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诸子文学学习与学生的养情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诸子文学学习与学生的养情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先秦诸子常常具有仁者胸怀和智者风范。诸子文学不仅具有研究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诸子散文蕴蓄着中华文明,是中国思想和文学发展的源泉,对学生进行养情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将诸子文学与学生的养情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掌控情绪,培育精神,修炼心境。

[关键词]语文;诸子文学;养情教育

诸子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国学盛行的今天,被人们奉为至宝。同时,现代教育日益重视学生的养情教育。这里的养情教育并不是普通心理学层面的情商教育。因为情商是一种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的指数,属于发展心理学范畴,它仅仅是一种认识、了解、控制情绪的能力。但是,养情教育属于人生境界的大问题,远远超越这个层面。所以养情教育更难一些。教师不妨充分利用高中教材中的经典文章和开列的课外读书篇目,尤其是诸子文学,为对学生进行养情教育提供强大的正能量。

一、掌控情绪

高中学生的个性和心智特点介于叛逆期和成人时期之间,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真正建立,尚处于成型阶段。他们立身处世、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行为极易受到情绪的影响。情绪是指个体对本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短暂而强烈的反应,是一种主观的感受、生理的反应和认知的互动,并表达出一些特定行为。据此推测,不良情绪制约人的分析判断和行为能力;良好的情绪能使人思维敏捷,快速作出决断和果断执行。只有善于掌握自我,善于管控自己的不良情绪,才能及时排解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才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情趣面对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掌控情绪。而诸子文学可以提供这样的教材。

比如庄子的《逍遥游》一文,淋漓尽致地抒发了顺其自然、自由无为、天人合一的思想。这种思想也成就了一个快乐奔放、自由洒脱的一代思想家,没有郁郁寡欢、悲悲戚戚的情绪,即使他的妻子去世了,他却“击缶而歌”。 庄子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告诉人们要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学生吟诵这样的作品,就会对许多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看淡得多,转而会追求内心相对的自由状态,许多埋怨、哀伤、低落、自卑等不良情绪就会大大弱化,就会因“无己”“无功”“无名”等人生观,使自己的情绪稳定在沉静、坦然、从容的状态下,从而远离抑郁、焦躁、烦闷等非健康心理问题。

二、培育精神

先秦诸子有许多乃是当时的志士先达,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他们很多人并没有处在权力的核心,甚至常常是寄人篱下,乃凡夫俗子。但是他们所呈现出来的独立思考、坚守不移、顽强不屈、胸怀天下的精神感天动地。诸子百家,各立学说,使中国文化呈现出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这种独立、自由的学术精神,正是当今的学子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只有拥有这样的学术精神,才可能不断创新。“养情教育”的“养情”本身就是荀子思想中十分重要的观点之一,在《荀子》一书中多次提及,比如《礼论》《不苟》《富国》《王霸》《正论》和《正名》等篇,《礼论》则是比较集中地表述这一观点的一篇。荀子是在从人性的角度讨论礼义的起源和意义时谈到礼具有“养”的作用的。这里的“礼”其实就是“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的宽容精神和怀气度。古人之所以高度称赞《论语》“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因为它丰富的内在意蕴,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再如韩非子《五蠹》所传达出的法治精神,荀子《劝学》所传达的治学精神,等等,都值得学习

三、修炼心境

养情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心境教育,即引导学生达到一种物我相融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灵境界。这种境界是人生观和世界观比较稳定、超越大喜大悲、目标专一的理想状态,是情绪高度稳定、精神高度凝聚、心态高度平和的心理和精神共同作用下的情感状态。高中学生即将迈向成人的行列,他们需要用心或者准备着升华精神,追求一种至高的心境,即“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孟子的《孟子・告子上》之《鱼我所欲也》一文即将生放置在第一位,告诫自己坚守不移,所以齐王赠豪宅、送粮食,他都不动心。无独有偶,孔子穷苦潦倒,但游走天下却不知疲倦,勤奋读书却“三月不知肉味”,庄子“无我”“无名”“无利”,等等,这就是境界。高中学生治学任务繁重,压力巨大,但如何保持内心的强大呢?这就要靠心境。心境的修炼完全可以依靠阅读诸子散文来助力。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养情教育总得有所凭借,必须借助一定的情境,才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而阅读诸子文学是一个绝好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