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认识足部穴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认识足部穴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足为人体“精气之根”。人体经络系统十二条正经中有六条起源于或终止于足部,八条奇经中有三条经过足部,加上经外奇穴。一只脚上即汇聚三十余个穴位。足亦被称为人体“第二心脏”,全身各脏腑器官在足底皆有其对应的“反射区”。俗语说,“上病取下,百病治足”,足部穴位保健,“足够”给力。

涌泉肾经穴位。此穴为强身保健要穴,经常艾灸、推擦可起强肾健体、益寿延年之效。另可用于头痛、头晕、小便不利、便秘、足心热、打嗝不止等。针刺、指掐本穴配合指掐人中穴,用于休克、昏迷的急救。配太溪穴治疗咽喉肿痛。

太溪肾经穴位。位于内踝后方,于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主治因肾虚引起的头晕目眩、耳聋耳鸣;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疾患;糖尿病;失眠、健忘等肾精不足证。

内庭胃经穴位。位于足背第二、三趾间,两趾根之间的凹陷中。主治齿痛、咽痛、鼻出血等五官热性病症;腹痛、腹泻、吐酸、便秘等肠胃病症。

解溪胃经穴位。位于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足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问中央凹陷处。主治神经性头痛、胃肠炎等。配昆仑、太溪穴治疗踝部痛。

至阴膀胱经穴位。位于足小趾外侧,趾甲根角外旁开0.1寸。艾灸本穴是纠正胎位的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需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主治胎位不正、头目疼痛、鼻塞鼻出血。

昆仑膀胱经穴位。位于外踝后方,于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主治坐骨神经痛、神经眭头痛等。配太溪治疗足跟痛。

大敦肝经穴位。位于足大趾外侧,趾甲根角外旁开0.1寸。主治经闭、崩漏、遗尿、小便不利等妇科及前阴病证。

八风经外奇穴。位于足背,第一至第五趾间,相邻两趾根部之间凹陷中,一足4穴。主治脚气、足背肿痛、脚弱无力。

人体的脏腑器官,在足部都有各自对应的反射区。当某器官或脏腑发生病变,相应的反射区会有所表现,如压痛、变色等,说明该脏腑器官气血运行障碍;反之,刺激反射区可改善局部气血运行,从而调整相应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起到保健和辅助治疗的作用。常用足部反射区主治如下:

肾区刺激本区具有壮阳益精、强腰膝、补脑髓的作用。可用于各种肾脏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结石、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阳痿、遗精、不孕不育等。

脑垂体区刺激本区可调节脑垂体内分泌功能。用于儿童可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利于生长发育。用于老年人可改善睡眠、调节血糖代谢。此外刺激本区可通过调节蛋白质及脂肪的代谢而起到防治肥胖的作用。

颈部区用于颈项酸痛僵硬、落枕、颈椎病、颈椎骨质增生等。

胃区可用于胃及消化系统不适及疾病,如胃痛、胃胀、胃酸过多、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等。

眼区用于眼部疾患,如近视、花眼、远视、青光眼、白内障等。

刺激足部穴位(反射区)的方法“不一而足”,但其目的都是通过压力、热量、药性渗透等方式达到对特定穴位的刺激,从而发挥穴位的保健治疗作用。无论何种刺激方法,以出现局部酸、麻、沉、胀感为效果最佳。常用方法如下:

点按法

适用于骨节、肌肉凹陷处的穴位。可用大拇指端、指腹,或屈曲的食指、中指指间关节用力点按穴位。每次3~5分钟,点按的同时可配合揉动或细微快速上下震颤。

推擦法适用于足背、足底、足跟及涌泉穴的刺激。可用掌心、大小鱼际、大拇指指腹等,在施术部位进行直线来回快速推擦运动。每次2~3分钟,以局部皮肤发红发热为度。

艾灸法常用于涌泉、至阴穴及虚性、寒性体质或病症。用点燃的艾条(医药店有售)对准穴位进行温热刺激,燃头与穴位的距离以局部皮肤感到温热为度。施灸时,燃头可固定于穴位上方,也可做回旋或上下雀啄样运动。每次施灸15―20分钟。

贴敷法可用于涌泉等穴位或反射区。即将膏药、蒜泥、白芥子等外用药物固定贴敷于穴位或反射区以达刺激作用的方法。蒜泥、白芥子贴敷3~4个小时取下,如有灼热、瘙痒疼痛则即时取下。膏药可保留1~2天。

药浴法即将有特定治疗作用的中药煎水,用来泡洗双脚的方法。可据不同症状、体质或季节特点选用中药。

针刺法针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穴位或反射区的刺激方法,但其专业性较强,我们最好到医院针灸科接受专业的保健或治疗。对于一些特定情况,也需要使用此法,比如针刺涌泉穴急救昏迷、休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