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隐性分层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隐性分层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隐性分层教学是一种可以照顾不同层次水平学生学习,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所进步的教学模式,也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为此,本文对初中数学隐性层次教学进行了探索研究,在此谈几点个人的教学经验和认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 隐性分层教学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50-02

隐性分层教学是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实施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达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的目标。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有效的隐性分层教学呢?

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

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对学生进行细致摸底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接受能力、潜在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将学生分为A(基本功比较扎实,学习态度较好,对数学具有浓厚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具有较大潜力的学生)、B(在数学学习中具有一定的进取心,但是基础稍差的学生)、C(数学基础较差,具有学习障碍,怕吃苦,懒于开口,缺少辅导条件的学生)三个层次。对学生的分层不是恒久不变的,通常都要随着学生学习水平的浮动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教学分层主要是以学生的“自我定位”和“自我感觉”为基础的。在隐性分层教学中,学生想要处于哪一层次是由学生自己来决定的,不能施加硬性规定,更不能按照成绩给学生排座位,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自尊心比较强,特别在乎教师对他们的评价与看法,当他们认为受到老师的歧视时,很可能会自暴自弃,放弃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因此,在隐性分层教学中,对学生的分层是弹性的、松散的、民主的、自由的,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二、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目标分层是隐性分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由于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如果教师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则有可能会出现A层学生吃不饱、B层学生提不高、C层学生跟不上的尴尬局面。为了避免出现这一现象,教师一定要设计分层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区别对待,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设计分层目标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要求C层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要求B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灵活运用正确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要求A层学生在B层要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教师可以指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记忆并理解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它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了解方程的根和系数关系的推导过程,掌握方程与系数的关系,进行简单应用

3.理解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推导过程,并能利用这一关系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

4.能够熟练推导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并熟练应用它来解决具有一定难度和综合性的问题。

第一个和第二个目标是C的学习目标,1、2、3是B层学生的目标,而1、2、3、4都是A层的目标。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可以细化到层,有效避免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的随意性和单一性,强化了目标的具体性与针对性。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设计“补差”、“全体”、“提优”三条主线,而在教学容量上也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增减,此外,在例题讲解、课堂提问、课后练习等方面也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区别对待。

三、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

教学过程实施分层是隐性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即在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的延伸部分,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分层合作教学活动,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并在寓教于乐中渗透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例如,在新授课程时,教师可以采用“时间差”实施分层教学,对于一个新知识,A层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并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而B层学生要积极追赶A层学生;C层学生则应注重多次反复讲解基本内容,保证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教师要循序渐进的提出问题,让A层和B层学生都能获得提升的机会,而对于C层学生,要尽量设计较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又如,在复习课中,我们要善于利用A层学生的复述来带动B层和C层学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发挥学生隐含的认知机能,从而提升递进教学的效果。此外,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小组之间的差异性,鼓励小组互相学习、互相竞争,并要求每个小组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清晰表述知识原理,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点名回答,回答正确且流利的学生为小组争光,回答失败的学生,要全组受罚,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例如,在教学《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时,这节课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所以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动手实践,让组内成员在交流探讨过程中总结出计算规律,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演示和讲述,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要分层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隐性的分层评价,可以及时公布和反馈学生完成分层目标的情况。隐性的分层评价具有及时性、鼓励性等特点,它与传统教学评价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用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后者则采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全班学生,着眼于全班学生的相互比较。由此可见,采用分层评价,可以促使处于不同起跑线的学生有有所提高,有效的避免了“一刀切”,可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品尝成功的喜悦。

总之,隐性分层教学是经教学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也是实现新课改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初中数学老师,我们应在今后的教学中,加深对隐性分层教学的研究,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真正发挥隐性分层教学的作用,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永尚.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1,(01)

[2]王和平.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自我体会[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