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心电图V1~V3导联q波47例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心电图V1~V3导联q波47例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资料与方法

1989年1~8月对检查心向量图(VCG)患者711例同时作ECG检查。发现V1~V3导联有q波者共47例,其中男30例,女17例,年龄16~81岁。发病情况:冠心合并高心、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手臂外伤各3例,肺部疾患4例,高血压2例,心肌炎1例。

方法:47例均做常规12导联ECG记录,发现V1~V3导联中1个或3个有q波者计数,共63个导联,14个导联出现QS型或Qr型。另有10例V1~V3导联均无q波,但V4有q波者,对V3~V4位置增加电极进行记录,均出现q波。

结 果

本文47例V1~V3导联QRS波群出现QS、Qr、q及r波的情况见表1。表现各类心电图变化。

讨 论

关于对v1v3导联q波的看法,多数认为属异常的,甚至提出无论q波微小到何种程度,均属病理性的。也有人认为正常人V1、V2导联中,极少有q波存在,但可能有QS波,V3中有q波者也很少[1]。我们经过观察,认为后者看法较为客观。根据临床观察,结合文献认为,V1~V3导联q波的存在,有以下几种情况可能不属于病理性的。

机器伪差,阻尼不足,盘香弹簧脱焊等,造成的伪差出现伪性q波。

胸导电极位置安放不准确,以至V3电极靠近V4位置,是造成V3导联q波发生较多见的一个原因。这种q波的特点是,在一系列心动中q波的出现,随呼吸运动时隐时现,幅度时大时小。

V1、V2电极位置偏高,可出现q波。

还有一部分病例,可能在左室内膜下除极参与QRS拨群初始向量的不平衡所致,可能导致右心前导联出现q波[2]。

其他病理性的q波产生的原因有:①心梗,V1、V2的q波是由于间隔中1/3梗死,间隔除及向量变为自右向左所致。②左室肥大引起的q波,在V3及其以左导联,随着左室肥大的程度增加,q波有时也随之增大。③右室肥大时V1导联呈qR型,V1也可呈qrs型或Qr型。

预激综合征,本组有1例男性16岁为手指外伤患者,V1导联呈Qr型,V2导联qr型,同时具有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诊断为预激综合征。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呈qR型,除外心梗后,认为是由于初始r波处于等电位线,其后s波酷似q波,而呈qR型,实则为rsR型。

左前分支阻滞时,左后分支初始向量相对增大,而显示明显右后的初始向量。在V1~V2导联偏高时q波清楚,电极放在低位肋间q波消失。

左间隔分支阻滞时,V1、V2一般应以R波为主。但近来有人报道,右胸导联出现q波的左间隔分支阻滞的病例。认为在左间隔分支局部阻滞时,正常室间隔中1/3自左向右的初始向量消失,故可出现q波。随着阻滞范围的扩大,心脏游离壁除极延迟,使之整个QRS环前移,而形成V1、V2导联的R波。

进一步指出某种类型的室内阻滞(很可能为左间隔分支阻滞),显然能够产生假性前间隔心梗异常Q波,这将为今后对陈旧性前间壁心梗的心电图鉴别诊断,提出一个新的课题。

因此,V1~V3导联的q波,可在多种情况下发生,要对此作具体分析。应结合临床病史,心电图图形改变(QRS、ST-T动态变化),电极位置的准确与否,病人的,胸廓有无畸形以及机器伪差等原因进行判断,给以适当的解释,方能作出正确的心电图诊断结论。

参考文献

1 黄宛.临床心电图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69.

2 谢振武,等.健康婴儿及儿童心电图研究.第4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