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黄芪有效成分的提取和鉴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提取黄芪的有效成分并进行鉴定。方法:使用乙醇提取后水制备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harin,APS)以及黄芪皂苷(Astragaloside),以便确定提醇次数和最佳提取方法。结果:乙醇的用量和提取的时间对于黄芪多糖以及黄芪皂苷的提取有显著的影响。结论:使用含量为95%的乙醇来提取皂苷,接着用水来提取黄芪多糖便可以很好的利用黄芪药材,通过实验为提取的有效方法提供依据。
关键词:黄芪;多糖;皂苷;乙醇
【中图分类号】TQ46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070-01
黄芪又称作黄耆,是中药材和植物的统称。黄芪这种中药材是豆科草本植物,有利水退肿、补气固表、生肌和托毒排脓等的功效[3]。黄芪药用可以延续到2000多年以前,其含量有皂素、蔗糖、多糖、叶酸或者是多种氨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harin,APS)是一种干燥的粉末,由干燥的根经浓缩提取得到的。其色泽为黄褐色,味道微甜,可以用作免疫促进剂,同时还具有抗肿瘤、抗衰老、抗病毒和抗氧化的作用。本文所做研究,是为了给黄芪的有效成分进行鉴定,达到可以节约药物用量,得到最大生产率的方法,通过实验证明,研究溶剂的用量、回流次数和时间的不一样对生产率是有影响的。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黄芪(开封市医药经营公司)、碱性酒石酸铜、乙醇(95%)、氯仿、丁醇、浓硫酸、试剂(Fchling)以及实验所需要的实验用品。
1.2方法:黄芪皂苷的提取和鉴定:称取10g的药材使用乙醇来提取,然后回收溶剂,而乙醇的含量为95%,通过回流、过滤、滤液蒸出乙醇的步骤,将可以得到浆状物体,接着再蒸干就可以得到乙醇膏。其带有香气并且是黄色。将这得到的产物加入到20ml的水中,分量为4.2488g,如此得到的溶剂颜色比较浑浊且为土黄色,这里还有不溶于水中的生物碱、油脂和甙元。然后改用水饱和的丁醇为溶剂继续对水溶液进行萃取,次数为2次,对所得到的丁醇进行蒸馏,直至蒸干得到黄色有香味的固体。将这些黄色的固体加入到氯仿中,得到浅黄色液体,最后加入浓硫酸并且有规律的摇晃,再静置。此时静置过后的液体,在紫外幻灯下呈现绿色光,证实这是甙类[1]。
黄芪多糖的提取和鉴定:把回流得到的药品,将乙醇挥去,再加入到水中(100ml),进行回流、过滤,蒸馏至适当体积,接着把多余其三倍的无水乙醇加入混合,这时得到沉淀物,呈现为白色,将这些沉淀物过滤、烘干,最后得到乳白色的固体后称重。把这些最后得到的液态药品加入试剂(Fchling),加热沸腾以后,得到沉淀物为橙色即证实为糖类[2]。
2结果
2.1黄芪皂甙:实验的过程中,只是改变回流时间、次数和溶剂的用量来得到最佳提取方法并对结果加以鉴定。在此实验过程中,在溶剂用量考察里,药剂回流的时间都是1个小时,醇(40ml)产率很低,而醇(60ml)和醇(50ml)的产率差不多,区别不大,所以采用药品和溶剂的比例最好为1∶5。在回流时间上,药品和溶剂的比例为1∶5时,为了节约时间,采用回流的时间一般在3小时。回流的次数,在保持前面两点不变的情况下(药品:溶剂=1∶5;回流时间=3h),综合考量过后,采用回流3小时,接着再回流1小时的方法最好。
2.2黄芪多糖:使用药品和溶剂的用量比为1∶10时,其可以刚好融入,糖也能刚好溶解。不过水回流一次以后,就没有产物剩下,也就是说没有第二次回流的需要了。时间越长,所得的产率变得基本一样,所以使用100ml的水所取得的糖,反应3小时就可以了。
3结论
黄芪这种中药材,功效良多,可以用作免疫促进剂,同时还具有抗肿瘤、抗衰老、抗病毒和抗氧化的作用,还有利水退肿、补气固表、生肌和托毒排脓等的功效[3]。通过本文的实验,采用最有效的方法,提取多糖和皂苷这些有效成分,而得到的有效的方法不光可以节约提取时间,还可以节约试剂的用量。黄芪是补气的药物,黄芪多糖可以增强非特异性的免疫功能以及体液免疫功能,其效果显著,促进人体血清溶血素的形成,空斑形成细胞的溶血功能得到提高。
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harin,APS)是一种干燥的粉末,由干燥的根经浓缩提取得到的。其色泽为黄褐色,味道微甜,可以用作免疫促进剂,同时还具有抗肿瘤、抗衰老、抗病毒和抗氧化的作用。
通过本文对实验的证明,得到的结果为当药品和溶剂的用量比为1∶5时,回流的时间是3小时,再次回流的时间为1小时,这就是提取黄芪苷类最好的组合。而黄芪多糖提取的最佳方法是药品和溶剂的比例为1∶10时,回流1次且为3小时,温度在100摄氏度。这样的研究,可以得到黄芪有效成分提取的最佳方法,为提取黄芪的有效成分提供很好的资料证明。
参考文献
[1] 张福海,马丽娟.黄芪乙酸乙酯层有效成分的分离及结构鉴定[J]. 中医药信息,2007, 24(3): 45-46
[2]赵茂华.如何鉴别黄芪多糖原粉[J]. 北方牧业, 2009, (3): 16
[3]高平和.黄芪的药理概述及副作用[J]. 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 30(4): 28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