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盈余管理与盈余质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盈余管理的结果影响盈余质量,从维护经济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角度,盈余质量备受信息使用者关注。本文对盈余管理、盈余操纵和盈余质量的概念进行分析与界定,并从盈余质量的可靠性、盈余质量的现金支持度对盈余质量进行度量和评价。
关键词:盈余管理;盈余操纵;盈余质量
一、盈余管理与盈余操纵
(一)盈余管理
早期对盈余管理的定义突出公司管理当局对财务报告数字的干预,过分强调盈余管理是对会计盈余数字的人为干预,对这种干预是否超越会计准则的限度却未加明确区分。Schippe(1989)定义盈余管理为“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获取某些私人利益(而非仅仅为了中立地处理经营活动),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过程的披露管理”。Wahlen和Healy(1999)认为盈余管理指的是“管理当局在编制财务报告和规划交易的过程中,运用个人判断来改变财务报告的数字,达到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结果的目的”。
另一观点将盈余管理定义为在会计准则允许范围内对盈余数字的控制。斯科特(2006)明确提出了盈余管理的“度”是不能超越国际公认会计原则(GAAP)的要求,认为盈余管理是“在GAAP许可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和)公司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目前,将盈余管理定义为“在会计准则允许范围内对会计盈余数字的管理”,已经得到了会计界的普遍认可。
(二)盈余操纵
相对于盈余管理,盈余操纵不仅包含管理层在会计准则要求的范围内所进行的合法的盈余管理行为,而且包括那些超越会计准则的要求、故意通过滥用会计政策来改变会计盈余数字的非法行为,即通常所称的盈余舞弊、盈余欺诈或会计舞弊、会计欺诈等。
(三)盈余管理与盈余操纵的区别与联系
(1)两者都是对会计盈余数字的人为干预。无论是盈余管理还是盈余操纵,都是指管理层使用会计手段或通过采取实际行动努力将企业的账面盈余达到所期望的水平。这种谋求私人利益的行为是与对外财务报告过程的中立性相对立的。
(2)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纵的性质不同。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契约成本和成本,管理当局为了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利用盈余管理研究中难以把握的灰色地带,通过采取一些盈余管理的措施,人为干预盈余数字,以增加公司的价值。盈余管理钻了准则和法律的空子,是一种投机行为。而盈余操纵包含的是投机性的盈余管理和会计造假。盈余操纵中的“会计造假”与盈余管理的区别在于是否超越会计准则这一“度”的限制。如图1所示,A表示盈余管理,B表示盈余操纵,C是A与B的交集,代表投机性盈余管理,那么A-C是合理的盈余管理,B-C即为会计造假。
图1 盈余管理、盈余操纵关系图
(3)对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纵采取的监管措施不同。对于盈余管理,监管部门主要采取规范引导的方式监管。而对于盈余操纵中的会计造假,是会计各种法律法规严令禁止的行为,要进行处罚。
二、盈余质量
盈余质量是目前会计信息质量系统中的研究热点,对投资者、债权人而言是最具相关性的会计信息。学术界对盈余质量的定义及评价标准至今还没有一致的结论,目前主要有经济收益观、决策有用观、现金流量观、盈余管理观、盈余特征观五种主要观念,比较分析见下表:
观点 代表人物及定义标准 评价
经济收益观 Bricker等(1995)认为:报告盈余最能反映所发生的交易和情况时,具有最高的质量;Hodge(2003):将盈余质量界定为“报告净收益与真实收益的差异程度” 由于财务会计确认与计量标准的限制,报告收益无法衡量经济收益。由于经济收益在实务中无法准确计量,只能通过选用中立无偏的会计处理方法,使会计收益尽可能趋近于经济收益。
决策有用观 Wild等(2007)认为:盈余质量是指盈余在衡量公司绩效时的相关性 用信息质量特征来衡量盈余质量,符合盈余作为一种会计信息的“天然属性”。盈余质量摆脱不了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依赖,只能结合盈余的特点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补充和完善
现金流观 Siegel和Shim(1981)认为:高质量的盈余应该有现金的支撑,盈余实现所基于的交易应该非常接近现金的实现;Mikhail等(2003)将盈余质量界定为公司过去盈余与未来现金流量相联系的程度 盈余若不能转化为现金的流入,该种盈余就是低质量的;将盈余界定为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能力
盈余管理观 Balsam等(2003)、Myers等(2003)、Aboody等(2005)研究认为:盈余质量与盈余生成过程中的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盈余质量越低;反之,盈余质量越高 影响盈余信息效用的因素很多,包括公司环境、管理层选择正确会计准则的客观能力以及管理层的主观盈余管理动机和行为多个层面,只从是否存在盈余管理来界定盈余质量,有失偏颇
盈余特征观 Healy(1989)Kormendi和Lipe(1987)认为:非预期的会计盈余的持续性越强,相应的ERC就越高。越是能够持续发展的盈余就越是高质量的盈余 将盈余是否平稳作为评价盈余质量的标准具有片面性。管理层会为了特定目标而平滑盈余,造成盈余平稳的假象,通常会通过“收益平滑”来进行盈余管理,反而降低了盈余质量
三、盈余质量评价
本文重点从盈余质量的可靠性、盈余质量的现金支持度两个方面对盈余质量量度和评价。
(一)注重对盈余质量的可靠性分析
投机性盈余管理质量是盈余质量的核心部分,是盈余管理的“灰色地带”,因此盈余质量的可靠性分析应突出企业交易事项的性质与质量分析,重点以下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交易是否具有有效的经济实质;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持续、稳定,是否存在平滑收益现象;收入与费用的确认时点是否遵循一贯的会计估计与判断。分析评价指标有:关联方交易率、资产减值准备率、应计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等。
(二)利用现金支持度评价盈余质量
现金支持度是评价盈余质量的关键指标。基于权责发生制下的应计项目为管理当局提供了很大的会计选择空间,从而为提高账面盈利提供了便利。利用资产收益率,权益乘数等财务指标通过操纵可以很容易做出高盈利能力的评价,但不能说明盈余质量就高。只有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以现金流量表的财务指标数据为计算依据,才能真正对企业的盈利水平做出合理评价,反映企业的盈余质量。可通过现金流量表的以下财务指标进行评价:收益变现比率=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取得投资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经(下转第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