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江西高校体育经济运行模式设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通过总结江西省高校已有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竞技体育中成功的经济运行模式,针对高校体育经济如何摆脱原有的固定呆板的运行模式提出构想,探求如何寻找新的发展思路,如何利用社会力量有效促进当今高校体育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江西省高校 校园体育经济 发展设想
1.研究方法
1.1实验比较法。
以我校近几年来如何搞活校园体育经济的实践作为实验的过程。
1.2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对与之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利用。
1.3调查法。
1.3.1访谈法
通过对本省高校体育专家和经济专家进行访谈,取得有关材料。
1.3.2问卷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向各高校发问卷调查表,发出100份,回收95份,回收率95%。
1.4数理统计。
对调查的所有数据采用SSPS8.0软件进行常规性的数据统计处理进和分析。
2.研究方案
2.1时间。
2004年9月至2008年11月。
2.2内容。
几年来我校结合社会力量和其他方法搞活校园、校际体育经济的数据统计及主要采用运作方式调查。我省部分高校利用社会力量搞活校园、校际体育经济情况调查。
2.3研究对象。
江西省全民制高校校园、校际体育活动情况。
3.研究目的
商讨如何寻找新的高校体育经济发展思路,更好地利用社会力量和多种手段来搞好搞活校园体育经济,有效促进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大潮中高校体育的进一步发展。
4.我校近几年来结合社会力量搞学校体育的情况
4.1利用名校效应,主动出击,寻求突破,利用社会及其他综合力量获得经费资助,实现“强强联合,双赢互利”。
传统的广告宣传已经不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高额回报,各商业企业都在探索使用各种新的宣传推广途径,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不少商业企业借助体育赛季进行自身推广。体育赛事不仅能够提高体育消费者的学习和锻炼兴趣,而且为商业企业构筑了发挥的舞台和空间,竞赛活动中无形及有形资产的开发与商务运作方式均可为商业企业建构良好的运行环境。体育经济如同体育赛事一样,时刻充满着激情和永不衰竭的活力。近几年,我校在体育赛事中获得的资助情况如表一:
我校是有着百年历史的省属重点大学,常年进行高水平运动员录用与训练,多次在省、市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2004年来多人多次在省、市比赛中打破记录,在社会上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为我们寻求赞助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几年来,每次大型运动会或大型比赛之前,我们主动出击,积极与企业事业单位取得联系,介绍历年取得的成绩、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方法、合作结果、后期效应等详细内容,让单位在出资赞助之前,预感到出资的效应,然后再协助单位研究赞助方法,共用探讨赞助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从而让单位放心出资赞助、愿意出资赞助。主要赞助出资方法为以下几个方面:
4.1.1提供训练比赛运动着装和其它训练条件。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的进行,从2004年开始,我校在体育课课堂教学模式上打破传统的单一班级授课制形式,采用多班集中选课分组、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形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将学生分成各种不同的兴趣小组,由特长教师分别进行授课,这就促进了学生中各种不同运动项目“俱乐部”的形成,为进一步与社会联合办好学校体育奠定了基础。2004年以来,我校在其他综合比赛方面运用社会资金有了一定的发展。刚开始,企业主要是利用学生节假日时间,将学生“俱乐部”组成各自代表队,参加一些由社区或各系统组织的比赛。在组织参加比赛的过程中,他们一般负责提供运动员的服装、住宿、饮食、车船等费用。后来赞助的形式发展到校园内部的比赛中来。2004年秋季,在我校组织的校园学生篮球赛和足球赛上,从运动员的服装看,每场比赛中的两个代表队既是两个班级的代表队,又分别是两个企业的形象代言人,一些企业不但提供比赛过程中的相关经费,而且长期为这些“俱乐部”训练提供教练员资助及其它相关的物质条件赞助。
4.1.2为校际比赛提供物质赞助。
在2003年成功举办全国青少年健美操比赛的基础上,2004年秋季田径运动会,我校学校体育的经营方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摆脱了原来的那种单一的经营模式,同时迎来了两个赞助商的加盟,即奔腾器械公司、宏辉服装厂,其中奔腾器械公司为比赛提供了比赛场上用的遮阳伞、比赛发奖用的小礼包及奖品,宏辉服装厂则为比赛提供了服装、运动员证、裁判员证和最佳运动员、裁判员的纪念品。这样,运动员不仅可以得到精神奖励,还能得到一定的物质奖励,为我校学校体育今后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
4.1.3美化比赛环境,渲染比赛气氛。
有的企业赞助我校举办的运动会,并没有采用上述企业的赞助方式,而是在比赛前期主动派设计师、美工师与我校联系,对比赛场地进行勘察,将原来较为单调的比赛环境修饰一新,将企业文化融入到赛场环境中,既美化了环境,活跃了比赛气氛,又能从心理上转移运动员疲劳注意,有利于创造佳绩。
我们从几年的合作实践中看到,这些企业的赞助行为,不但帮助我校搞活了校园体育,而且为其自身在社会和市场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提供了很多勤工俭学的机会,树立了良好的品牌效应,提示了企业形象,可以说是“强强联合,双赢互利”。
4.2开放体育场馆,实现“以馆养馆,以场养场,以赛养赛”。
2003年暑假,随着学校领导管理理念的变化,我校初步尝试对外开放学校体育馆。同年8月,江西省水产养殖协会内部篮球赛的主赛场设在南昌,承办单位向我校租借体育馆,经过几番协调,达成合作协议。不仅圆满完成比赛,也让我校初步实践了“以馆养馆,以场养场”。表一中“其它资金”栏即代表我校几年来这方面收获的情况。几年来我们主要协作承办的较大规模的比赛有很多,不仅让我们“以馆养馆,以场养场,以赛养赛”的理念得以实现,而且拉近了很有关合作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促进了我校体育硬件配备设施的改善和优质资源的充分利用。
4.3挖掘资源,促进“校社联合”,搞活校园体育。
走出校门,与企业商谈合作事宜,利用节假日在学校对外开放的体育场馆内做一些服务性、技术性工作,本是体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开发。除此之外,我们经常组织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无偿的服务,为企事业单位及社区做一些技术性指导,组织一些较大规模的比赛,这样既促进了全民健身事业的蓬勃发展,而且让教师与生产劳动的一线工作人员有了广泛接触和交流机会,从而实现“教育要与实践劳动相结合”。
同时,随着社会体育文化对校园的渗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学生经常利用节假日自发性地组织一些娱乐比赛,请体育教师做场内场外的指导和裁判工作,这种比赛一方面起到了搞活学校体育、增进同学友谊的作用,另一方面为学校体育在开展这类活动的方法和方向上找到了新的突破口,还为学校节约了很多活动经费,促进并丰富了校园文化,活跃了气氛。
5.我省高校体育经济发展情况调查统计
笔者对南昌市的兄弟学校和其他地区的一些学校进行了实地访谈和相关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学校体育在利用社会力量方面的相关情况调查。访谈及有关问卷调查结果如表二。
从表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南昌市高校相比其他地区高校,在利用社会力量办好学校体育、搞活校园体育经济等方面起步较早,其他地区高校在这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一是与当地企业发展及地方经济发展状况有较大关联,二是与高校领人的经营理念及消费观念有关。
6.我省高校体育经济发展设想
6.1构建高校体育经济开发体系。
改变过去学校独家办体育的格局,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办体育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学校、社会及个人等组合投资的力量,形成体育资金来源多元化的格局,而且使社会各界尤其是民营企业介入体育领域并成为市场主体之一。高校体育经济开发要取得成功,首先对体育项目要精心选择,项目的传统性、趣味性、民族性、保健性和可推广性等是体育经济成功的基础。建立项目评估专家组合评估指标体系,用科学方法选择体育项目。同时可将人民对健康的需求与体育锻炼结合起来,利用高校现有的人、财、物,开展各类培训或竞赛活动,在获取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经济效益,增加自身活力。
6.2系统化操作。
商业化运作需要良好的品牌、稳定的经济来源、严格合理的管理,这些都要求科学的决策规划、系统化的操作。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计算机工具,是进行现代化体育经济开发的必要条件。从系统的高度评估、反思运作工作,才能保持江西省高校体育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要树共同开发、大家赢利的观念,使各方利益能合理的体现,使目标与利益成为各方之间的纽带。要认真履行各项回报,用经济工作的方法去管理经济工作。
6.3改变高校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模式。
长期以来高校公共体育场馆使用效率低下,场馆资源的闲置与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必须改变这些场所的管理模式,提高使用率,从而盘活这部分固定资产,不但可以满足群众的需要,而且可以解决场馆自身经费不足的问题。
6.4抓住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契机,增强与社会力量的有机结合
目前,各大高校组建各类高水平运动队,校际间竞赛频繁,水平较高,体育人才也纷纷涌现。在经济手段上与各种进步的社会力量的有机结合,通过赞助比赛、利用体育人才的广告效应等方式,不但能够搞活校园体育经济、有效地促进校园体育的蓬勃发展,增进学校与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之间的友谊,还能提升企业形象,形成良性循环。
6.5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合理定制与企业的合作方案。
当前在我国许多地方高校中,学校体育的经济模式正在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社会化方向转变,由传统的单一的学校独立经营模式逐步向半市场化、市场化、商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学校体育学校办”的思维模式,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学校体育的发展拓宽了思路。但由于当前我国在体育经济理论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对高校体育的经济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几乎是空白,学校与各种社会力量联合经营学校体育,在基础教育理论中还是个新生事物,在进行运作过程中还很难找到理论依据,因而,各校在开展这项工作的时候,需因地制宜,从本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利用各类有形及无形资源,如冠名权、赞助权、广告权、供货权等。不能盲目地、过高地估计当地的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承受能力,同时也不能因为害怕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太低,而不去联系各社会团体与企事业单位。在联合社会力量办好学校体育的时候,一定要本着“互惠双赢”的原则,促进校企之间共同发展。同时,应注意造势技巧,吸引各类媒体的注意,强化全民对赛事的关注度。
7.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珍惜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努力把我省高校体育经济做大做强。如何进一步推进江西省高校体育经济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发挥江西省高校体育经济体育运动实践的指导作用,是摆在广大体育工作者、经济研究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相信,随着高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积累起来的体育经济的诸项基本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体育经济的浪潮正在悄然涌动,高校体育经济将会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参考文献:
[1]吴添祖.管理经济学[M].新华出版社,1998.
[2]袁伟民.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的总结报告.中国体育报.
[3]续川.关于完善我国体育经济政策的思考[M].体育经济政策研究.
[4]王娜.体育消费将是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J].银行家,1999,(12).
[5]中学体育网.企业赞助中学高水平运动队初探,2002年5月究.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215-218.
[6]张发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体育工作[M].体育经济漫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228.
[7]韩丹.辨析中国体育的性质[J].体育与科学,2003,24,(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