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先秦句尾语气词“矣”、“已”之微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先秦句尾语气词“矣”、“已”之微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先秦句尾语气词“矣”和“已”都用于强调完结语气。从《孟子》中的使用可见,它们的细微区别在于“矣”除了用于陈述句,还可以用在感叹句、疑问句和祈使句中,并且它表示的完结语气还多了将来完成的用法;而“已”的完结意味更加明显,只用于陈述句,它所强调的完结语气包括过去完成、现在完成和虚拟情况下的完结。

[关键词]语气词;《孟子》;“矣”;“已”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24-0042-02

句子的语气一般分为陈述、疑问、感叹和祈使四种。语气词就是加强这些语气的词,一般没有实际的词汇意义。今天看来,句尾语气词“矣”和“已”读音一致,在古代的用法也很相近,到底它们的不同在哪里,本文以《孟子》为例,探讨两者的不同。

一、矣

有学者认为甲骨文中的“■”相当于句尾语气词“矣”。①《周书》中的“矣”用例不多,战国文献中“矣”使用的很多。《说文解字》说:“矣,语已词也。”《广雅・释诂三》说:“矣,止也。”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认为现代汉语中表示语气完结的“了”相当于文言中的“矣”、“已”。②王力先生也说:“‘矣’字的词汇意义大致等于现代汉语的‘了’字…… 实际上‘矣’字表示的是一个确定语气。凡已经发生的情况,已经存在的状态,必然发生的结果,可以引出的结论,都可以用‘矣’字煞句。”③吕叔湘先生说:“‘矣’字是动性的语助词,表已然或将然之事,即经过一番变动而成之事。”他将句尾语气词“矣”的用法分为四种,即“表已然之事”、“表将然之事”、“表感叹语气”和“用于命令句”。王引之、杨树达、裴学海等人主张语气词多功能,认为“矣”字用于什么语气的句子就表示什么语气,这种观点有待商榷。我们认为“矣”加强了一种动态叙述的语气,简单地说就是加强了句子表示“完结”的语气,而句子从“时”的角度讲,可以表示过去,也可以表示现在,甚至是将来。

《孟子》的句尾语气词“矣”单用共192次。除了用于吕叔湘先生说的陈述句中表已然与将然的句子、感叹句和祈使句外,还用于问句。其中的“矣”不是决定句子语气的,而是用于句尾加强句子的完结语气。

(一)用于陈述句

《孟子》中的“矣”用于陈述句175次,占全部192次的91%左右,皆用于表已然和表将然的句子。

1.用于表已然的陈述句76次

已然是指截至说这句话时已经发生的事或存在的状态,即至今已经完结的情况,“矣”用于这些句子末尾加强句子的完结语气。如:

(1)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君也。(2.8)

(2)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8.21)

“矣”加强了句子表截至现在已经完成的语气,这些句子如果不带“矣”则表完结的语气就不会那么明显。

2.用于表将然的陈述句99次

将然包括吕叔湘先生所说的“说话人自己宣告的将然”、“根据目前事态估计而得的将然”、“先作假设而申论其后果的将然”三种情况。如:

(3)是心足以王矣。(1.7)

(4)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2.1)

(5)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3.2)

以上例3属于第一种情况,例4属于第二种情况,例5属于第三种情况。不管哪种情况,“矣”都是用于句末加强各种情况下的完结语气。

(二)用于感叹句

《孟子》的句尾语气词“矣”用于感叹句8次,占全部192次的4%多一点。如:

(6)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2.3)

(7)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2.5)

(8)孟子曰:“教亦多术矣!”(12.16)

用于感叹句的八例中,有两例为倒装语序(如例7),其余的几例为正常语序。王力先生说:“古代的‘矣’字也有不能译成‘了’字的。那就是表示感叹的语气。这种‘矣’字往往返在主语的前面,使句子成为倒装句。”④这些句子如果去掉“矣”字还是有一定的感叹意味,只是不像原来那么强烈;如果把这例中的“矣”字换作“也”或别的合适的句尾语气词,句子仍然有明显的感叹语气,但换作其他语气词后那种强调结果的完结语气就体现不出来了。所以我们认为“矣”是用来加强句子完结语气的,而不是表示感叹语气。用于倒装句的两例,更加强调了结果,比正常语序的感叹意味更强烈。

(三)用于疑问句

《孟子》的句尾语气词“矣”用于疑问句7次,占全部192次的4%不到。其中有6次用于特指问句,1次用于反问句。

1.用于特指问句6次

(9)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1.7)

(10)“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14.37)

(11)曰:“敢问国君欲养君子,如何斯可谓养矣?”(10.6)

《孟子》中的“矣”用于疑问句以用于特指问句最为常见。句子的疑问词都是“何”, “矣”用于句末加强了句子的完结语气,可对译作“呢”,但实际蕴含着“了”的完结意味。

2.用于反问句只有1次

(12)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1.7)

这句话的反问语气很明显是由“盍”决定的,“盍”是“何不”的合音。“矣”强调完结语气的作用不明显。

(四)用于祈使句

《孟子》的“矣”用于祈使句的很少,只有两例,占全部192次的1%左右,而且都用在表禁止的句子末尾。如:

(13)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2.5)

(14)客不悦曰:“弟子齐宿而后敢言,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4.11)

这两例的禁止语气很明显是由“勿”决定的,“矣”用于句末加强了句子的完结语气,“毁之”和“见”如果实现,就是动作完结了,所以要用“勿”来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