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采访智利大地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采访智利大地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代媒体的竞争正愈演愈烈,竞争的深度和广度早已超越传统时代――从较为单纯的新闻内容、媒介形式竞争逐渐延伸到整个媒介集团综合实力的比拼。其间,内容为王这一点是不会变的。为了获取更鲜活、更具现场感的新闻事实,广州日报等地方媒体果断出击,将新闻触角远伸至全国乃至全世界。

3月8日,我和同事一行3人踏上了前往智利的旅程。此时,距智利8.8级特大地震发生已经过了一周时间。

采访准备:知己知彼,有备而去

智利采访地震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要综合考虑新闻价值、可行性、安全性等各方面因素。一旦认定目标事件具备足够的新闻采访价值,就要马上行动。

在开始具体筹备之前,记者最好寻找关于目的地国家的大量资料,以便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以及交通、通讯等基本情况做采访参考,一定要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有备而去。

出国采访中,先要考虑的是签证问题,其次是交通、食宿等实际问题。一般情况下。在经过充分的沟通后,采访活动应该可以得到目的地国家驻华大使馆的支持。但如果是灾难条件下,对方可能要考虑到达后可能带来的安全以及接待能力问题。由于出国采访成本较高,最好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尽可能多的行程安排进行比较,以拿到较为优惠的机票和住宿价格。

在准备好出行之后,或者与此同时,记者需要做的是要找到当地相关机构做联系人。尤其是出国情况下,如果有当地人的帮助,采访的效率会非常高。

此次出行智利,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地震导致当地通讯以及电力系统遭到破坏,甚至机场在最初两三天都停止运行。怎么去?何时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未知数。但我们已经做好了其他各方面准备,只等定下行程,即刻就可启程。所幸事情进展得还算顺利。我们还在出发前一天与智利当地一家华人报纸的社长取得了联系。智利的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与当地华人建立联系,有效地解决了我们可能碰到的语言问题。

在制定采访计划时。不仅要从一般的采访进度进行判断,也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比如海地地震级别不如智利地震的级别高,但死亡人数比智利多得多。智利当时公布的数据只有几百人死亡,而且还在不断地更新减少。这与智利是地震多发国家不无关系。所以,大地震一周后所能采访的新闻,在智利与在海地是完全不同的。智利当时已经很快从地震中恢复过来。灾区现场直击是必须要采访的,此外,智利抗击地震的经验也为世人瞩目。如果能在常规采访外再寻找一到两个亮点,则能使整个报道更加出彩。我们将采访到智利与地震直接相关的高层领导定为目标。这三部分内容将以动态报道加深度专题的形式呈现在版面上。

沟通:采访顺利实施的关键

在许多远程采访中,记者亲历现场发回报道,通常会成为地方媒体一段时间内的报道热点,也成为媒体在读者心中塑造实力品牌的手段之一。所以,这些报道,往往会受到媒体领导层的重视。事实上,这种重视和支持,在远程采访中是非常必要的――既能够使前方记者采访活动事半功倍,也能鼓励士气。

我们这次到智利采访,是由两名文字记者和一名摄影记者组成的。一般来讲,一旦采访计划通过,在媒体内部就形成了一个临时团队来负责此次远程采访的所有事宜,从选题策划到实施再到最终在版面上的体现,会涉及媒体内部多个部门。这个团队,往往包括编辑、记者以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甚至媒体领导层。团队间每天都要沟通多次。

出国采访与本部之间的沟通,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通讯工具,比如时差。尤其是后者。比如哥本哈根与广州的时差是7个小时,前方记者每天中午之前就要将大会的重要动态成稿发回报社;比如智利与广州的时差,算上夏令时,是11个小时,刚好黑白颠倒。我们在当地时间3月9日到达后,直接杀往灾区采访,在凌晨三点半赶到其中一个重灾区塔尔卡市,而这时已经是广州的下午两点多。为了赶在广州当天晚上交稿,我和同事决定熬通宵写稿,终于在当地时间凌晨6时多将稿件发回。然后接着赶路采访,只能在车上小睡一下。有时只是新闻现场两三个小时的差别,反映在媒体上却是今天还是明天出版。

沟通在远程采访中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沟通可以提高前方记者采访的效率,也可以将稿件做得更加出彩,是采访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

后勤:不打无准备之仗

兵家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想要打胜仗,后勤补给是非常重要的。在远程采访中,这一点尤其需要重视。

从采访的角度看,笔记本电脑、照相机是必不可少的。录音笔等也可以带上。在出国采访时,由于语言沟通问题,带上录音笔会保险些,可以更准确地记录采访内容。另外,还要带上电源转换插头。

现在是网络时代,一般国家都具备基本的上网条件,只是费用高低问题。但这次智利采访,我们是处在非常时期,不能侥幸地相信当地网络仍然能正常运作。即使大城市可以,重灾区的小城市却不一定可以,所以,我们带上了海事卫星电话。以备不时之需。在重灾区采访时,这种设备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让我们与总部的通讯保持畅通。

国内全球通号码是可以继续使用的,但到了之后买当地号码往往更为划算。至于哪一个通信运营商性价比更高,可以多请教当地人。

在灾难事件采访中,记者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同时也要考虑各种可能遇到的困难。我们这次带了帐篷、睡袋、压缩饼干等野外用品,也是担心到了灾区没地方住。事实证明,这些装备都在关键的时候帮了我们。

远程采访中尤其是到国外采访,寻求当地华人帮助是提高采访效率的方法之一。当地人了解情况,他们的介绍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记者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和背景。

效果:日趋扁平化的新闻竞争平台

地方媒体越来越踊跃地参与远程采访,实际上折射了全球新闻竞争平台的扁平化。地方媒体所遇到的区域限制或传统劣势,在一些世界或全国性的大事件中,也将得到突破。

去年12月初举行的全球气候变化大会是一次世界新闻大战的缩影。数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与会,而中国媒体参与报道的人数达到历史最高。来自广州、上海、北京等地的地方媒体纷纷派出了自己的采访团队,在贝拉中心会场里,和CNN、BBC、《纽约时报》记者同台竞争。在异国他乡的媒体竞争舞台上,同在新闻现场的地方媒体的发稿速度甚至可能快过国内通讯社。也因为这,同条稿件的影响力也以几倍、几十倍的速度扩大。

这次智力大地震采访最精彩的时刻莫过于我们对话智利总统。3月12日,智利新总统皮涅拉在上任第二天就面向全世界媒体举行新闻会。现场华人记者只有我们和新华社记者。在多方努力下,我们获得了异常宝贵的提问机会,成为全世界第一个与智利新总统对话的华文媒体。在回答我们的提问时,皮涅拉首次就中智关系发表了讲话。这次采访中,我们的地震灾区现场直击、智利抗震经验启示录、智利华人生活等一系列稿件都是全国独家的。

远程采访的一般经验

不同的新闻事件对具体采访的要求不同,但仍然有些共同的经验可以总结。

首先,一般来讲,远程采访所需的时间都在半个月左右,时间较长,路途较远,对于记者的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是很大的挑战。如果是灾难发生,比如地震、海啸等,记者还要提前准备好药品,以面对可能发生的疾病侵害。另外,国外采访也对记者的外语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必要的时候,记者可以到当地寻找翻译协助,但最好是记者能够自主地掌握采访节奏和采访走向,以避免采访中间受到过多的外界因素干扰。

其次,单兵作战的采访模式在远程采访中越来越困难,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团队的人员规模则从三五人到三五十人不等。这要根据采访的实际情况而定。比如北京奥运会等大型事件,时间跨度又长,不少报社就派出了几十人蹲守月余应战。而人员构成方面,有时由专门的突发采访队伍完成,有时则需要从其他部门抽调以满足采访的专业性需求。

第三,团队分工越来越明确,从最初的采编连线发展到后勤、网络加入,从报社高层直接指挥到一线记者采访――整个采访系统越来越完善。需要指出的是,在许多大型远程采访中,越来越多的地方媒体在派出采访团队的同时,派出了纸媒所属的网站团队,与纸媒配合在网络上进行更加立体的报道。而广州日报亦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创新性地将编辑部前移,与采访团队实现了无缝对接。

远程采访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可预期的重大新闻事件,比如全国两会召开、神舟和嫦娥系列的发射等,时间一长,许多媒体在相关领域累积了丰富的采访资源。国内媒体的竞争仍然非常激烈,若能尽早准备好采访资源,无疑能帮助地方媒体在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在另外一部分不可预期的新闻事件中,比如大灾难等,如果能有一支身经百战的远程采访队伍,也可以在竞争中取得先机。

(作者为广州日报机动部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