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朝天锅:老潍县的馋嘴传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朝天锅:老潍县的馋嘴传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朝天锅遇到郑板桥

现潍坊市城区是解放前的老潍县,知名度颇高。1948年12月30日为新华社撰写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就提到过它。而说起老潍县的小吃,最具盛名的当数朝天锅了。潍坊有谚:“逢二排七大集间,白狼河畔人如山。寒流雪翻火正红,下水香锅面朝天。”

据《潍城政协文史资料》第三辑上介绍:“设于集市,露天支锅,围一秫秸箔,名朝天锅。”实际上,朝天锅起始于清朝民间早市。彼时朝天锅设于露天集市,南面敞开,东西北三面由秫秸扎成,顶上稍加遮盖就成了,挡风挡土又挡雨。中间大锅朝天,锅台为桌,围台而坐,故名为朝天锅。锅台上有香葱末、咸菜条、芝麻盐、老陈醋等调料,随便取用。肉汤不算钱,尽管喝。朝天锅的做法很简单,将猪头及猪下水洗净混放入大锅,再放入八角桂皮等大料,水满锅,先大火,后小火,慢慢煮烂就可以了。

几近中午时,又冷又饿的赶集人围坐在大锅旁,花几个铜子买些猪肉肝肠,卷在自备的大饼里吃将起来。肉汤既然不花钱大可喝个够。实在没钱的,将大饼撕碎放入碗中,从滚沸的大锅里舀勺肉汤泡一下,不花一文,照样吃个满头大汗,老板娘是既不嫌弃,也不会抛白眼的。刚把货卖出去、包里稍有几个铜板的,大可烧包一回,指点锅里的哪一块,老板娘就单独捞取,用刀切了,拿过你的大饼把肉卷好,再递给你。食客边吃,边聊些五谷杂粮六畜兴旺等生产生意的营生,交流心得,互通有无。

山东各地的名吃小吃虽多,如此惠民便民的,却只朝天锅独一份。

及至乾隆年间,郑板桥在潍坊出任知县,看到朝天锅的吃法,虽欣赏其创意,但感觉格调不雅,于是提倡移于室内,在门市内挂牌待客,从此,潍坊店面中多了一道名吃风景。

从野外进入室内,这是朝天锅的一次飞跃。虽然室内的汤仍然免费,却更讲究,以百年老汤为种子熬制的汤最佳。现在知名朝天锅餐馆的招牌上,都落有“板桥汤”的字样。

自晚清到民国,潍坊城区的门市朝天锅始终保持数十家的规模,解放前夕较有影响的有蔡风鸣在东关五道庙街开设的“风鸣店”、胡智廷(或胡秩亭)在南下河街地瓜市开设的“朝阳店”、胡羲培在县城南门大街北段路西开设的“双盛号”。他们经营的朝天锅饼大肉多,物美价廉,曾经在潍坊鲁菜帮派中独树一帜。

路边摊如何“晋级”名小吃

尽管有郑板桥的改良,朝天锅仍是土得掉渣、纯朴得古拙、热情得似火的乡土文化的奇葩。

在济南经三路上,中山公园南门外的“潍坊朝天锅”是一块金字招牌,店面小,生意却火爆,济南最正宗的老潍县朝天锅在这里践行着馋嘴的“传说”:一口大锅露天而支,炉灶内炭火正红,这锅往往是不上盖子的,里面煮着或羊或猪的杂碎、骨头,再撒上几把红得耀眼的辣椒;水是常沸的,水花像涌动的泉,一个劲地翻腾……锅周围坐着几乎是清一色的男人,老汤锅周围又总是徘徊着一两条狗,随时准备啃人们吃剩下的骨头。

老板在济南开店近十年,提起老潍县朝天锅颇有话题:“老潍县人饮食清淡,在煮下货时,特别要清洗干净,只需放葱、姜、八角、桂皮,其他调料是不放的。”可是现在,根据来客需要,老板不断增加新调料,因为总有人来问“有辣椒吗、有醋吗、有胡椒吗”。

1997年,朝天锅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与此同时,东来顺、小肥羊等外来火锅企业不断将青菜、肥牛、海鲜、菌类等原料带进朝天锅的老汤中。与现吃现涮的火锅相比,朝天锅由店家炖好,味道全靠店家当日心情,吃的就是个滋味醇厚。再说,你见过火锅用烙饼卷的吗?

如今,朝天锅被发展成“朝天宴”:用鸡肉、驴肉煨汤、以煮全猪为主,再配以甜面酱、醋、酱油等佐料,加香菜、香油、青萝卜条等十几种冷菜。食客们坐在一张特制的餐桌周围,桌中央有一口直径50厘米,深65厘米的大锅,锅口与桌面齐平,锅底有特制燃料。圆桌有一缺口,服务员在缺口处,根据客人的要求将锅内的肉舀出、切好,供客人慢慢品尝。“朝天锅”肥而不腻,营养丰富,味美可口,汤清淡而不浑浊,加以薄饼配用,颇有气氛。

可真正热爱朝天锅的人吃完却讪讪的。支起的老锅,店家的手艺,当汤初始沸腾,底料的香味开始向空中挥发的时候,那情景,怎一个“馋嘴”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