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凉糕“街霸”王育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凉糕“街霸”王育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街霸”注定要遭人痛恨,然而在“凉糕一条街”上,“街霸王育泉却是人人崇拜的偶像。

土法烧制的瓷碗,碗底静静躺着半月形的凝脂,色泽如玉,晶莹剔透,上面再覆盖着巧克力一般诱人的红糖汁液,这就是四川省长宁县著名的地方小吃――凉糕。轻轻地舀一勺慢慢送进嘴里,绵软、嫩滑、细腻,甘爽清凉的感觉在舌尖蔓延开来,夏日的暑气就被这种细腻的清甜温柔地驱散,凉意从脚底缓缓地上升,让人如同置身月光下开满鲜花的清泉。

长宁县的双河镇,是凉糕的故乡。王育泉只是镇上百名凉糕商人之一,然而他的凉糕,却占据了当地70%以上的市场份额,小小的凉糕,从他的手中走进了成都、宜宾等地的大小超市。

兵败荷花池

1987年的暮春,古老的双河镇葡萄井旁,一户户虚掩的门内,不时有村民探出头来,对着公路上低头走来的一个年轻人指指点点。三年以前,高中毕业的王育泉一个人到四川绵阳做起纺织品生意,成为当地第一个外出经商的个体户。三年的时间里,他从街头小贩起家,终于在成都荷花池市场上拥有了自己的批发摊位。然而,商海的波诡云谲却远非这个二十出头的青涩少年可以准确把握,由于缺乏经验,王育泉不慎进了一批高价货物,他再也没有资金可以东山再起,只有黯然回到那个养育了自己的小村。

那些日子,王育泉不得不忍受身旁的种种目光。初夏时节,父亲把当年的第一碗凉糕端至他的面前,在凉糕那份独有的爽滑与清甜中,王育泉心中那个创业的梦想重新舒展起枝蔓。

王育泉的祖父、父亲都曾是小镇上做凉糕的好手,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开始认真学习凉糕的制作工艺。从此之后,盛夏初秋,王育泉每天都会起个大早,做好凉糕,挑到双河镇,在一棵虬枝参天的榕树下摆上一张桌子、四条板凳。命运在脚下转了个圈又回到起点,曾经一心想要走出小镇做大生意的他就这样成了镇上一名普通的凉糕小贩。

一个人,一条街

1996年夏天,正是凉糕的热卖季节。然而镇上那棵王育泉摆了九年摊的大榕树下,却没有看到他的身影。

走街串巷露天经营的方式注定了王育泉只能是双河几十个凉糕小贩之一,经过九年的资本积累,他觉得是改变双河凉糕经营方式的时候了。

双河镇距著名的旅游景区蜀南竹海只有25公里的路程,如果到竹海旅游的游客都能来吃上一碗凉糕,那该是多大的市场!然而,怎样才能把游客吸引到这个不知名的小镇?

1996年的夏天,王育泉拿出全部积蓄,加上银行贷款,共投资20万元,在镇里的葡萄井旁修建起了营业面积近300平方米的店面,并申请了“双河王氏凉糕”的商标。

葡萄井是一口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井,是双河镇最知名的旅游景点。王育泉根据葡萄井周围的景观特色,将店铺设计成前后透风的通堂,摆了几十张质朴的竹椅竹桌。在当地的凉糕小贩都还在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时,“王氏凉糕”成为双河镇上惟一一家凉糕店,前来游览的外地游客行至此处,总会被王育泉的凉糕店所吸引,口碑相传之下,光顾“王氏凉糕”的外地游客越来越多,有的游客甚至专为品尝凉糕来到双河镇。

市场的模仿能力总是无限的,眼看王育泉的凉糕店火红了起来,不久之后,同一条街上便开起了第二家、第三家凉糕店,大家都打起“双河凉糕”、“葡萄井凉糕”的招牌,抢夺旅游市场的这块蛋糕。

王育泉并不慌张,反而主动动员更多的凉糕小贩都到街上开店。在他的脑海中,一直深埋着当年兵败荷花池市场的那段记忆,当时的成都,无论是消费者还是零售商,都有进货、购物到荷花池的观念,原因便是荷花池市场云集了众多批零纺织品的商家。如果双河的凉糕也能够像这样聚集在一条街上,无疑对外地游客和本地消费者都更具吸引力。在王育泉的带动下,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葡萄井旁边的一条街道上云集了大小近四十家规模、档次不等的凉糕店,“凉糕一条街”的名声一时间不胫而走。而“王氏凉糕”由于之前已经建立起良好的口碑,依然是“凉糕街”上最火暴的店面。

“领头羊”的危机

树大招风,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定理,当然也同样适用于市场。为了扩大凉糕的销量,每当有旅游团到王育泉的店里来品尝凉糕,他就和带队的导游联系,将葡萄井旁的“王氏凉糕”店作为一个集游览、休闲、美食于一体的景点进行推广,并在镇上第一个推出外带凉糕的服务,设计了专门用于包装凉糕的塑料桶。2003年,王育泉每天已经可以销售凉糕三千多份,销量占凉糕街所有商家的一半。创业的前景像倒映在葡萄井中的月亮,美得让人沉醉,以至于忘记了身边那个充满了竞争与敌意的世界。

2003年的夏天,正是凉糕热销的旺季,王育泉店里的生意却一下子冷清起来,几个长期带游客到店里来的导游突然毫无预兆地转投别人的店面,长期处在“王氏凉糕”阴影下的商家不甘寂寞地结成了同盟,将凉糕的价格由每份1元集体下降到0.5元,试图重新分割市场。

那个夏天,王育泉的凉糕在一片降价的大潮中仍然保持着每份1元的售价。他将时令的新鲜水果引入凉糕的生产制作中,增加了芒果、西瓜、菠萝、桔子、草莓等水果口味。鲜果凉糕的推出使“王氏凉糕”顿时和街上其他的凉糕店拉开了档次。游客回来了,导游也跟着回到王育泉的凉糕店。

价格战硝烟散去,凉糕商家的不满却并未就此平息。2003年7月下旬的一天清晨,天刚蒙蒙亮,王育泉担着水桶去葡萄井挑水,却意外发现井里漂浮着塑料饮料瓶、食品包装袋等大量垃圾。“凉糕一条街”上几十家凉糕店全是用葡萄井的井水做凉糕,甘甜清洌的葡萄井水,也是双河凉糕的卖点之一。为了保证双河凉糕的信誉,王育泉一面阻止大家到井里挑水,一面自费请人淘井,确定卫生达标后才通知大家挑水做凉糕。凉糕街重新恢复了往日的繁华,然而一个问题却沉甸甸地压在王育泉心头:怎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这种恶性的竞争?一个念头在他的脑海中渐渐浮现,如同葡萄井底那簇碧绿的水草。

再战成都

2005年的春天,一条爆炸性的消息在“凉糕一条街”的商家当中流传开来,凡是有意到外地开店的商家,都可到王育泉处进行技术培训,并可免费使用“双河王氏凉糕”的品牌!凉糕店主们将信将疑,王育泉究竟又在耍什么花样?

从做出第一锅满月一般的凉糕,王育泉一直梦想着要让双河凉糕走出小镇,走出长宁。“凉糕街”上的恶性竞争终于使他下定了这个决心。2004年,他进入四川宜宾,在市内先后开起了两家凉糕店。

2004年夏季,“双河王氏凉糕”在宜宾市场上掀起一股消费热潮,然而随着天气转凉,吃凉糕的顾客随着气温一起骤然下降,凉糕是一种时令性的产品,到外地开店,秋冬的淡季里,如何应对房租、工资这些高昂的成本?

参考四川人的口味特点,王育泉开发出红糖、麻辣等十几个口味的“暖凉糕”,冰冷的市场再次被这碗麻辣的暖凉糕激活了,王育泉在双河凉糕一千余年的历史上,第一次成功解决了凉糕的时令性问题。

2005年春天,王育泉再次北上省会成都。时隔近二十年,重新站在这个给了自己最初失败体验的城市中时,创业路上的一幕幕刹那间重新浮现在王育泉的眼前。这一次,他将目光瞄准了成都的大小超市。

第一次与超市的接触不出王育泉所料以失败告终,面对高昂的进场费以及苛刻的条件,强攻无疑是不明智的。王育泉开始了他的成都市场计划――先在成都开店,将双河凉糕变成市民生活中的日常食品。

要想使一种产品在一个区域市场内拥有较强的影响力,覆盖面无疑是重要的。靠自己的资金和生产能力,怎样覆盖这样一个广大的市场?王育泉陷入了思索。几天后,他回到家乡,推出了“王氏凉糕”培训计划,当年夏天,一家家“双河王氏凉糕”店遍布成都的大街小巷,迅速在当地掀起了消费热潮。

2006年春节,王育泉借县旅游节的时机,推出了“吃凉糕大赛”,这一别开生面的比赛吸引了远近游客,也引来了省内的多家媒体。经过一年的市场培育和宣传造势,王育泉知道时机成熟了。2006年夏天,他再次改进凉糕的包装,推出适合超市销售的盒饭型保鲜包装,然后带着自己的凉糕走进了成都几家超市。凭借着“双河凉糕”一年来形成的品牌效应,王育泉的凉糕顺利地进入了成都、宜宾的各大超市,占据了双河凉糕70%以上的市场份额。

2007年清明刚过,位于双河镇葡萄井旁的“双河王氏凉糕”店早已顾客盈门。王育泉坐在窗前的竹影之下,向记者谈起了他的下一步计划:在省内各城市开分店,进超市;进军重庆市场;研制凉糕真空包装,提升产品销量和利润……未来在他的眼中映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如同面前那碗凉糕一般清甜而莹润。

(本文主人公联系方式详见:www.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