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亲情中感知家庭结构,在理解家庭中体验亲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亲情中感知家庭结构,在理解家庭中体验亲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材分析:

《家庭树》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家庭”的第一课,根据儿童的实际生活,使其明白“我”与家人之间的关系,理解“家庭”的概念,为懂得“我的成长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作好铺垫。本课根据儿童的实际认知能力,除去了“家庭结构”的抽象概念,设计了“家庭树”的具体形象,以激发学生对家庭成员及其之间关系问题的兴趣与感知。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能懂得尊敬长辈的一些礼节,愿意尊敬长辈。

2.行为与习惯:在生活中正确称呼家庭成员,逐渐养成尊敬长辈的习惯。

3.知识与技能:懂得“我”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结构),初步理解什么是家庭。

4.过程与方法:在参与活动中体验感受、实践、交流,形成能力。

教学准备:

全家福照片,歌曲《家族歌》《让爱住我家》。

教学流程:

一、师生真诚对话,走进学生生活

(一)激趣导入,谈家庭

导:同学们的活泼、热情让老师想起了童年。老师很想把自己引以为豪的家庭成员介绍给同学们认识,你们喜欢吗?(喜欢)谢谢同学们。

1.教师展示全家福,并介绍家庭成员。

2.学生相互交流其家庭成员及兴趣爱好。

3.学生展示自己的全家福并作介绍。

评析:教者首先展示并介绍了自己少年时的全家福照片,师生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对话,课堂教学多向互动,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家庭结构的概念。

(二)小结,揭示课题

1.师述:在这个家庭中,我是爸爸、妈妈的孩子,爸爸和妈妈分别是谁的孩子?(板书:爸爸、妈妈、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2.这个家庭中先有了谁,后有谁?

3.揭示课题,完成板书。

我的家庭先有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才有了爸爸、妈妈,最后有了我,我们一家三代人组成了家庭树(老师画简笔画)。今天,老师跟同学们一块学习《家庭树》。板书:

爸爸 妈妈

爷爷 奶奶 外公 外婆

4.阅读《家庭小辞典》问:你读懂了什么?

评析:板书、简笔画的设计,深入浅出,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弄清自己是从哪儿来的,明白长幼位序,了解家庭结构关系。

二、凭借活动载体,生成教学目标

活动一:听录音,说趣事

1.师述:同学们在家这所特殊的“学校”中生活 了十年左右了,一定与家人之间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马小华也一样,大家一起来分享他家的快乐吧。

2.听录音(马小华与家人趣事)。

3.学生互说家庭趣事,再上台诉说自己的家庭趣事。

评析:这一环节学生在兴奋、欢快、活泼的气氛中品味着家庭的欢乐、温馨,引发了学生的家庭归属感和幸福感。

活动二:认识亲戚

1.师述:我们在浓浓的亲情呵护下茁壮成长。你知道哪些人时刻关心爱护着你吗?

2.学生回答(叔叔、阿姨、伯伯……),解释什么是亲戚。

3.他们和“我”是什么关系呢?听歌曲《家族歌》。

4.小组对抗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评析:活动二的教学设计运用了听歌曲、小组对抗赛等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强化了学生对家庭成员关系的认识。

活动三:理清父系亲戚关系

1.师述:同学们知道哪些人是爷爷、奶奶的孩子和爸爸的同辈吗?他们的孩子是“我”的什么人?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老师用卡片板演父系亲戚关系。

评析:此教学活动设计,化难为易,把学生引向深入,为后面填写抽象的家庭关系图起到铺垫作用。

活动四:填写“我”的家庭关系图

1.师述:同学们的家庭成员各不相同,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我”的家庭关系图。

2.学生填图。

3.反馈。学生介绍“我”的家庭关系图的填写。

活动五:共唱《让爱住我家》,回归学生家庭生活

1.师述:家是我们时刻眷念的地方,爱支撑着我们的家,那就让爱永住我家。

2.师生共唱《让爱住我家》。

评析:师生共唱《让爱住我家》,再次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回味家庭的温馨,产生对家庭和亲人的眷念之情。

三、总结升华情感,回归学生生活

爱是付出、爱是感谢!同学们全心全意爱我们自己可爱的家吧!

反思:

1.师生真诚对话,走进学生生活

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知识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家庭树》一课第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构建了一个民主、平等的师生间对话的平台。师生在双向交流、多向互动中,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道德认知有了生命才有情感,道德认知回归生活,应是新课程追求的价值目标。

2.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发展

新德育课程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强调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家庭树》一课的教学设计,教者安排了学生喜闻乐见,精彩纷呈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去主动探究,体验感悟,生成教学目标。事实证明,只有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获取切身体验的东西,才能入脑入心,珍藏久远,有效促进学生的德性成长。

3.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鲁洁教授曾说过,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科书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家庭树》第一教时的教学目标重点放在学生在亲情中感知家庭结构在理解家庭结构中体验亲情。这样的教学课堂,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使学生能够做到完整生命的投入。另外,教者大胆改变教科书中“画画家庭关系图”的设计,将书上的竖排形式关系图改为横排形式关系图。加之,先让学生小组合作贴关系图,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填写家庭关系图。这样的教学设计,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先贴图后填图,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非常好。实践证明,站在课程标准的角度挖掘教材,重组教材,应成为新课程目标下教学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