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古诗“情意题”考前冲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古诗“情意题”考前冲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方法讲解

诗言志,歌言情,阅读诗歌自然要分析或揭示诗歌的含义与感情。古诗中的含义与感情,有字词的、句子的,也有上下阕的与全篇的。对这些含义与感情的分析与揭示,与其他阅读题一样,都应该通读全篇,理解大意,仔细审题,弄清指向。当然,不同的题目也有其个性特点,下面试作具体解说。

一、 整篇感情的理解与分析

阅读整篇诗歌,掌握作者的情意,如从“三个维度”“六个方面”着手,就会容易得多。一是阅读全篇内容与掌握背景知识,如风格流派、时代背景、作者处境等,有的背景知识是通过注释提供的;二是借鉴标题提示与题干暗示,不少题干暗示了答题方向乃至答题内容;三是借助结构与捕捉诗眼,较多诗歌的结尾部分是议论抒情,这是值得阅读借鉴的。

西江月苏 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此词大概作于元丰三年(1080)中秋,时词人谪居。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干中“哪些感情”表明感情应该不止一个方面,需要认真“排查”。根据注释“时词人谪居”结合首联可见诗人有谪居后的苦闷心情;颔联“看取眉头鬓上”表达对人生虚幻与短促的感叹;有对于逝水年华的无限惋惜和悲叹;颈联“月明多被云妨”,比喻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懑;尾联“中秋谁与共孤光”表达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凄然北望”表示渴望朝廷理解、重用,也含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与凄凉。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①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① 争:怎。

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干中词句的词眼提示,前者重“愁”,后者重“情”。根据词的具体内容,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二、 上(或下)阕思想感情的理解与分析

阅读理解词作上下阕的思想感情,需要联系全篇、阕中各句、上阕或下阕,还需要联系标题、时代、作者、注释等要素。

少年游・早行[宋]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

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

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为“早行”,心境多是积极的。从“下阕”内容(早晨的霜气重重地袭来,即使穿着驼裘大衣都感到冷意,但是我的心情却轻快得和马蹄一样;十里青山,一溪流水,仿佛都和我产生共鸣一样,显得那么赏心悦目、生动多情)可知是轻松愉快的。再从上阕内容(雨后霞光弥散在拂晓月明的天空,稀疏的枝头孤零零地挂着几点残星;山林小径罕见人影,翠绿的藤萝深处,偶尔浮出两三声鸟鸣)也是清新愉快的。所以,答案为:表现了词人轻松愉快的心境。

鹧鸪天 [宋]无名氏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

樽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

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解析]这是一首送别词,作者假托―个女子的身份、口气,抒写她与爱人分别时的离情别绪。清代词学理论家陈廷焯评价此词:“语不深而情深,千古离别之词,以此为最。”请问词的上阕表现了女子怎样复杂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干中“假托―个女子的身份、口气,抒写她与爱人分别时的离情别绪”提示了全词的感情基调,这是答题的前提。“复杂的心情”则暗示不止一个方面。可按先后三层答题:爱人出行前,女主人公就整天没精打采地无聊地描眉,表明郁闷难过;临行时,“愁见理征衣”,表明强烈不舍;饯行时,虽欲流泪,却是竭力控制情绪,表现她对丈夫的关心。

三、 字词情意的理解与分析

分析字词的含意或感情,需要联系全篇、本句与上下句,需要联系标题、时代、作者、注释、题干等要素。

看 叶 [南宋]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扶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始宜扶杖向池塘”句中的“宜”字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管题干只要求分析“宜”字的意思与其中的诗人心情,但也不能就字论字,需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要通读全诗。一二两句前因后果,首句写百花凋零,芳草枯萎,春已逝去;次句写最适宜的去处还是池塘。三四两句前果后因,看花应当不如看叶好,因为“绿影扶疏意味长”。再看题目可知,“看叶”即全诗中心。其次要联系句意。“宜”在第二句,该句强调年岁虽高,也应该携杖前去看叶。“宜”自然是“适宜”“应该”之意,而题干强调“句中”之意,那就要加上“不为春花飘零而遗憾”“欣赏永葆绿意之叶”的意思。自然,作者的心情是“不因春天的消逝而惋惜、懊丧,相反更觉喜爱绿叶”。

(2009年安徽卷)小重山・端午[元]舒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题干“从全词看”的提示,一看标题“端午”,与屈原相关;二看时代“元”,系异族入侵时期;三看上下文,众人“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而“谁复吊沅湘”,因此发出“空惆怅”的感慨。具体感情是,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了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的前句是“《离骚》读罢总堪伤”,可知作者抒发了自己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再看前句“千年忠义气,日星光”,可知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之情。

四、句子情意的理解与分析

分析句子的思想感情,需要联系全篇、上下句乃至本句中的重点字词,也需要联系标题、时代、作者、注释、题干等要素。

鹧鸪天・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元]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夜煮茶。

[注]①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注释看标题“室人降日”,本诗是恋妻之作。开头两句诗未说“今年”,而忆“去岁”,这是因为去年的今天很快乐;同时也很难得,这是最后三个字“又天涯”所表达的。再看下一联“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有一种无奈而长期如此的心绪。再看全诗,抒发的是思恋家人、期盼团圆的情感。总结起来,这两句诗应该表达了作者在漂泊之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苦于长期不得团聚的无奈之情。

[正宫]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标题、作者、上下句、句中词语等要素均不能解题,而从注释与全篇含意可以发现此句的思想感情。注释“渔父居处”与隐居相关,“渔父”乃隐士代名词;全篇含意在“青山隔断红尘路”一句有所流露超然物外之意。因此答案为: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强化集训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

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 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词的上阕说“侬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习题。

海 棠 苏 轼 惜牡丹花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3. 苏轼《海棠》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两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野 望①杜 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②,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 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② 三城戍:当时因受吐蕃侵扰,曾在松、维、堡三城设戍。

5. “海内风尘诸弟隔”一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这首诗以“野望”为题,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何扣住“望”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意思是“江上一片孤帆,就好像一只鸟落在江面上,江水停止了流动,我的船也好像停泊下来了”。因为江流平缓,江面宽阔,似乎感觉不到江水在流动,好像江水因青山阻拦而停止了流动。其实这一切都是错觉。本词以“青山欲截江流住”而不能的情景,形象地揭示了历史的滚滚洪流是谁也阻挡不了的道理。与辛弃疾的词“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所表达的题旨有异曲同工之妙) 2. 不矛盾: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忧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3. 前两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早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两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4. 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爱花之将谢。 5. 比喻,以“风尘”喻战争。 6. ① 首联由远及近描写所“望”之景;② 中间两联因景生情,抒写“望”之感慨;③ 尾联点明“望”之方式和地点,以及由“望”引发的忧虑。7. ① “三城戍”“海内风尘”表达忧国之情;② “诸弟隔”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意;③ “一身遥”表达漂泊孤寂之苦;④ “迟暮”“多病”抒发年老多病的感伤与无奈;⑤ “未答圣朝”表达未能报国之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