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消晕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96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消晕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96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客观评价用补气活络法,自拟消晕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90例本院门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消晕定眩汤,并给予临症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嗪口服、川芎嗪注射液静滴治疗。两组均治疗10天,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64例,有效32例,总有效率100%,治愈率66.66%;对照组治愈51例,有效3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2.5%,治愈率54.2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消晕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 补气活络 消晕定眩汤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症状多样复杂,有时诊断较困难,应仔细询问病史、症状,并进行心血管功能、神经系统、耳科学、听力学、前庭功能等全面检查,此外还应进行颈椎影像学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头颅CT或MRI等检查,椎动脉造影可进一步明确诊断。笔者2000~2009年采用补气活络法,自拟消晕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96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所有190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96例,其中男51例,女45例;年龄41~80岁,平均62岁;病程1天~27年,平均13.5年。其中合并颈椎病40,高血压病32例,糖尿病13例,高脂血症33例;对照组94例:其中男0例,女44例;年龄42~79岁,平均61岁;病程3~26年,平均12.5年。其中合并颈椎病39例,高血压病31例,糖尿病12例,高脂血症30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诊断标准:参照《实用神经病学》相关标准制定。①年龄>40岁,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反复发作。②发作性、性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视物不清、复视,或突然上肢麻痛、持物不稳。③眼颤、供济失调、构音障碍、病侧面部及对侧肢体痛觉减退,或旋颈试验阳性。④颈椎X线摄片或颈椎CT示颈椎肥大性改变或颈椎孔狭窄,经颅多普勒(TCD)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⑤排除脑占位病变和脑出血、脑血栓等脑血管意外,以及排除了五官科疾病引起的眩晕。

治疗方法:对照组用盐酸氟桂嗪口服6~12mg/次,1次/日,睡前服用,首次加倍;川芎嗪注射液40~80mg(1~2支),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速度不宜过快,1次/日,10日为1疗程。同时视病情需要,适当加入降压、降糖、降脂药物。治疗组用补气活络法,自拟消晕定眩汤进行治疗。方剂组成:黄芪30~60g,川芎10~15g,丹参15~30g,地龙10~15g,水蛭(研粉冲服)3g,路路通10~20g。

临症加减:头胀晕眩,动则加剧,口苦口干,颜面潮红,急躁易怒,小便黄赤,大便干秘,舌质红,苔薄干,脉弦数有力,属肝阳上亢,上方加天麻10~15g,钩藤15~30g,石决明15~30g,黄芩、山桅子10~20g;头晕恶心,呕吐,脘闷,纳呆,口中黏腻,舌质淡,苔白腻,脉滑,此为痰浊中阻,上方加姜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石菖蒲10~15g;头晕心悸,失眠多梦,面色萎黄,四肢乏力,舌质淡,苔薄,脉细弱无力,属气血两虚,上方加当归、人参、阿胶(溶化服)10~15g;头晕目眩,腰酸膝软,男子阳痿,,精少,女子月经不调,阴道干涩,舌质淡或偏红少苔,脉细无力,属肾精亏虚,上方加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鹿角胶(溶化服)、人参、当归10~15g;高血压加夏枯草15~20g,牛膝15~30g;高血脂加草决明、生大黄15~20g;糖尿病加地骨皮、天花粉15~30g;颈椎病加葛根、申姜15~30g。10天为1疗程。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都予以西药对症处理。

煎服法:1剂/日,头煎加水500ml,水沸后文火煎50分钟,取汁300ml;二煎加水400ml,水沸后文火煎40分钟,取汁200ml,两煎药汁合为一处,每天分3次口服。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判定。①痊愈:症状、体征消失、TCD检查血流速度在正常范围,并能正常生活与工作;②有效:症状、体征减轻、TCD检查血流速度改善,生活能自理。③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变、TCD检查血流无变化。

结 果

两组均治疗1疗程进行比较:治疗组96例患者经服用补气活络法,自拟消晕定眩汤进行治疗共治疗10天。其中治愈64例,有效32例,总有效率100%,治愈率66.66%;对照组94例患者全部采用盐酸氟桂嗪口服、川芎嗪静滴治疗,共治疗10天。其中治愈51例,有效3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2.5%,治愈率54.2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讨 论

该病多系由颈椎病和脑动脉硬化,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大脑供氧不足所致,属中医眩晕证范畴。《内经・灵枢》曰“上虚则眩”,张景岳认为“无虚不能作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其他眩晕症截然不同,治法别具一格,其主要病机是:气虚不能推动血液上行于脑,致使大脑失于血之濡养而致眩晕。《内经》曰“气行血亦行”,气虚则血运无力而致血脉滞涩,故拟补气活络为本病的治疗大法,组成消晕定眩汤。方中黄芪、丹参益气化瘀为君药,水蛭、地龙、路路通化瘀通络,辅佐君药更好地发挥药效为臣药。川芎引药上行,兼行血中之气,补而不滞为佐使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方中:黄芪有推动血液运行,改变红细胞形态之功能,川芎、丹参减少血小板凝聚,增加脑循环,路路通增加大脑血容量,地龙、水蛭溶解血栓,消除粥样动脉硬化斑块。所以,治疗椎-基底动脉硬化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第1辑.1993:24-25.

2 高学敏.中药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