是很大的。”①诚然,《傲慢与偏见》经过各个时期不同读者的品评和批评家的鉴赏,已成为公认的经典之作了,然而这段历程却颇为坎坷。众所周知,19世纪世纪上半叶,英国文坛普遍追求一种规模宏大,笔调有力的文风,如司各特的《艾凡赫》,狄更斯的《双城记》等作品都展示出广阔的社会面貌,体现出丰富的生活经验。而《傲慢与偏见》描写的却是英国乡村社会中的生活琐事。这部小说无论从气势还是规模都与公众的文学审美情趣不同,所以奥斯丁在这一时期并没有多高的名望。浪漫诗人华兹华斯等人甚至对其作品持否定态度。而后半叶同为知名的女性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更是直接指责奥斯丁“全然不知激情为何物”。②

然而,即使没有成为当时文坛的“宠儿”,《傲慢与偏见》也还是得到了一些评论家的赏识。同时代文坛的“大家”――司各特曾在他的日记中写下读《傲慢与偏见》后的真实感受以此表示对奥斯丁的欣赏,“又读了一边奥斯汀女士非常出色的小说《傲慢与偏见》。这位年轻女士擅长描写平凡生活的各种纠葛,她这种才干我以为最是出色,为我前所未见。”③这便是司各特这位“大家”对与自己同时代异风格的奥斯丁及她的作品作出的中肯评价。进入20世纪,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作为“女性平等,独立意识”萌芽的第一位女作家,奥斯丁的作品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开始从多方面来探讨她的作品,而不是仅仅停留在道德层面和娱乐层面了。关于《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形象地塑造,社会观等相关评论在这一时期都有新的发展。1939年,玛丽・拉塞尔的专著《奥斯丁和她的艺术》出版之后,更是为广大的读者呈现出一个敏锐,自觉的艺术大师。不得不说,司各特等人给予奥斯汀的赞誉以及女权运动的兴起确实为《傲慢与偏见》的流行甚至令更多人地对此作出各项研究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傲慢与偏见》经典建构的内部原因

哈罗德・布鲁姆在《西方正典》一书中曾提到:“任何一部要与传统做必胜的竞赛,并加入经典的作品首先应具备原创的魅力。”④《傲慢与偏见》之所以能为各个时代的读者所喜爱,正是凭借其本身独特的文学艺术价值。童庆炳先生也曾说:“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是构建文学经典的基础。如果一部完全没有艺术价值的艺术作品,它所描绘的世界,所表现的感情,真的不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和心理共鸣,不能满足读者的期待,不管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如何‘操控’,那么,最终也不可能成为文学经典。”⑤一部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大都体现在思想主题、人物形象的塑造,语言技巧等方面。

关于人物的塑造,简・奥斯丁几乎能媲美莎士比亚。奥斯丁不同于莎翁的是她以女性视角,将自己对世俗人情的理解,对人物的察,都精微地记录下来,再结合巧妙的讽刺,形成了她独特的创作风格。《傲慢与偏见》一书中的青年男女是当时英国乡村社会男女的再现。全书不乏充满趣味性的对话和戏剧化的情节,各类人物在其自身的言行中性格极为鲜明,形象丰富。达西的傲慢。伊丽莎白的聪慧与爱打趣,面对达西邀请跳舞,伊丽莎白却果断地拒绝了:“我根本不想跳苏格兰舞,这下你可不敢蔑视我了吧。”伊丽莎白以为他是在乘机看轻自己,于是果断回绝想让达西窘迫。而达西却出乎意料地收起了自己“傲慢”的态度,真诚地回了一句“确实不敢”,充满了戏剧性。班内特夫人的无知肤浅,柯林斯的自以为是等等。在她得知会有一位有钱的单身汉来到村子时,她激动地对丈夫说:“噢!单身汉,亲爱的,那确实是位单身汉,每年有四千五百英镑的收入,这真是女儿们的福气!他要是挑中我们一个女儿做老婆,该有多好!”寥寥数语,就将她粗俗无知,盲目依附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奥斯丁通过对人物对话的精心锤炼来表现人物形象与性格,细腻地塑造了每一个典型而不雷同的人物,无论主角还是配角。

说到思想主题,《傲慢与偏见》中关于青年男女婚恋这个主题本来就是为任何一个时代所言说不尽的话题。所以就主题而言,这部小说本来就具有永恒性。作为英国文学史中女性意识的启蒙者,奥斯丁作品中所关注的女性问题,尤其是男女平等观念,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女性地位的提高而引起更多的共鸣。伊丽莎白所追求的内心自由与平等,其实就是奥斯丁的人生态度,同时也是她站在女性的角度向时代与社会提出的申诉。这也是《傲慢与偏见》一直以来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

三、结语

弗吉尼亚・伍尔夫称奥斯丁是“最完美的女艺术家”。诚然,奥斯丁凭借自己精湛的写作技巧,幽默睿智的警句措辞,将平淡的生活琐事变得充满理趣。奥斯丁的作品虽然反映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社会与人生,但其中传达出来的思想直至今天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依然能从她的作品中获得新的启示。尤其是她在小说中通过女主人公对与男性平等交流沟通的追求,对女权主义具有深刻的启蒙意义,对后来女性地位的提高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孙致礼,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2] 简・奥斯丁.曼斯菲尔德庄园[M].孙致礼,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3] 朱虹编选.奥斯丁研究[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4] 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江宁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5] 李佳霖.浅谈简・奥斯丁如何创作鲜明角色[I].海外英语,2010(08).

注解

① 童庆炳,文学经典建构诸因素及其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② 朱虹:《奥斯丁研究》,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9月第1版,第53页。

③ J・G・泰特编:《瓦尔特・司各特日记:1825-1826》,1939,第135页。

④ 哈罗德・布鲁姆(著)、江宁康(译)《西方正典》,译林出版社,2011年7月第2版,第5页。

⑤ 童庆炳,文学经典建构诸因素及其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