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储蓄信用模式创新养老义工互换机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储蓄信用模式创新养老义工互换机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针对中国养老机构的困难状况,提出用自己的义工付出来换取未来养老服务的创新构想,利用储蓄信用的机制使养老机构摆脱成本压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模式

关键词:储蓄信用模式;创新养老义工互换机制

在笔者《中国老龄化社会经济困局分析》一文中,提出了这样的命题:中国在“未富先老”、“无备而老”的状态下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2011年底,全国六十岁以上老人人数接近1。85亿,占总人口的13、7%,且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以每年3%的增速高于同期人口增速,2015年老年人口达2、21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到16%,2020年老人人口2、43亿,占总人口的18%,2050年,老人人口达3、32亿的峰值,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25%。即中国人口四个人中就会有一个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使劳动人口供养老人的赡养率由2010年的5:1达到2050年的1:1,形成不可言喻的社会经济负担。而中国两亿以上的独生子女家庭,4:2:1的从老到小的倒金塔式的家庭结构,使子女儿孙在财力上、精力上无法提供对家庭众多老人的养老保障。从而使28%的老人选择社区养老,29%的老人选择机构养老,社会养老服务将会是未来将近60%的老人选择的养老方向。而目前1、59%的养老床位远远达不到国际上认可的5%的标准,形成了养老社会服务需求与养老社会供给的巨大矛盾。而现实的养老机构中还存在着运营成本与老人的养老付费能力的矛盾,使得养老产业缺乏利益驱动,民营资本不愿进入养老产业,而政府又无法大包大揽的困局。

在养老机构的各项运营成本中,在人员工资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工资成本几乎占到全部成本的40%到50%,根据调查显示,老人护理人员工资低的每月1200元,高的每月3700元,比起月嫂等同类家政服务人员包食宿且每月3000元至10000元的收入来说,老人护理人员的工资收入相当低,所以养老机构为降低用工成本,以增强养老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来解决问题,使每个老人护理人员护理的老人达到十九人,这种做法既降低了养老服务水平,又不利于护理人员的招聘和人员稳定,使养老机构招不到人,招了人又留不住。似乎人员工资成本项目是养老机构无法降低且必须提高的成本项目。如此一来,养老机构的成本不但降不下去,而且会更进一步加剧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和收费难以提高的矛盾,养老机构只能是赔本赚吆喝的产业了?那未来发展养老机构来满足巨大的机构养老的需求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笔者认为,用储蓄信用的创新思维能很好地解开这个死结,使养老机构的运营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用政府提供的少量资金启动,吸引社会资本的踊跃进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打造一个适合我们中国的社会机构的运作模式,

这个模式的具体描述是:其一,养老无疑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用服务换服务比以献血换输血更具有实际意义。理论上,每一个健康的人都有条件和愿望以现在的对他人的义工服务换取未来他人对自己的义工服务,另外,这对倡导社会道德也具有很大意义;其二,我们现有的闲暇时间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可能。以现在每周双休和年节休假计,每年的闲暇时间在一百天以上,拿出一半五十天来做义工,二十岁开始到六十岁退休,四十年可提供至少2000天义工日,这样差不多就累计了六年的时间,再加上六十岁退休后每周可以义工五天,一年可以义工250天,身体健康基本上可持续十年,又有2500个义工日,折算6、8年。这12年多的义工日,可换取自己今后七十岁以后失能需要的他人义工护理。按现在平均寿命七十八岁计算,完全可以自己免费为他人义工换取自己失能后他人义工免费为自己服务所需;其三,提供义工服务,养老机构需提供义工免费的工作餐。既使义工获得义工储蓄的利息,又使养老机构用工成本大大降低,可以获得盈利机会,刺激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收费水平降低也会使更多的老人有能力消费养老机构的养老服务,使市场蛋糕做大,养老产业价值链进入可持续循环。使义工提供者乐意接受护理的老人的可能,养老机构经营者有利,政府社会各方面乐见。

储蓄当前的义工服务,获得免费工作餐的“利息”,未来失能后支取义工服务为自己的养老护理提供保障,其原理是将现在的劳动价值支出转换为未来的劳动价值购买。这种对等的劳动价值交换不会为货币计价的劳务由于时间的价值发生贬值的问题,等于是自己投资了养老的劳动服务红利。这对低收入阶层具有很大的适应性和吸引力。

当然这种机制也存在技术上的难度:

其一,劳动量的认证与评估如何衡量,这个不像献血那样容易计量,但笔者认为完全可以探讨,可以由权威机构,比如老龄委、民政局等政府机构设计服务项目,工作量,工作时间长度,来确定标准义工时间。由政府管理部门,养老经营单位,接受服务的老人或其家属形成考核认证机制和评价体系,对义工提供的义工工作量进行认证、计量、记录、储存。

其二,义工积储了相应的义工工作量,可自己使用支取,也可让父母长辈使用,还可以让子女继承,使自己的付出能完全得到回报。甚至还可以赠予或无货币化交易,将出售的义工时值按当时同工种市场价格交易后,将货币捐赠给公益机构。

其三,养老运营者要按使用义工的数量缴纳一定比例的费用,比如一个工费的10%上交,集聚成养老公益基金。这既可以节制用工浪费的情况,又可以增强养老社会公益的力量,政府要考核养老经营机构的用工情况,形成有效率的且高服务水准的义工分配方案。

其四,养老运营机构的盈利水平既要保证又要控制,既避免盈利不足又要避免暴利。经营者进入养老行业要有严格的准入审核,退出也要经过审计,责令其退出利润回购义工的实际付出,让短期经营者无法进入养老行业,以此来培植养老机构的品牌价值,像金融机构那样,不能轻易进入,退出养老行业。以确保养老事业的长期稳定,保障义工储蓄机制的良性发展和信用度。

其五,先在局部实验摸索经验,逐步形成成熟的模式,可以先定点实行义工转换,向本区域义工转换,再到跨区域的义工转换,最后全国范围内“通存通兑”。可以“零存零取”、“零存整取”多样化实施义工转换,实施灵活多样的义工转换,调动广大义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可能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用工资源来满足未来巨量的养老用工需求。

其六,储蓄义工不足日后用工透支的可用货币购买义工,或用子女亲友的义工储蓄归还透支义工,贫困者可申请救助,由养老公益机构无偿提供援助,但应公平、公正、公开地作出社会公示,不让具有道德风险的人不劳而获。

其七,义工储蓄机制的组织者、管理者若有非法行为,要付出代价。对非法占有服务者高额付出违法成本。

总之,政府要以强大的组织能力、动员能力。专家学者要奉献智慧,经营者要付出精力,社会各界要齐心协力,每个人要为自己未来“老有所养,老有所靠”,把这个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