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102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结局的分析及护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102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结局的分析及护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适宜产科处理及护理方式。方法 对本科102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结局分析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2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孕妇,84例因各种原因行剖宫产术,再次剖宫产率82.35%,其中因社会因素再次剖宫产占46.43%;25例行阴道试产,18例试产成功,试产后的自然阴道分娩率72%。两组在产时出血量、产褥病率及住院天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新生儿Apgar评分的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过分强调子宫破裂的问题而选择再次剖官产是不必要的; 符合试产指征的患者在严密监护下进行阴道试产是安全的;提高阴道分娩质量,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可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

瘢痕子宫;分娩结局;阴道试产;剖宫产

作者单位:519000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剖宫产是处理高危妊娠的主要方法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社会因素的介入及剖宫产安全性的提高,剖宫产率近年来大幅度升高。对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绝大部分产妇由于惧怕子宫破裂,危及母婴安全,要求再次剖宫产。如今,剖宫产术后再分娩已成妇产科临床突出的问题,其分娩方式一直存在争议[1]。本资料通过对在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期间我院妇产科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10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再次妊娠的合理分娩方式的选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住我院妇产科分娩产妇2558例,年龄21~44岁,平均(29.14±4.26)岁;孕周32~42周,平均(38.12±0.82)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102例,占分娩产妇总数的3.99%,年龄24~44岁,平均(27.74±3.17)岁;孕周3441周,平均(38.25±0.71)周。距上次剖宫产术后间隔年限<2年6例,2~5年70例,>5年26例,平均(3.43±1.18)年。上次手术切口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

1.2 阴道试产条件 ①前次剖宫产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无术后感染,B超提示子宫下段延续性好,无缺陷,疤痕厚度达2~4 mm。②此次分娩距上次剖宫产已2年以上。③骨盆内外测量正常,估计胎儿体重3700 g以下,胎先露已入盆,试产中产程进展顺利。④前次剖宫产指征不复存在,也未出现新的手术指征。终止阴道试产指征:①宫颈扩张停滞>2 h,宫口开全胎头仍未衔接,持续瘢痕疼痛,可疑子宫破裂(先兆子宫破裂),胎儿窘迫,终止试产后改剖宫产。②阴道试产过程尽量缩短第二产程;第二产程禁止加腹压以防子宫破裂,适当放宽会阴侧切和阴道手术助产指征。

1.3 再次剖宫产选定条件 ①有2次以上剖宫产史。②目前仍有明显的产科剖宫产指征。③有不适合阴道分娩的内、外科合并症存在。④距上次剖宫产时间不足2年。⑤耻骨联合处有自发痛和压痛;B超示子宫下段菲薄,自浆膜面膨隆,楔状突出;B超证实胎盘附着于子宫切口瘢痕[2]。⑥试产期间出现母儿分娩并发症如胎儿宫内窘迫、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和子宫先兆破裂等。⑦社会因素。

1.4 方法 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瘢痕子宫阴道试产成功及瘢痕子宫剖宫产的分娩结局,分析指标包括:产妇的产时出血量、产褥病率、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情况、住院天数等。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资料录入、整理及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应用t检验,两组间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1 再次妊娠分娩情况 84例因各种原因行剖宫产术,再次剖宫产率82.35%,再次剖宫产的指征为头盆不称、臀位、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和先兆子宫破裂,共达45例,占53.57%;以社会因素为再次妊娠剖宫产指征的例数达39例,占46.43%,其原因为孕妇及家属的心理因素。25例行阴道试产,18例试产成功,试产后的自然阴道分娩率72%,阴道试产改行剖宫产术的7例中,4例宫缩乏力、胎儿窘迫,1例出现先兆子宫破裂,2例放弃试产。

2.2 瘢痕子宫妊娠两种分娩方式结局的比较 两种分娩方式(再次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的产时出血量、产褥病率、新生儿出生情况、住院天数比较见表1。再次剖宫产产时出血量明显多于阴道分娩者,出血量约阴道分娩的2倍;再次剖宫产者产褥病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住院天数亦多于阴道分娩者;两组在产时出血量、产褥病率及住院天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瘢痕子宫妊娠两种分娩方式结局的比较(x±s,n)

组别例数产时出血量(ml)产褥病率(例)新生儿出生8~10分Apgar评分4~7分住院天数(d)

剖宫产组84450.74±20.83128227.02±0.16

阴道分娩组18220.39±15.3201713.74±0.89

P值<0.05<0.01>0.05>0.05<0.05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由于受前次剖宫产的影响,产妇的心理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主要表现为怕痛、担心母婴安全。应合理地讲解有关试产的可行性及迫不得已下改行剖宫产的安全性,多为产妇讲一些轻松的话题,转移其注意力。

3.2 术后护理 对试产失败再次剖宫产者,多观察产妇疼痛程度,有无寒战、低血压及发热的情况。切口疼痛一般遵医嘱注射止痛药物,约44.03%的产妇产生不同程度的寒战,应与输液反应的发热反应进行区别,一般单纯的寒战不伴有任何的阳性体征,而发热反应则常伴有胸闷、呼吸、脉搏增快、口周发绀、体温骤增等。对于术后低血压者,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术中出现情况及术前血压,特别注意切口有无渗血,阴道流血的色、量及性质,警惕内出血。术后3 d体温高于38.5℃者,多数由于乳汁瘀积引起,因此,应积极进行母乳喂养的宣传,对因乳腺管不畅引起的胀奶等,可用吸奶器帮助产妇排出乳汁,经上述处理后,体温在4 h~8 h内恢复正常。

4 讨论

多年以来,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其风险性在于子宫破裂的发生率增加,Guise等报道经阴道试产过程中子宫破裂的危险性增加2.7%,所以,在分娩方式的选择上存在争议。1978年Nerrill和Gibbs报道San Autotio大学对有剖宫产史的孕妇进行阴道分娩,83%安全分娩,1996年美国VBAC报道瘢痕子宫阴道分娩达到28%。有剖宫产史孕妇试产成功与否与第一次剖宫产指征有关,与难产相比,第一次剖宫产指征为胎儿窘迫、臀位的孕妇试产成功率高。Wing和Paul于 1998年研究表明第一次剖宫产指征为臀位的孕妇试产成功率91%,胎儿宫内窘迫的孕妇试产成功率84%。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应慎重选择。

一般情况下认为,前次剖宫产指征不复存在,前次剖宫产为子宫下段横切口且术后无感染,自发宫缩,无头盆不称,胎位正常,估计胎儿体重小于3500 g者,阴道试产可行[3]。在阴道试产过程中必须随时做好手术、输血及抢救新生儿准备;应严密观察产程,专人看护;进入活跃期后应行持续胎心监护,注意胎心音及产妇自觉症状,发现任何异常,及时终止试产;适当缩短第二产程,行会阴侧剪术,必要时阴道助产,禁加腹压;产程中视情况谨慎使用催产素[4];产后常规宫腔检查,及时发现子宫破裂。阴道试产成功可避免再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如出血、感染、静脉血栓栓塞、植人性胎盘、盆腔粘连,产妇产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等。对新生儿来说避免了湿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5],有益于新生儿的免疫状况[6]。本资料统计显示,经阴道分娩的产时出血量、产褥病率、住院时间等与再次剖宫产相比均明显减少,且有显著性差异。虽然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好处很多,但在我国当前医疗纠纷繁杂、医患关系紧张的医疗环境中,很多医院为了避免子宫破裂所引发的医疗纠纷,对于足月活胎的疤痕子宫多采用剖宫产的分娩方式,形成“一次剖宫产,次次剖宫产” 的思想概念。本文的再次剖宫产率亦高达82.35%。从本资料的统计中可看出,瘢痕子宫妊娠的再次剖宫产指征以社会因素为主,占46.43%,分析原因是因为在临床工作中,产科医生与家属交待病情时,过分强调子宫破裂的危险性,有坚持再次剖宫产的倾向,诱导患者选择手术终止妊娠,这是导致社会因素行再次剖宫产的主要原因。所以产科工作者在与患者沟通病情时,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让患者了解子宫破裂的发生率、试产过程可能出现的情况等,以取得患者配合,使阴道试产得以顺利进行。另外,作为产科护理人员,要做好产妇心理辅导,解除产妇心理压力,充分提供阴道试产机会。

总之,本组病例充分说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选择阴道试产切实可行,产科医务人员应摒弃传统观念,在排除阴道分娩的禁忌证后,给予阴道试产机会,提倡阴道分娩,严格掌握首次剖宫产指征,提高对疤痕子宫危害性的认识,采取措施降低剖宫产率和再次剖宫产率。

参 考 文 献

[1] 林传喜,徐玲.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前瞻性研究.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30(12):712.

[2] 李丽琴,龚翠梅.B超检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阴道分娩的安全性.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5,20(7):896897.

[3] 张小勤.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177例分娩方式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1):57.

[4] 刘杰,王敬云.疤痕子宫妊娠的引产与催产.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5):268270.

[5] 付凌捷,张惠丹,陈惠池,等.选择性剖宫产对新生儿脐血纤溶酶活性及免疫因子的影响.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10):611.

[6] 蔡雁,郑建华,王晓燕,等. 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部分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7):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