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自发性气胸65例临床诊治与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自发性气胸65例临床诊治与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诊治体会,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65例诊断明确的自发性气胸患者,按照年龄分为青年、中年、老年三组:①当肺压缩50%时,无明显呼吸困难,予以抽气治疗。对于呼吸困难伴纵隔及皮下气肿者,考虑为开放性或张力性气胸,予以闭式引流术。结果65例患者经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在两周之内治愈63例,1例转外科手术,1例死亡。结论自发性气胸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分别及时采用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等方法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抽气;胸腔闭式引流

自2009年1月~11月,我科治疗自发性气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治疗对象65例均为均为我科住院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均诊断明确。其中男5l例,女14例,年龄15~78岁,我们将年龄划分为50岁为老年组25例,3组病例引起自发性气胸的基础疾病肺结核占38.5%(25/65),特发性占40%(26/6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占21.5%(14/65)。在中青年组发性气胸较多,占62.5%(25/40),老年组中肺结核占56%(14/25),慢性阻塞性肺病症占40%(10/25)。

1.2气胸类型划分标准①闭合性气胸:测胸腔内压力示低度正压,抽气后压力下降,留针1~2 min观察压力不升;②开放性气胸:胸腔内压力波动在零上下,抽气后压力不变;③张力性气胸:胸腔内压力明显正压,抽气后压力下降,留针观察3 min后压力又复上升。三组患者中单纯性气胸占61.5%(40/65),交通性及张力性占38.5%(25/65)。气胸发生部位右侧37例,左侧26例,双侧2;肺压缩面积50%者青年、中年、老年三组分别为5例、10例、13例(合计28例)。

1.3治疗方式及效果①三组中当肺压缩50%时,10例无明显呼吸困难,予以抽气1~3治愈。对于呼吸困难伴纵隔及皮下气肿的18例,考虑为开放性或张力性气胸,予以闭式引流术,14例在2周内治愈,2例复发者行胸膜粘连术,1例支气管胸膜瘘转外科手术,l例死亡。

2讨论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内科常见病,也是临床急症之一,若抢救不及时,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1]。对典型的自发性气胸,根据临床特点和胸部X线检查不难作出诊断[2]。

老年人气胸和青壮年人气胸临床特点不同。老年人气胸多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诱发因素以呼吸道感染、咳嗽多见,缓慢起病,逐渐加重,部分患者无典型气胸体征。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出现吸困难呼或者呼吸困难加重时应及时行胸部X线或者CT检查,以避免漏诊或误诊。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并发症多,增加了治疗上的难度,促使肺复张时间延长,是造成老年人气胸复发和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青壮年人特发性气胸多见,身材修长、偏瘦是大部分患者具有的特点,剧烈活动时可诱发,多急骤起病,本组26例特发性气胸患者其中有6例均在打球、大笑和弯腰持重时时发作。其他青壮年人气胸多见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是诱发气胸的主要诱因,故对青壮年人突发胸痛、胸闷,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早日确诊。

气胸的治疗原则是尽快排气、促使肺复张、消除病因、减少复发,促使裂口愈合,应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胸部X线所见、发生频率、有无并发症及气胸类型,决定排气的方式[3]。闭合性气胸肺压缩≤30%、无明显症状或者症状轻微时可不抽气,经过绝对卧床休息,少讲话,减少肺活动,有利于裂口愈合和气体吸收,每日吸收胸腔内气体容积的1.25%,吸入高浓度氧疗法可使气胸气体吸收速度提高达4.2%[4]。经过上述一般性治疗,可在2~4周内完全吸收,本组15例小量气胸者,给予一般治疗,平均10 d内肺复张出院。中等量以上气胸肺压缩30%~50%者,应胸腔穿刺抽气,隔日1次,1 L/次,3次治愈。当肺压缩面积>50%者,应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此外,对于双侧气胸或多次抽吸无效的气胸也应该采取胸腔闭式引流术。对于双侧气胸或者同侧分隔,可根据胸膜腔压力,采取一侧引流一侧穿刺排气或者双侧多部位引流,待肺腹胀后观察2~3 d拔管为宜。若裂口较大抽气无效,或老年合并基础疾病肺功能较差者,可闭式引流术持续排气,当水封瓶内无气泡溢出时即裂口愈合,让患者做深呼吸运动促进肺复张,胸透证实肺复张后夹管观察24 h无异常可拔管。同时要注意,闭式引流后肺复张困难者积极治疗原发病,解除呼吸道不通畅的病因,可采用吹气球法,令患者吹气球2~3次/d,有助于肺复张。还可行持续负压排气法,但负压不宜过高,以8~14 cmH20为宜,以防裂口再开放。对开放性气胸闭式引流2周裂口未愈合者,可采用胸膜粘连术[5],向胸腔内注射粘连剂,并持续负压吸引,造成无菌性胸膜炎,使脏壁层胸膜粘合,从而闭锁胸膜腔,达到根治目的。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0-115.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9.

[3]蔡柏蔷.呼吸内科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414.

[4]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483-1484.

[5]陈文彬,程德云.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15-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