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羊肠毒血症的诊治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羊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或“类快疫”,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羊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主要发生于绵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本病以急性死亡、死后肾组织易于软化为特征。
1病原
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分类上属于梭菌属。本菌为厌气性粗大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无鞭毛,不能运动,在动物体内可形成荚膜,芽孢位于菌体中央。本菌可产生多种外毒素,依据毒素一抗毒素中和试验,可将魏氏梭菌分为A、B、C、D、E 5个毒素型。羊肠毒血症由其中D型魏氏梭菌所引起。
2流行特点
魏氏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水和人畜粪便中,羊饮食了污染的饲料或污水,经消化道感染,细菌即刻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发病,一般在春初、夏初至秋末多发,以6~24个月的绵羊最易感染,山羊少发。
羊肠毒血症以肥胖的羊发病较多,育肥羊喂高蛋白精料过多而降低胃的酸度,导致病原体生长繁殖过快。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雨季节、气候骤变、地势低洼等都可诱发本病,在羊群中呈散发状态。
3主要症状
突然发作,很少见到临床症状,多于1~4小时内死亡。有时当天没有任何症状,第2天早上则死在圈内。流行初期病羊精神沉郁,体温一般不高,食欲废绝,临死前步态不稳、呼吸困难、磨牙、口鼻流血,有时四肢抽搐痉挛,全身颤抖,翻滚,头颈向后弯曲、转圈,口鼻流沫。有些病羊突然不安,步态不稳,四处奔走,眼神失灵,严重的高高跃起后坠地死亡。病羊以腹部膨胀、腹痛、结膜潮红为特点,流行后期偶见病程较长的病例,病程较长的出现气喘、,数分钟至几小时死亡。病羊腹泻明显、排出黄褐色或红色水样粪便,死前心跳及呼吸加快,病程为2~4天。
4剖检变化
剖检可见胸腔、腹腔、心包积液,心肌松软,心内外膜有出血点。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呈黑褐色,胃肠充满气体和液状物,肠黏膜充血、出血,严重的整个肠壁呈红色,有溃疡,肾脏肿大、充血,软化如泥,如脑髓样,触压则朽烂,肝脏肿大,质脆,灰褐色,呈半煮熟状态,包膜有出血斑或点,胆囊充盈肿大2~3倍。
5诊断
①根据病羔发病突然,临床上腹泻,惊厥,麻痹,剖检肾脏软化,呈糜状,尿的含糖量增加。可初步确诊。②采取肝、脾和肠腔液触片或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粗大,两端钝圆并有荚膜的单个或成双菌体。③取小肠粪便,用2倍生理盐水稀释后,离心取上清液,给2只小鼠各尾静脉注射0.05毫升和2只各注射0.1毫升,结果小鼠在4分钟内均死亡。④中和试验取灭菌试管4只,每管加入2~5个MLD肠内毒素溶液0.1毫升,分别在3个试管各加入等量的B、C、D型魏氏梭菌抗毒素(定型血清),第四管加人生理盐水作对照。混合后放于37℃温箱作用40分钟。再取8只小鼠分为4组,分别静脉注射上述混合液,每只0.2毫升,根据小鼠的死亡情况,可确定出本菌的血清型。
6防治措施
本病易感季节,应选择地势高而干燥地区放牧,并适当给羊补喂食盐,加强运动,增强抗病力。平时限制饲喂高浓度精料,调换饲料时要逐渐变换,少喂菜根、菜叶等饲料。冬天羊舍应铺褥草以保暖。
在本病常发地区,每年4月注射“羊快疫、羊猝狙、羊肠毒血症三联菌苗”或“羊快疫、羊猝狙、羊肠毒血症、羔羊痢疾四联菌苗”或“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疽、羔羊痢疾、羊黑疫五联苗”,不论划、,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5毫升,2星期后产生免疫力,保护期达半年。
羊群发病时,及时隔离病羊,同群羊进行紧急预防接种,病羊注射羊肠毒血症高免血清30毫升。病死羊及其排泄物均应深埋,被病羊污染的所有场地、饲料和用具等需进行彻底消毒。
本病病程短促,往住来不及治疗,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应以加强平常的防疫工作为重点,但对于发病较慢的病羊,及时给予对症治疗,使用青霉素或磺胺类药物有治愈的希望。
对病程较缓慢的病羊,可使用青霉素肌肉注射,每只羊80万~160万单位,每天2次;内服磺胺脒8~12克,第一天一次灌服,第二天分2次灌服;也可灌服10%石灰水,大羊200毫升,小羊50~80毫升,连服1~2次。此外,应结合强心、补液、镇静等对症治疗,有时尚能治愈少数病羊。
7讨论
羊肠毒血症已成为影响羊生产发展的主要疾病,D型魏氏梭菌系梭菌属的魏氏梭菌,病源分布广泛,成为养羊业中的常见和多发病。由于规模化、集约化、区域化的养殖迅速发展,养殖密度过大,环境污染严重,应激因素多,稍有疏忽就会导致本病的流行。
魏氏梭菌有5种菌型可引起复杂的梭菌性疾病,魏氏梭菌具有A、B、C、D、E共5种不同的菌型,不同菌型的魏氏梭菌能导致不同种动物发病,可引起羊只发病的魏氏梭菌几乎都能产生致死性肠毒素,能产生肠毒素的菌型均有致病性,病源性魏氏梭菌主要为D型魏氏梭菌所产生的毒素。
羊肠毒血症导致羊只发病死亡率增加,羊感染羊肠毒血症的以6月龄到2岁的绵羊居多,发病死亡率特别严重,平时的预防接种工作值得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