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职学生“网瘾”形成及其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职学生“网瘾”形成及其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要]中职学生中染上“网瘾”的人不在少数,“网瘾”是如何形成的呢?作为教师,我们应采取何种措施,解决这样棘手的教育问题呢?本文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入手,面对“网瘾”学生,探究有效途径,解决相关问题。

关键词:中职学生;网瘾;心理特征;灵魂的触动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中职学生“网瘾”的形成分析及对策探究

收录日期:2014年5月16日

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已经快20年了,经常听见有家长反映:“孩子不爱说话,不爱理人,只是坐在电脑前才兴奋”,“孩子放学不回家,就在网吧”,“不让打游戏,他就不写作业”,“我批评了他,他就偷钱和网友去见面了”……。

染上“网瘾”的形形的学生们,由此而来的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痛苦的家长,无奈的老师,麻木的学生……。对这一现象,社会上骂声一片。那么,学生“网瘾”是如何形成的呢?作为教师,我们应采取何种措施来解决这样棘手的教育问题呢?

中职学生中染上“网瘾”的人不在少数,极大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导致出现身体健康受损、不能与社会外界正常交往等诸多问题。

“网瘾”是怎样形成的呢?一方面学生处在成长期,光怪陆离的网络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如果自制力差,极易陷入其中难以自拔;另一方面家长疏于管理,学校只注重成绩,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所以说,学生“网瘾”的形成既有其个体的主观原因,也有其客观原因。因为个体是置身于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教育作用下,因此几方都有其相应的责任。

学生的学业是从小就开始竞争的,异常激烈,孩子们缺少应有的自然娱乐时间,每天面对的都是“教科书学习”,这些中职“网瘾”学生基本上都是因为迷恋网络而导致中考失利,心情沮丧,他们对应试教育比较反感,和家长教师关系紧张。

不难发现,中职“网瘾”学生在校普遍的表现是:

第一,学习态度消极。他们普遍抱着混日子的想法,不考虑也不知道未来怎么办,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上课时不专心,小动作比较多。如果在计算机房上课,借助机器比较容易“隐蔽”,老师在前面上课,下面玩手机的、看闲书的、趴着睡觉的不少;等到练习的时候,还不知道老师讲了什么,不会做题,尤其是男同学,一逮住机会就带头上网、打游戏,根本就不完成课堂任务。

第二,学习成绩较差。本来就没学会,新课程又来了,越积越多。由于课堂任务完成不佳、听课效果不好,专业测试成绩自然不理想,个别好些的,基本上都在及格线附近挣扎。

第三,自由散漫,不服从管理。“网瘾”学生普遍对师长缺乏应有的尊重,见老师面不打招呼,和家长说话不耐烦;上课随意性强、纪律性差,到课情况不理想,上课有时大声说话,在课上打打闹闹,还经常出现上课时间就跑去上厕所的情况;课后体育活动也不积极,早上出操情况很不理想。团队意识差,自由散漫,班干部没有威信。

仔细分析“网瘾”学生的问题,发现他们大都具备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认知能力比较有限。比如上网、游戏对于认知、分辨能力有限的人来说,往往只感觉内容新奇、刺激好玩,所以极易受其诱惑,沉迷其中。

第二,自控能力比较欠缺。因无节制的使用网络而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难以约束自己,养成的坏习惯就很难改掉,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厌学情绪严重。

第三,自我意识、逆反心理比较强。正处在青春期,又因为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于和父母、老师、同学之间的对抗。现实中,由于一些老师只关注成绩,忽视学生的心理变化,缺少耐心细致的教育;一些家长只顾自己忙工作,把孩子甩给学校,孩子缺失应有的关爱,加上屡次失望后教育方法生硬――非打即骂,而网络上的自由自在、天马行空状态极大满足了其心理需求,很容易出现沉迷网络、麻醉自己的现象。

“网瘾”学生在心理特征、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特点。笔者认为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是因为学不懂,态度上的排斥才是主因,而“灵魂的触动”是最好的教育效果,这种触动必须建立在更加关心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因此笔者力图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入手,结合“网瘾”学生精力旺盛、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优点,找到有效途径解决教育中的问题。

第一,展开集体主题活动,树立正确思想。针对“网瘾”学生,笔者及时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开展了各种主题活动。一方面了解、熟悉学生;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地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职业学校的特点,了解未来工作需要、学习的重要,是给别人学习吗?怎样才能成为有用之人?为什么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你爱自己的父母吗?怎样和家长沟通?谁是你的偶像,为什么?你的优点是什么?对某种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帮学生理清了思维,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和谐了同学间的关系,使大家树立起自信。置身于集体之中来解决成长中的问题,主题活动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第二,通过个别谈心活动,耐心教育、多关爱“网瘾”学生。比如,笔者会通过沟通、教育,促使他们提交课堂任务,尽管完成质量不一,有时还需督促,但每名同学基本都能提交一定量的作业,使老师能及时了解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这一点是最令人欣慰的了。由于各人都有差异,所以采用谈心的方式还是比较有针对性的,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通过谈心,我看到了同学们身上的闪光点,感受到了他们善良、纯真、可爱的一面。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针对个人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第三,弹性记录课程成绩,多元化评价“网瘾”学生。笔者采用了针对其学习基础,先对课堂任务完成质量评价,再提出修改完善要求,最后根据反馈的完成情况来记录最终成绩的方法。这样,解决了学生们普遍存在的“眼高手低”、“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等问题。同时,对学生还展开了多元化评价,包括师评、自评、互评几个环节,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互帮协作能力、团队精神等进行评价,不单纯“以成绩论英雄”。经过耐心细致的教学和反馈,学生的成绩、技能、合作意识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一批学生也摘掉了“差”帽子。

第四,齐抓共管,严格考勤管理。这方面,应配合班主任工作,做好每节课的记录,及时和缺课学生、家长联系,落实情况。重要的是对缺课学生补课,要求其补交课堂任务,使其认识到自己并没有被放弃。同时加强提示,反复提醒学生上课期间不得外出,对其开展相应纪律教育。严格管理后纪律方面有了很大改观,很少有随意缺课的现象,学生们也有礼貌多了。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我们欣喜地看到:“网瘾”学生有了一定转变,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了,也能看到自身不足,有了信心,知道努力了。但是,“网瘾”带来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难点”等待我们去想办法解决,比如:

第一,部分 “网瘾”程度严重的同学,还不能很好地利用课余和自习时间巩固学识,而是靠上网来打发时间。我们发现,有同学在上课时不能上网了,就利用休息时间用手机或干脆到网吧打游戏、看电影,严重影响了自身休息,导致上学迟到、上课时睡觉、甚至请假耽误课等现象发生。

第二,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有待加强。“网瘾”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自由散漫情况较严重,影响班级凝聚力。“网瘾”学生多的班级里班干部力量都比较弱,缺少“正能量”,因此团队意识淡漠,集体活动参与人少,普遍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奉献精神。

第三,部分家长配合工作也不到位。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渠道较为单一。有的家长已经对孩子失去了信心,往往认为只要人安安生生就行了,对学习情况漠不关心。甚至有家长说:“老师能怎么办就怎么办,我实在不想管这个娃了,就当没有他好了”……。

总之,面对“网瘾”学生,不能盲目实施强硬手段――“大棒政策”、“以暴制暴”等错误方法。社会家庭学校必须各尽其责、互相配合、共同努力。作为教师,应从学生心理问题入手,结合教学实践,逐一想办法解决。对学生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当然,更多的是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