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记忆奥秘的新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记忆奥秘的新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记忆,并不是一种纯心理活动,首先,在大脑内部,有它的物质结构基础,也就是说大脑的某些特定部位司记忆的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采用最新扫捕技术,观察了一位十分健忘的病人,发现她的脑图象上出现一个小而黑暗的月牙形,这个部位相当于大脑的边缘系统,海马、颞叶及顶叶等部位。正是因为这些部位的损害,造成了这位患者记忆的丧失。这决非巧合。它说明,这些部位,很可能就是大脑内部的“信息(记忆)贮存库”。扫描新技术还证明;人脑是由1000亿个细胞组成的,其中神经细胞就占140~200亿个。而一个神经细胞可同3 0万个其它神经细胞的纤维相连,这样,在大脑内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神经通路网,保证了信息的迅速传递与贮存。

其次,记忆的本质是一种生物化学过程,即神经蛋白质(多肽类)的生物化学变化。早在本世纪初就发现,记忆能促使脑内特殊蛋白质的合成,长时间的记忆能使腑内蛋白茫茫质分子蓄积。近年,美国科学家进行了一项有趣的动物“反向实验”,即训练大白鼠害怕黑暗,喜欢光明。经过一段时间,再测定其脑内化学物质的变化,结果,在这些能适应新环境的大白鼠脑中,增加了一种新的物质――恐暗素十五肽(一种较简单的蛋白质类物质)。当他们把这种物质注射到来曾受过训练的大白鼠体内时,惊奇地发现,祓注射的大白鼠也都变得害怕黑暗。众所周知,学习和训练是一个记忆过程。受训练大白鼠脑内有这种多肽,不仅说明记忆在脑内确实存在着一个生物化学过程和客观物质基础,而且还说明这种记忆物质可以被提取和“移植”。这是脑科学研究中的一个伟大发现和创造。

那么,记忆是怎么形成的呢?一般认为,大脑内有一个与记忆物质合成相应的“材料库(叫基因库)”。当外界信息传入脑内后,基因库被打开,基因被激活,再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最后导致“记忆蛋白质(多肽)”的合成并被贮存。如果传入的信息比较弱,则须重复多次才能形成记忆;如果信息比较强(如非常有趣,新奇惊险的枣物),则常只需一次便可形成记忆。前者称为“多次性记忆”,后者称为“一次性记忆”。记忆的形成不仅与信息强度有关,而且与人的注意力,情绪等因素也有关。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一些单调枯燥的内容,刻板僵硬的教学方法,常常影响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记忆;反之,老师讲得活,讲得有趣,当一个人在心情好、兴趣高时,则容易记忆。另外,某些激素如脑垂体后叶加压素,则有加强记忆及治疗老年性记忆衰退的作用。

现在的问题在于如何确定信息的强度及其测量。如能这样,我们便可以把各种信息分类,进行标量,用以指导我们的学习,加速记忆的形成和贮存,以快出人才、出好人才。这可能并不是很遥远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