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可吸收棒固定治疗下尺桡分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可吸收棒固定治疗下尺桡分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观察可吸收棒治疗下尺桡分离的疗效。方法:对9例下尺桡分离的患者采用可吸收棒固定,参考Gartland和Werley术后临床(功能)恢复情况和X线检查综合判定疗效。结果:本组病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8~23个月,平均17个月。所有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疗效评价为优,无良及差级病例。结论:可吸收棒治疗下尺桡分离具有无需二期手术、简单方便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下尺桡分离 内固定 可吸收棒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results of biodegradable stick in treatment of distal radioulnar dislocation.Methods The injured distal radioulnar dislocation were fixed with biodegradable stick in 9 patients.Their outcomes wer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Gartland and Werley criteria.Results:The follow-ups for the 9 patients lasted from 8 to 23 months,with all average of 17 months.All the 9 cases were assessed as good,and no fair or poor cases were found.Conclusion:Fixation with biodegradable stick is believed to be a good simple method to treat the injury of distal radioulnar dislocation without the need of a second operation to remove implants.

Key wordsdistal radioulnar dislocation;internal fixation;biodegradable stick

下尺桡关节脱位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损伤。它可单独发生,亦可并发于尺桡骨骨折及肘关节脱位等。非手术治疗后部分病人常遗留有活动时腕痛,无力,前臂旋转受限,腕部畸形等,给病人的生活及工作造成较严重的影响。2007年7月~2010年2月应用可吸收棒固定治疗外伤性下尺桡分离9例,既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内固定,又获得了良好的下尺桡关节复位和腕关节功能。

资料与方法

本组9例,男7例,女2例,年龄22~53岁。左侧3例,右侧6例;7例闭合性损伤,2例开放损伤;合并骨折8例。致伤原因:扭伤3例,车祸伤2例,摔伤4例。来院后均摄腕关节正侧位片,9例患者下尺桡间隙平均较对侧增宽约3.8mm。受伤至手术时间5小时~14天。

手术方法:取腕关节背外侧纵切口,长约5cm,锐性显露下尺桡关节,清理肉芽组织,手法复位下尺桡关节,用1枚克氏针临时固定,经过X线机透视证实复位良好,下尺桡间距恢复正常后,从尺骨远端干骺端平行于桡骨远端关节面向桡骨远端钻孔,以直径3.2mm可吸收棒穿过下尺桡关节固定。术后旋后位固定2周,2周后逐渐开始前臂旋转功能锻炼,6周后加大锻炼强度。

结 果

疗效评价标准采用Gartland和Werley评分系统[1]进行评分。具体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主观评价、客观评价、残留畸形及并发症等4项。0~2分为优,3~8分为良,9~20分为可,>21分为差。本组9例,术后X线片示下尺桡关节的背侧掌侧脱位均得到纠正,经8~23个月,平均17个月随访,患者骨折处全部愈合,前臂旋转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且下尺桡关节脱位无复发。所有患者术后无感染及异物排斥反应。采用Gartland和Werley评分系统进行评分,优7例,良2例,优良率100%。评分为良的2例主要表现为前臂旋转不灵活、握力减小。

讨 论

要想对下尺桡关节脱位做出正确的诊断,首先应了解一下该损伤的分类。按照损伤程度不同可分为[2]:完全型脱位和半脱位;按照时间可分为:急性脱位和慢性脱位;按照脱位方向不同可分为:横向脱位、纵向脱位、背侧脱位和掌侧脱位,其中背侧脱位是最常见的脱位类型。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种比较少见的下尺桡关节脱位很容易漏诊,这种损伤被称为Essex- Lopresti损伤[3],是指桡骨头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初诊时患者的症状和医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于肘部的桡骨头骨折,前臂和腕部的表现常不明显,所以很多Essex-Lopresti损伤在早期未能被及时发现[4]。如果早期不能得到适当的治疗,这种严重损伤的预后很差,会严重影响前臂以及肘、腕关节的功能。因此,所有桡骨头骨折尤其是桡骨头骨折有移位的患者,初诊时应当常规检查下尺桡关节或拍摄包括肘、腕部的前臂全长X线片。

下尺桡关节脱位的早期治疗非常重要,一旦延误治疗导致慢性下尺桡关节脱位,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腕部尺侧疼痛、活动时弹响、前臂旋转范围减少等症状,在患肢背侧按压尺骨头,会出现“琴键征”。治疗起来效果不佳。对于急性脱位[5,6],传统的手法整复夹板或石膏固定,方法简单,创伤小,但复位后固定过紧易形成张力性水泡,严重者导致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或形成急性腕管综合征;固定过松容易导致对位不良或下尺桡关节分离复发。手术方法最常采用的是经皮克氏针固定,这种方法简单、微创,但有些病例也会遗留前臂旋转功能受限。

可吸收材料用于固定治疗下胫腓关节分离文献已有报道[7],但是用于治疗下尺桡关节脱位文献未见报道。该固定方法的优点在于:①内固定物在体内自然降解,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②可吸收棒具有一定的弹性,适于跨越关节固定,既起到固定作用,又允许关节微动,符合生物力学要求;③患者体表无克氏针外露,避免了针道感染,便于护理,感觉舒适;④可以早期功能锻练,减少软组织粘连和骨间膜挛缩,术后前臂旋转功能恢复良好。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可吸收材料在生物体内的降解是不完全的。BOstman[8]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可吸收材料内固定后54个月,钉孔内仍有60%内植物残留。因此,在治疗下尺桡关节脱位选择内固定时,我们选择直径适中的3.0mm的可吸收棒,既可以达到一定的固定强度,又不至于降低骨骼强度,造成骨折。本组9例患者,最长随访23个月,术后未见骨折发生,亦无内植物排斥反应发生。可见,这种治疗下尺桡脱位的新方法是安全、可靠的。

参考文献

1 Roysam GS.The distal radioulnar joint in Colles fracture[J].J Bone Joint Surg Br,1993,75:58-63.

2 李中泉,曾晓华,黄文才.下尺桡关节脱位的分类及X线影像分析.医学研究杂志,2008,37:101-102.

3 李庭,蒋协远,王满宜.Essex-Lopresti损伤.中华骨科杂志,2003,23:736-738.

4 Jaakkola JI,Riggans DH,Lourie GM,et al.Ultrasonography for the evaluation of forearm interosseous membrane disruption in a cadaver mode1.J Hand Surg(Am),2001,26:l053-l057.

5 张濒.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并下尺桡关节脱位20例报告.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O08,4:51-52.

6 季卫锋,汪海东,马镇川.经皮多根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中医正骨,2009,21:20-21.

7 张伟,王诗波,侯春林,等.可吸收拉力螺丝钉固定治疗下胫腓关节分离.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116-117.

8 O.M.BOstman,MD,O.M.Laitinen, DVM,O.Tynninen,MD.Tissue restoration after resorption of polyglycolide and poly-laevo-lactic acid screws.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British),87-B:1575-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