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幽径”悲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幽径”悲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的话

亲爱的同学们, 2010年“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省级决赛已经开始啦!当你们中的佼佼者在南京奋笔疾书的时候,你是不是有些羡慕呢?细细品读第八届大赛获奖选手的获奖作品吧,从现在开始,多读书、多思考、多积累、多练笔,明年的今天,说不定你也会出现在省级决赛的领奖现场!

人才流失,是这场悲剧的必然结果。

对于承受“寒窗已十载”、等待“金榜题名时”的广大考生来说,获校长实名推荐资格确是一条通向燕园的“幽径”,而我个人认为,这条看似“风景优美”的“幽径”还掩埋着“悲剧”。

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本身就存在着致命伤。获得这种资格的中学不是“百花齐放”,而是“一枝独秀”。全国的中学千千万万,北大只将殊荣给予少数名校,在当今倡导“教育公平”的旗帜下它未免显得不光彩;而且这些名校获得资格的理由也不够充分,从一定程度上讲还带有某种“歧视”色彩,如此安排不免伤了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学子们的心。更可悲的是,北大忙活了一通,把这边孩子弄寒心不说,还引得那边校长们举棋不定、难以定夺――这分明是典型的“吃力不讨好”。

荣获该资格的校长们此时被北大出其不意地推到了“跷跷板”的中央:一面是向北大推荐“奇才”“怪才”和“偏才”,另一面是自己不曾接受过挑战的名誉――别看你的学生被推荐后,网络红透,报纸宣扬,比诺贝尔奖获得者还风光,要是考试不合格,哼哼,取消资格伺候!社会舆论喷出的唾沫星子也能把你淹死!于是乎,一“中标”学校做出惊人之举――放弃一个名额,只推荐一位学生上北大。众人惋惜背后还埋藏着校长的辛酸无奈啊。不仅如此,各校抛出的“明星”不仅不是“奇才”“偏才”,而且还是“全才”中的“全才”!这一结果不知是不是让宣扬“让各类优秀学生脱颖而出”的北大失望了呢?

从北大所谓的初衷来说,公众的理解是破格录取像钱锺书、张允和这样的“偏才”,培养他们使其成为“专才”,但事实证明:不仅校长们不敢推荐或者不敢判定某某为“偏才”,就是公众自己也难于接受。有航模专长的牛培行被南航破格录取尚存在争议,“偏才”上北大又怎能服众呢?总之,公众一方面抨击中国教育埋没“偏才”,拿钱学森的疑问“创新人才怎么这么少”诘问教育部门;另一方面从心底里反对“偏才”上名校,这对矛盾深切地告诉我们:破格录取钱锺书的时代已经远去了。“得数学者得天下”此言一出,“钱锺书”们非但不敢藐视清华的留校邀请,连仰望一下“清华园”题字的勇气都没有了吧。

当然,录取“偏才”是老百姓的说法,北大从未这样说,人家官方的说法是“让各类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因此北大实际初衷令人怀疑。我认为北大的决策制定者们的洞察力与预见性绝不可能在我之下,这种结果定在北大的意料之中,这些条条框框推出来的结论是:这些幸运儿们的幸运必有其必然因素,也许比高考考出来的学生还要优秀。今年初清华刚刚宣布进校学生不受文理限制,借机吸引向往北大的文科高材生;而北大后发制人,一招就将天下英才尽揽其中。两校争夺生源的迹象十分明显,如果北大当真以此作为争夺生源的战略,浪费大家热情之外,还会使人们产生受欺骗的感觉――这不是北大愿意看到的吧?

吸引公众目光和引发公众猜测只是为了与清华争生源,不知此种心思是否当得起教育部“一次可贵的尝试”的夸赞呢?

这确是一场悲剧。

而这悲剧之所以能发生,还引得大家注意,是“高考”在作祟――学子们渴望突破高考的牢笼,无果;偶有成功者,为了儿女们不受高考之苦,移民、出国、永不回来。人才流失,是这场悲剧的必然结果。

我说,悲剧的根源在于这种制度和这种观念。虽然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漏洞百出,但它一被提出,高考改革的希望就已初见。只是我希望改革的步伐稳些再稳些,让此时还在寒窗苦读的学子们内心有一方天地――期待高考改革花开又一年!

指导老师 张团思

(本文系本届作文大赛高中组一等奖)

获奖理由

这篇朴实的议论文胜在踏实沉稳。从执行各方“吃力不讨好”的表面现象,看到人才选拔偏离“初衷”,再剖析到制度实质不过是变相的生源争夺战,直至点出悲剧的结果:人才流失。“幽径”中隐含的悲剧含义逐层深入,描述现象有条不紊,论证观点条分缕析、层次分明,显示出扎实的议论功底。

亮点借鉴

“虽然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漏洞百出,但它一被提出,高考改革的希望就已初见。只是我希望改革的步伐稳些再稳些……”读到这里,小作者的个性亦跃然纸上:深谙“事缓则圆,急难成效”,因此层层剖析,待到理据十足才发出质疑;也因此对改革抱有希望。“文如其人”,可见文章的思想深入须依赖生活体悟的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