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二十四式武学概谱注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二十四式武学概谱注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谱文]太极起势阳气升,双腕挑打吊球成。

[注解]太极拳的运动是由气血循经所构成的动态, 因此在拳中的动静变化,均离不开阴阳气脉的流注。太 极拳的起势又名为“开太极”,这一动作是由于阳气升腾 所致。气行至手三阳时,将手臂抬起,故为“太极起势阳 气升”。又因为太极拳是武术,其动作要按武学技击来 分析,以传统武学论之,太极起势即为技击,同时又是行 气。拳经言:“以气运身,务令顺遂。”太极起式是由手握 (五指吊腕抓球式,参见动作图示)球姿吊腕而起。以腕 向上抬而形成吊腕势,构成向上崩打敌方进击之手。即 用崩击挑打来封住敌方。为“双腕挑打吊球成”,此又为 双手上抬之姿所化为武技之典范动作。

动作要领:双手臂向上抬时,要注意手臂的动作形 态,且忌将手臂伸得过直,过直则僵硬,不能放松。僵直 一则失去灵活而滞板,二则失去气血舒通,有碍“轻灵活 泼求懂劲”之要。两手臂上抬应为曲中求直。抬平过程 中与抬平时,双手臂应为一个虚含的圆形圈(这是由头 上向下做的俯视图所构成的图象)。

这样虚合而形成的圆形,会使小臂在向内倾,肘外 展形成的斜线,符合“将松未松,将展未展”的体态。一 则是以斜克正,易封敌之来势;二是将手臂微横斜,更扩充克敌之势。再则上可以手腕击崩敌势,下可以藏十指 采之法。顺敌之虚,以之不备,乃为技击。

[谱文]左右采捌取肘肱,上崩下砸将势封。

[注解]继太极起势,抬两手臂为平,以腕打崩敌来 势,封住敌手不得进击。复而将上崩吊球腕打之势下降, 可以乘敌之来势,进击手之间隙顺势取或左或右的采捌 之法,取敌之肘肱处,发放得势,是为“左右采捌取肘 肱”。在行采捌的同时,转腰使肩胯活摆,增强采捌之威 力。其法一是以手采住敌手臂谓“二把援住莫放松”,顺 势发放。其法二是转腰闪势更快,以我小臂压住敌小臂 使之不得进发同时以手采敌胸襟,抓住急发放之。此势 要急且快,以免慢了使敌骤然应之发放。

“上崩”是提双吊球手势,以腕击崩砸形成的技法。 “下砸”是指上崩之势被敌闪过,瞬间由升转为降,双手 以切腕之法向下击敌,此为切斩之法,又为下砸法。无论 上崩下砸,都是封势之法。所以谱云:“上崩下砸将势 封”。“封势”即封闭住对方向我进击之势。

[谱文]身蹲后足宣虎坐,前腿放平纵虎行。

[注解]蹲身后坐,是将身姿移向后腿,形成蹲坐之 姿。前腿放平,后腿屈蹲成坐步。这个典范的姿势一直贯 彻在太极拳的行拳套路中。这二腿在前,一腿在后,前腿 平直,后腿蹲坐的站立式,在武当武学中称之为虎踞,其 他门宗又称之为“虎步功”,有壮肾之效。习武练功之人 常以此桩法为滋补真元,充实下元亏损之功能。武学中 将这前后步之站式称为“宣昭虎坐”之威仪。通常又将这 后坐步称为下山步。

[谱文]前足落定身前移,龙姿就势后足蹬。

[注解]继前势动作,将前方伸开放平之腿足踏实, 身姿前移。这样就形成了前弓后蹬步的姿势,通常又称 之为登山步。传统武学将这身姿由后向前移动的动作称 之为“虎换龙争”。又因速度过敏的身姿而生成的另一名 词为“虎跃龙腾”。严格地讲,传统武学中任何一个动作, 任何一个姿势都有其隶属的专业用语。因为武学的宗袭 良莠不齐,形成了知识上天壤之别。因此,传统武学中的 龙虎神姿之学术用语,则由那简单明了的登山步或下山 步替代了。使用名词的不同,当然也标志着宗袭的遗痕。

[谱文]龙行虎步相交峙,动静阴阳虎换龙。

[注解]这一龙一虎的姿势更换,无论是龙换虎,还 是虎换龙,都标志着身姿的变换。龙虎的反复运化形成 了丰富多彩的武学天地。这一龙一虎的运动,有动有静, 有阴有阳的互为转化,互为其根,构成了进辗转,闪展 腾挪,成为基础武学的原始因素。由简至繁,再由繁至 简,构成了至柔至刚,阴阳合生的基本条件。可以肯定地 说,无论哪家的武学,哪派的武术,都离不开这一龙一虎 的互相生化。因此,这一龙一虎的运化,无疑地为至简至 易或高深莫测之武学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谱文]虎形进前回头打,直冲龙姿闯前踪。

[注解]继前,龙虎的身姿各有特点,各有不同。以其 特有的生活习性展示出古人先人对龙虎两种不同的生 命之分判有不同的神会。“虎形进前回头打,直冲龙姿闯 前踪”,则是叙说武学中各自的特点。在传统学识中,不 同的领域又各自代表其不同的含义,喻示着不同的境 界。

[谱文]野马分鬃抱球姿,托掌上映金肘横。

[注解]野马分鬃的动作,是以抱球的姿势为基础, 或左抱球,或右抱球,无论左或右,都是在身侧将球抱 起。以右抱球式为例,左手托掌,掌心向上,置于右胸胁 下,右小臂抬与肩平,右手在上扶掌,掌心向下与左掌掌 心相对,呈右抱球式。形成谱文所言“野马分鬃抱球姿, 托掌上映金肘横”势。以右抱球式为例,上下两手可以作 外翻动作,左手可化切掌封自我下盘部位,防止敌方用 撩阴法击来,同时掩护小腹与胃口处。右手外翻,可化刁 掳手,捋撮、刁拿敌之来势,封住我肩胸、喉头处。双手齐 挥,由右向左以双封排山掌出之,谓传统宗传之“麻姑献 寿”势。左抱球式反之。

[谱文]足尖点落凤点头,提膝提足势提龙。

[注解]以右抱球为例,左足尖点地,置在右足内侧,膝微向内合,为传统武学中的掩裆势。此式之武学名之“凤点头”,此势可藏提膝之膝打,可化为以足尖向敌阴袭击踢之,又为搜裆腿。随着功夫深化,左足外展向左前方踏踹,可化外截脚击敌,传统武学又论为“扁踹卧牛腿”;若将身姿下沉,向右方或右前方击之,可化内截脚击敌。传统武学谓之“藏身斜卧横扁踹”,或“湘子挎篮横云脚”,或“铁拐跌叉卧云斜”。

[谱文]上下抱球阴阳分,阴阳掌法各不同。

[注解]继野马分鬃式,无论是左抱球,还是右抱球,都是两只手分为上下合抱而成,上下之手分阴阳,而阴掌阳掌在武学上的用法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传统武学中的阴阳掌法之互换互用,都有其专习之规程。如“云环掌”中的“云环双撞掌”,是通过内力循缠的运转,化阴阳而为如一;如“扑云掌”中的“白虹贯日”,也是靠内力循缠而运化的;如“蟾月图”中的诸多化势,均可以显化阴阳而通于变化。

[谱文]托掌滚发援助臂起,横肘急切降肘崩。

[注解]野马分鬃的武技用法,以右抱球为例,左托掌之手势由右肋下向前做弧形轨迹击之,左大臂小臂合化为捌、滚之力发出。左右手之大臂小臂合成横肘势,再以旋球之势御敌。“金鸡独立”势属于近战之法,而“玉女穿梭”恰是活步封敌斜身应战之法。“玉女穿梭”若以阴阳荷叶肘相参则可近敌。以“金风抖肘”或“丹凤寻巢”反击前攻,灵活为用。学人可参考全篇精神参习。

[谱文]海底针要躬身就,金锋掌刺金丹庭。

[注解广海底针”是躬身伏首,闪过敌锋,以穿掌刺敌的招式。故谱文说“海底针要躬身就”。穿掌是以指法戳击而形成的降敌之杀法。海底针则是以穿掌戳击敌小腹丹田穴。“金丹庭”泛指修真丹家之丹源小腹,即产丹 的部位。“金锋掌刺金丹庭”,即损破丹源,使元气破败o

[谱文]闪通背起托天手,斜身横架闯龙形o

[注解]闪通背是以双手克敌的单臂招式,虽功夫深浅不同,但各有见地。浅者以双臂克敌单臂。深者以大擒拿法取其肘肱二部位伤之。“托天手”概指双手向上托拿之招术。“斜身横架闯龙形”句,概言以其斜身前进而降敌。以横架其臂用杠杆力量致其伤残。“闯龙形”指兵贵神速,以龙虎奔跃之法,快步抢身克制敌人o

[谱文]搬拦锤打降肘势,右搬左拦龙虎迎。

[注解]“搬拦锤”是在武学中应用的典范,以右手为拳,从左至右,以肘为轴,以反砸锤向右方击之,此为降肘势,又为搬。左手顺势扬起为拦,即由左过身前复右拦之。概指左拦右搬的动作。同时,身姿前移,以龙虎步出之。再言右手随降肘之“搬”式,在左手向右横拦时,右手以拦肘向后击之,此为“金风抖肘”势,并握拳在右侧肋间。

[谱文]连珠三式藏变化,手执玄锤肋下生o

[注解)搬拦二势加上右抖肘后的冲锤,共合为“连 珠三式”,概言此三势如同连珠炮一样,使敌人没有变招 反击之隙。右之冲锤即谱文“手执玄锤肘下生”之句义o “手势玄锤”喻右手之拳击之,似手中握拿锤械那般威 力。而“连珠三式藏变化”,概言“搬拦锤”三式中并非仅 搬拦锤三招式,其中且藏有变化,“因敌变幻示神奇”,并 非拘于此三式矣。即说太极拳操修为武学,要融会贯通, 应随敌变。

[谱文]如封似闭顾盼定,全凭两手护正中。

[注解l“如封似闭”是通过“洗腕”转入双棚、扑按、 云撞诸式,达到封住自己的门户。按传统宗风,太极拳传 有“十三势”,乃“棚捋挤按采捌肘靠,进退顾盼定”诸 法。概而言之,如口封似闭”即隐藏着十三式之变化,复而 “定’’归于静。“如封似闭”在体现运转之变化过程中,依 赖两手来达到圆满境界。即是说,“如封似闭”,全凭两手 的转旋而运化。“护正中”则是武学防范之关键。

[谱文]十字手法变不尽,开合顾盼运神明o

[注解]“十字手”是太极拳所有手法运化之源头。就 是说,太极拳中一切招势手法都可以由“十字手”变化而 来,故谱文有“十字手法变不尽”之说。“开合顾盼运神 明’’是句概言,太极拳经典有“神为主帅”之明示。是说太 极拳之操练,是以练神为贵。无论是全套演习,还是单一 习练都贵在“以神相会”,“以神催动气血行”。贵在内炼, 不同于其他拳种,则有“神明”见信,“神明动,意气生”, “意气君来骨肉臣”。诸句一直指导着太极拳的演练宗 风。习拳要作到“开合有度,顾盼有情”。武学中更是着重 “神”的重要性。

[谱文]两掌外落合大极,二十四势操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