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同海拔高度对厚朴生长量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同海拔高度对厚朴生长量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松潘县白羊乡不同海拔高度,通过对厚朴各部分的生长量调查研究,分析了海拔高度对厚朴胸径、树高、枝下高和冠幅生长的影响。发现海拔高度对厚朴的冠幅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对枝下高和树高的影响,对胸径几乎没有影响。这对厚朴的引种、栽培和相关研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海拔高度;厚朴;生长量分析;白羊乡

中图分类号:S176;Q15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灾区药材资源恢复重建与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及示范”项目专题(项目编号:2009BAI84B00);“厚朴种植恢复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专题(项目编号:2009BAI84B03)

为本文通讯作者1前言

厚朴(Cortex Magnoliae Officinalis)为木兰科植物,是常用中药,其味辛,性温,具有行气燥湿,下气除满之功,另外厚朴花大、美丽、芳香,是很好的环境美化和观赏植物,同时根系发达,对水土保持和生态平衡有重要意义[1~5]。由于厚朴的药用功效,人们对需求量不断增加,以至于人们对厚朴的过渡采挖,使得我国厚朴资源减少[6~9]。由于厚朴皮价格的刺激,许多传统产区已无皮可产,无花可收,一些优良的种质资源正在消失。通过调查不同海拔高度对厚朴生长的影响,对厚朴的生长发育,栽培等具有重要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调查地点概况

阿坝州松潘县白羊乡(海拔990m~4 680m),32.16°N,104.14°E。全年降雨量838.4mm,生态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达85% 以上。地处岷山山脉中段,属青藏高原东缘。地形起伏显著,寒冷潮湿,冬长无夏、春秋相连、四季不明。各地降水分布不均,但干雨季分明,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2%以上,多年平均气温5.7℃。

2.2调查树木概况

选取样方分别位于1 000m,1 200m,1 400m 3个海拔高度,每个海拔选取立地条件相一致的3个样方进行测量,每个样方为一个林分,林分内有35~50棵厚朴,郁闭度在0.7和0.9之间,林分年龄7~15年。

2.3林分生长量测定

在各调查林分中进行每木调查,测定林分中各每木的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等。

厚朴胸径年平均生长量=树木胸径/树木年龄

厚朴树高年平均生长量=树木树高/树木年龄

厚朴枝下高年平均生长量=树木枝下高/树木年龄

厚朴冠幅年平均生长量=树木东西冠幅×南北冠幅/树木年龄

数据统计分析:利用SPSS(13.0) 统计软件包进行方差分析其显著性。

3结果和分析

3.1海拔高度对厚朴胸径生长的影响

随着海拔高度变化,厚朴的胸径并没有明显的增加和减少(见表1)。

3.2海拔高度对厚朴树高生长的影响

厚朴树高随着海拔升高年平均生长量增加,在海拔为1 000m时,树高年平均增长量为0.83m,当海拔上升至1 400m 时树高年平均增长量增加到了1.22m(见表1)。根据SPSS(13.0)统计分析其显著性,得P=0.0029,P

3.3海拔高度对厚朴枝下高生长的影响

厚朴枝下高随着海拔升高年平均生长量增加,在海拔为1 000m时,枝下高年平均增长量为0.48m,当海拔上升至1 400m时枝下高年平均增长量增加到了0.91m见表1。由SPSS(13.0) 统计分析其显著性P=0.00013,P

3.4海拔高度对厚朴冠幅生长的影响

厚朴冠幅随着海拔升高年平均生长量增加,在海拔为1 000m时,冠幅年平均增长量为0.27×0.32m,当海拔上升至1 400m时冠幅年平均增长量增加到了0.33×0.35m见表1。由SPSS(13.0)统计分析其显著性P=0.00011,P

4结论

海拔高度对厚朴胸径影响不显著。而随着海拔的上升高度的增加,厚朴的树高和胸径具有显著性增加。由此得出,海拔对厚朴的冠幅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对枝下高和树高的影响,对胸径几乎没有影响。因此随着海拔的升高厚朴的积材将随之增加,同样为要用的茎皮也将增加,这对厚朴的研究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林桂芸,谢生发,谢鸿,鸥俊.和厚朴酚抑菌作用的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2):18-20.

[2]龚建明,林勇.厚朴的现代研究与进展[J].东南国防医药,2008(02):125-126.

[3]陈笈,王伯初.厚朴的药理研究进展[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9):140-143.

[4]张云,孙培冬.厚朴酚合成方法的改进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1(11):1574-1576.

[5]任坚忍,余凡,张诗蓓,雷迎,田光辉.厚朴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1(21):127-128.

[6]王承南,夏传格.厚朴药理作用及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经济林研究,2003(03):80-81+84.

[7]卫莹芳,龙飞,谢达温,刘永,尹浣姝,文小尹,周元雳.厚朴叶和皮不同提取部位的药理作用比较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05):772-775.

[8]张建和,符伟玉,莫丽儿.中药厚朴及其提取工艺的研究概况[J].时珍国医国药,2004(05):313-314.

[9]张春霞,杨立新,余星,余盛贤,袁亚男,陈承瑜,杨滨,廖朝林,由金文.种源、产地及采收树龄对厚朴药材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9(19):2431-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