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呼和浩特作为我国西部比较大的城市,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中伴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出现了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大气污染、生态破坏、能源匮乏、人居环境恶化、居民健康水平下降等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而农村环境保护常常被人们所忽视,致使农村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并正在成为我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必须尽快找到方法根治以上的问题。本文将从城市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研究现有问题,并提出实现我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呼和浩特;城市和农村生态环境;对策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被纳入我国2010年的中长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其城市生态环境、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最主要的前提和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在建设及其规划中的一大课题。呼和浩特作为国家确立的全国46个重点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城市之一,可看作黄河中上游及华北地区的生态屏障,其环境质量的好坏,既关系着呼市经济能否持续发展,也关系着呼市的形象和全民的生活质量。我区自建立环境保护制度以来,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一直是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而忽略了广大农村的环境问题,所以把农村环境问题和城市环境问题一起研究讨论。

一、呼和浩特市区、辖旗县区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一)呼和浩特市、旗县区农村生态环境分析

1.呼和浩特市、旗县区生态区域类型

呼和浩特市现辖4县、4区、1旗,即新城区、赛罕区、玉泉区、回民区、托克托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和林格尔县以及土默特左旗共77个乡镇、1007个行政村。呼市地处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蒸发量大,降水量仅是蒸发量的1/5。风沙大、土质疏松、地表植被覆盖度低,这是其典型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市辖9个旗县区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自然生态恶化、森林面积缩小、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现象。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34%。森林覆盖率现为20.69%。把呼市分为四种明显的景观类型区域,即低山丘陵草原――农田景观,大青山、蛮汉山山地森林景观,土默川平原农田景观和黄土丘陵农田――草原景观。武川县属大青山和低山丘陵草原地带,此地自然条件恶劣,干旱少雨,风蚀沙化,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极度脆弱,森林覆盖率仅为5.42%,由于干旱、风蚀沙化、过度放牧,草场已遭到严重破坏,已呈荒漠化的趋势。森林景观带主要位于大青山、蛮汉山山地,此处是呼市地区的风水宝地,水土条件好,以山地乔木林、灌木林和森林草原景观为主。土默特平原农田景观包括土左旗、托县、和林县及呼和浩特周边部分地区,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较好,但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和人为的破坏,耕地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及盐碱化随之而来,造成环境质量破坏严重。

2.大青山生态环境

作为呼市天然屏障的大青山生态保护问题更是刻不容缓。多年来,由于超载放牧、牲畜骤然增多,致使大青山土壤植被遭破坏。在放牧集中的夏、秋两季,据统计大青山北坡、南坡牲畜总量近60万头(只)。其中北坡超载约80%―90%,南坡超载110%一120%,带来的恶果是草原被严重破坏,刚刚长出的嫩枝嫩叶惨遭啃食,草场丧失了结籽、繁衍的再生能力。近年来,呼市有关部门在大青山植被覆盖率最高的地段建设宾馆、别墅群、高尔夫球场等豪华的楼堂馆所和餐饮娱乐设施。与此同时,沿山地区的数十家乡镇、个体采石厂、小金矿、陵园坟地对大青山植被也造成严重破坏。

二、呼和浩特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呼和浩特市区大气环境不容乐观

目前,呼和浩特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空气混浊,水质污染、土壤变坏,作物绿化受害。伴随工业化而来的城市化以及交通运输的现代化,经济活动的强度日益加大,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强烈,呼和浩特市的经济发展使自然资源匮乏,“三废”排放量加大,城市人文生态环境条件日趋恶化。由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气体排放量大,城市居民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城市大气污染已成为居民的头号杀手。

(二)呼和浩特市区缺水、水环境污染较严重

呼和浩特是我国缺水城市之一,由于不合理的开采利用,已出现了降落漏斗,若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水资源问题将成为制约呼和浩特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呼市农村饮用水问题也很多,据呼市水务局普查统计,目前,在呼和浩特农村仍有55.87万人饮用水不安全,饮用水氟含量超标的有17.6万人,饮用苦咸水的有7.06万人,饮用未经处理地表水的有1.25万人,饮用水细菌指标超标的有1.25万人,饮用未经处理受污染地下水的有1.05万人,其他饮水水质问题的有1.28万人。 呼市有9个旗县区,被国务院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的县就有4个,即清水河县、和林县、武川县和托县。而这些地区也被联合国人口组织定为人类不适宜居住地区。呼市乡镇企业的水环境污染也非常严重.他们中有的在选址时缺少合理规划布局和科学论证;有的在选择生产项目时,未进行充分的环保论证,没有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致使一些属于严格控制和禁止投产的生产项目被立项投产或被盲目引进;有些乡镇企业科技含量极低,机器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粗放经营。在污水排放方面,可以说大部分未经处理,随意排放,不靠河的排入荒滩、土地,土壤经“潜移默化”,污染着地下水;靠河的排入大、小黑河、清水河、浑河等,但最终流入的还是黄河。广大村民对如何预防和减轻身边的污染知之甚少,对受到污染侵害常常无可奈何。

(三)农村环境问题堪忧

在呼市的周边旗县的乡村中也大都存在着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如滥用农药和不合理使用化肥,不止造成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还对农副产品的安全构成危害。同时,农用地膜残留和积累破坏了土壤结构、影响农作物生长并危害牲畜安全。呼市作为国家确立的“乳都”,乳业发展前景广阔,奶牛养殖本来可以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但分散的以户为单位的生产方式,造成人畜禽混居、畜粪便随处堆放,极易造成人畜禽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前些年在我市发生的禽流感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三、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控制城市“三废”污染,合理开采利用水源,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实行清洁生产,依靠科技进步解决环保问题

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故要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预防和控制环境破坏和污染。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呼和浩特市环境质量想要有所改善,基本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使城市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要达此目标,必须严格控制城市“三废”污染,合理开采利用水源,杜绝浪费,切实加强对污染源头的治理。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或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的生产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清洁生产的定义中,不但含有技术上的可行性,还包括经济上的可盈利性,体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依靠环境科技技术,以技术创新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根据生态环境的要求,进行产品和工业区的设计和改造,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在生产环节,要严格排放强度准入制度,鼓励节能降耗。推进污水再生利用和垃圾处理资源化回收,建设节水型城市。要大力发展高效益,低能耗,轻污染或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引导企业进行环境管理体系论证。

(二)加大教育,倡导绿色消费,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在中国,节俭消费是大多数人的日常行为规范,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现代社会,提倡节俭消费尤其重要,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层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消费者通过重复使用和多层利用,提高物质的利用率。 此外,还要加强环境教育反对过度消费,改变人类传统的观念,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增强全民环境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多种形式、多层次、多方位的生态环境教育,努力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氛围,使广大民众更多地掌握环境保护意识,更深入地了解法律、法规、政策,从而更自觉地参与到环境的保护中。循环经济有利于促进资源枯竭地区的结构调整,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有利于开发一次资源,发展替代产品,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经济社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它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循环经济作为新经济的一种,日益受到重视,是我市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三) 加强政府职能,全面提高城市竞争力

呼市政府要加快解决目前比较突出的道路建设、饮水安全、污水排放等问题。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在综合增量竞争力指数的排名中,鄂尔多斯排名较为靠前,位列第28位,包头37位,呼市第58位,这表明呼市在提升城市竞争力方面任务十分艰巨。在文化城市竞争力和知识城市竞争力排名中,呼和浩特充分显示首府优势位于38位。一个城市只有竞争力增强了,经济才可以大大发展。城市的环境面貌大大改善,带之农村环境也会迅速改变。身居西部生态环境落后的呼和浩特,应在提高竞争力上狠下功夫。各旗县区应认真落实吸引区内外人才,特别是优秀中青年科技骨干到城市农村去工作。让他们指导建设一批不同层次、布局合理、功能齐备、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的示范性新农村环境样板模式。

(四)重视农村环境建设,因地制宜,建立市区、郊区和农村相连的大生态保护系统

呼市政府要像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样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加快村庄规划、粪便无害化处理、人畜禽分离、推广沼气使用清洁能源等问题的解决。针对呼市9个旗县区绿化先天条件不足、生态脆弱的现状,必须走以开发促重建、以重建促开发、开发与保护并重、开发与重建相结合的道路,由过去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掠夺自然资源,转变为保护、恢复和优化生态环境,从分散治理转为综合治理,从先破坏后治理转为工程建设和生态保护重建相协调。对一些生态环境特别恶劣,短期内难以恢复植被的贫困地区,应对该地区的“环境难民”采取搬迁转移的措施。呼市在绿化建设中应借鉴其他园林城市的好经验和好办法,还要突出自己的地方特色。建立市区、郊区和农村相连的大生态保护系统。

参考文献:

[1]王莉波.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和措施.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2002

[2]李秉成.中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干[J].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6.20

[3]探索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贵州日报,http://.cn

[4]高燕茜.呼市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可持续发展.http://.cn/s/blog

作者简介:

刘祝(1979- ),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财经学院旅游学院讲师,从事旅游基础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