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半途出家”的体育高考生短训成材的归因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半途出家”的体育高考生短训成材的归因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通过运用韦纳归因理论的“三维度与六因素归纳”调查表对福建师范大学等几所高校体育专业的124名体育高考训练不到八个月的大学生短训成功因素进行了调查,结合调查结果进行归因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以便为有志投身于体育事业的高中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高考生 短训成材 归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9-0073-02

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教育体制的日趋完善,高校体育学专业越来越受到一些颇有运动天赋的学子们的青睐。高考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一部分,体育专业成绩不是作为高考录取的唯一标准,文化成绩也是录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此就使一些体育高考生陷入了学训矛盾之中。但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由于一部分考生因学习成绩不理想,仅通过文化成绩考试进入高校的可能性很小或还将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因此他们就把参加体育高考作为自己进入高校的捷径。但事实证明,在体育学专业就读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仅通过不到八个月的集训,就顺利通过了体育专业考试并跨入高校校门。笔者在此把他们称为“半途出家”的体育考生。对于这样一些体育高考生在短暂的训练时间段内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是机遇、自身优势的体现、训练方法的合理运用,还是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下面笔者从韦纳归因理论的“三维度与六因素归因模式”对“半途出家”的体育考生成功的归因进行了调查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为有志投身于体育事业的高中生提供参考。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福建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湖南文理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四所高校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的124名学生。其中男生96名,女生28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76名,运动训练专业学生48名。均为参加高考集训不到八个月,最少的仅为五个月。

2.研究方法

本研究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的“三维度与六因素归因模式”调查表进行设计,自编短训成材归因量表。把影响学生短训效果优劣的原因分成八个因素,即遗传、努力程度、教练的训练方法、个人对体育的兴趣、测试项目的设置、训练的条件、运气、合理的营养。所有原因项皆为肯定性的陈述句,如“我短训成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具有良好的先天性身体素质”;“我短训成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良好的训练方法”;“我短训成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有效的项目设置”;“我短训成材的原因,主要是自身努力的结果”;“我短训成材的原因,主要是拥有良好的训练条件”等。最后,统计出每个原因项的综合态度值。学生对每项进行态度选择,即在“极不赞成”“不赞成”“说不清”“赞成”“非常赞成”中选择。各项的分值分别是1、2、3、4、5分,中间值为3分。对每个单项的评价得分低于3分,则视为对该项不赞成,高于3分则赞成。计算各题平均得分,平均分愈高,表明个体愈倾向于该类归因。本研究调查表的信度为0.86,其Cronbachα系数为0.91,说明调查表有较高的信度。在数据分析中,我们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

二 调查结果

表1显示体育高考生短训成材归因问卷八个方面的题目选项的平均值。八种归因的平均值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遗传、测试项目的设置、教练的训练方法、个人努力程度、个人对体育的兴趣、训练条件、运气和合理的营养。在表1列出的八种归因倾向中,有四种因素的平均值超过中间值3,它们分别是遗传(M=3.56)、测试项目的设置(M=3.47)、教练的训练方法(M=3.42)、个人努力程度(M=3.21),其中遗传、个人努力程度属可控因素,也属于内部因素,而测试项目的设置和教练的训练方法属不可控因素和外部因素。从整体上看,所调查的学生在经过短期的体育高考训练后顺利进入高校的“半途出家”者主要是由遗传因素、测试项目的设置、教练的训练方法及个人努力程度四个方面来主导的。

三 分析与讨论

1.归因理论介绍

利用有关的信息资料对行为和行为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即为归因。归因理论是在美国心理学家海德的有关社会认识和人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海德的社会知觉归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总有一定的原因,原因可归纳为两类:主观条件和情景因素。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韦纳进行了自我行为归因研究,发展了海德的归因理论。韦纳的归因理论建立在三条基本假设之上:第一,寻求理解是人类行为动机的主要来源,人对行为结果有寻找原因的倾向;第二,归因不是单一纬度的;第三,后继的行为受个人知觉到的先前结果的原因的影响,个体对形成正面和负面结果的原因的认知性分析(归因)是影响个体后继行为的主要因素。韦纳利用相关法和自由反应法,将归因结构区分为三个纬度,形成了著名的归因三维度结构模式。第一个维度是部位性,按照这一维度,可把原因分类为内因和外因,即为海德所说的主观条件和情境因素。在运用一维的观点来分析行为的原因时,能力和努力同是内因,能力相对稳定,而努力则较易变,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鉴于这种情况,韦纳增加了一个稳定性维度。按照这一维度,可把原因分类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用与提出稳定性维度相同的演绎推理方法,韦纳确立了归因的第三个维度——控制性。按照这一维度,可把原因分为可控的和不可控的。心境、疲倦和暂时的努力,虽然是内部的不稳定的原因,但又有区别,其中努力是受意志控制的(个体能够增加或减少付出努力的程度),而心境和疲倦的发作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为意志所控制。

2.三维度六因素归因模式

能力、努力、身心状态、工作难度、外界环境和运气作为归因的六因素。将归因的三个维度搭配起来可以构成八类组合:内部、可控、稳定;内部、可控、不稳定;内部、不可控、稳定;内部、不可控、不稳定;外部、可控、稳定;外部、可控、不稳定;外部、不可控、稳定;外部、不可控、不稳定。一般而言,外部因素是行为者无法控制的,为简化问题的研究,对八类组合最后两类不予考虑。能力、努力、情绪、工作难度、外部环境和运气是成就活动的主要原因。其中,能力属于内部、不可控、稳定;情绪属于内部、不稳定、不可控;工作难度属于外部,不可控、稳定;运气属于外部、不可控、不稳定;外界环境属于外部、不可控、不稳定(见表2)。大多数学者将努力直接归为内部、可控、稳定,本文采用Glola和Sims的做法:将努力分为特征努力和特定努力。特征努力是指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个体都是努力的;特定努力是指仅在某一时期或某一场合下,个体是努力的。特征努力归为内部、可控、稳定;特定努力归为内部、可控、不稳定。

3.短训成材归因分析

通过对124名“半途出家”的体育高考生成材的调查结果可知,遗传(即能力)、考试项目的设置(即任务难度)、训练方法(外界环境)及个人努力程度是影响他们成功的主要因素。依韦纳的“三维度六因素归因理论”,能力及努力是内部因素、不可控因素(可控因素)及稳定因素,但归因过程是特定场合下的决策过程,任何判断和决策都是在特定场合下作出来的,原因判断和决策也不例外。如用锤子敲击手表的表盖,表盖被击破了,人们会认为表盖破裂是锤子的敲击力所致,而如果此事发生在制造厂的车间,则被认为是表盖的质量不过关。因此,如果体育考生在训练前充分了解自己的运动能力,则在此情况下的能力又可转变为可控因素,使自己参训变得有的放矢。而考试项目的设置(即任务难度)和训练方法(外界环境)属于外在因素、不可控的及具有(稳定性)不稳定性。但从我国体育高考项目设置的发展趋势及变化规律来看,基本上以反应速度、速度耐力及力量的内容为主要测试项目。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任务的难易程度又可看为可控的;对于训练方法,它除了具有不可控性之外,还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但一些有经验的教练员经过多年的带队训练经验及不断把握规律,逐渐地把外界环境因素的不可控性及不稳定性转变为可控性和稳定性。因此,当各种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时,体育高考生通过短期的训练取得成功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四 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的研究方法,了解到“半途出家”的体育高考生在短暂的训练时间后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个人能力、考试项目设置、训练方法及个人的努力因素。尽管他们有些因素为内在因素,有些为外在因素,有些为不可控、不稳定性因素,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可控因素或稳定性因素,因此,体育高考生只要在了解自身能力(内在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可控因素的效应,同时结合一些特定场合或角度的不可控、不稳定因素的转变的规律及条件,完全可以在短暂训练后获得成功,从而避免学训之间的矛盾。但在抓住主要影响因素的同时,也不可忽视次要因素,如机会(运气)、兴趣的培养(即身心状态)、合理的营养(即外界环境)等(见表1)。因此,笔者在此从运动训练的角度建议此类考生在了解此调查结果基础的同时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要考虑遗传效应在运动训练中的主要作用。(2)应该在科学训练指导的思想下训练,充分利用素质间的良好转移。(3)训练要遵循渐进的原则,切勿急于求成。(4)在训练中应高度重视休息与恢复的重要性,提高肌肉放松能力;(5)素质提高与合理技术相结合;(6)与发展协调性、灵敏性及柔韧性相结合;(7)注意成功动机激励机制及训练兴趣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永芳.归因理论及其应用[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2]李建设.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考生项目设置标准的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