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民众化转向中的新闻专业主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众化转向中的新闻专业主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为最有观察力的学者,格雷姆·特纳指出,当代媒介的民众转向非常地清晰。新闻已经成为营销,成为娱乐,我们的新闻概念从事实的告知转向了追求利润的商业过程。特纳认为,民众化转向最主要的受害者是专业的新闻生产(格雷姆·特纳:《普通人与媒介:民众化转向》,2011,P60-63)。事实上,诸如此类的说辞大都是“新闻工作者误解了他们自己”(舒德森:《新闻的力量》,2011:13,下文若引此书仅标页码)的产物。本文将从媒介建构的角度出发,分析民众化转向必然伴随着新闻专业生产准则的转换,唯有重新审视社会生产的主体———普通人,才可能最大化提升媒介水准。

普通人进入媒介内容的艰难历程

我们的专业主义生产,基本上将普通人置之度外。新闻业发展的进程,很长时间都没有将普通人纳入到内容生产的体系,这个局势一直到电子媒介的兴起才有所改变。

为了能够清楚地说明这个判断,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新闻业进展历史。现代意义上的报纸起源于17世纪晚期的德意志地区,此后,英国、北美地区的新闻业后来居上。美国建国初期,报刊充满着政见,它关注的是这些政治家如何分享权力,成就了新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政党报刊充满着说教,最常见的是党同伐异,及至19世纪中上叶,一些有识之士将目光转向了普通大众,为其生产廉价报纸。可是,廉价报纸里并非以普通人为报道对象,正如很多研究指出的,新闻虽然是专业主义标准指导的产品,但是媒介内容却是充满着偏见。“政府官员、男性或有权势者长期在新闻报导中占有优势地位,而一般社会团体或异议分子则经常为新闻媒体漠视与忽略”。(臧国仁:《新闻媒体与消息来源:媒介框架与真实建构之论述》,1999:217)这样看来,普通人不过是媒介营销的对象。报刊需要消费者,否则产品无法销售,更毋庸谈及获利了。为了获利,媒介使出浑身招数,给普通人以充满刺激的商品,这种潮流到后来愈演愈烈,以至于发展到小报化。即便如此,媒介内容还是没有吸纳普通人。

此后,广播的出现,继续了媒介的娱乐化倾向,也没有将普通人作为重要对象纳入到新闻生产中。电视的出现,才改变了这一特点。电视,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媒介对普通人权利意识。民生新闻成为这种内容改变的突破口,此后,邀请普通人加入媒介,就成为电视媒介的重要工作之一。虽然正如特纳所用的“民众化”一词所强调的,“日益明显的‘普通人’通过名人文化、真人电视、自制网页、谈话类广播等方法,把他们自己转变成媒介的内容”(《普通人与媒介:民众化转向》,P3)。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在娱乐和新闻的两个分界逐渐模糊的时候,大多数新闻生产尚未削弱新闻专业主义价值。

新闻专业主义是否受到了伤害

民众化趋势似乎不可扭转,我们最关心的是,专业化的新闻生产还能够继续下去吗?要回答此问题,首先需要回答的是新闻专业主义是否受到了伤害。特纳指出,民众化生产趋势虽然轰轰烈烈,他们讨论的新闻源却是相当集中,仅仅是四大国际媒体。虽然有着公民新闻的补充,但这四大国际媒体,构成了人们获得信息的基本来源和人们意见依赖的基础。就此点而言,专业新闻生产的存在依然必要,并且在消息的指数式增长中显得更为重要,人们需要依赖专业生产的新闻,并依据专业新闻监视社会环境。

单从这一点,我们就足够放心,没有专业化的新闻生产,普通人就无法实践自己对社会环境的监视。但是,有理由担心,长此以往,大多数新闻生产部门就会将新闻采集和报道的预算不断压缩,假以时日,也许就没有新闻可看。所以,我们还需要对这种取向表示谨慎的担忧。由于资本很难在利润获取上抽身而去,普通人进入媒介内容,能够为媒介带来利润,增长了普通人的媒介消费时间。

博客和意见的兴起更多的是基于新闻的意见展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新闻媒介在塑造这个潮流中的作用甚大。以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媒体,在削减财政的情形下,大量地采用所谓“专业人士”的意见作为新闻时间的补充,甚至成为新闻的替代品。

新媒体的使用者也通过民众化的方式,期望被日常生活中的“名人想象”所替代,他们在博客和其他新新媒体上大量生产意见是可以理解的。对于人们的社会位置而言,民众化是否构成了对新闻专业主义的伤害,这要从新闻专业主义的初衷说起。新闻专业主义首先是一个促使媒介机构独立存在的理念,“作为媒介独立的新闻客观性”、“作为意识形态的客观性”,大都反映了这一理念的来源。

当我们平衡、中立报道社会事件的时候,作为社会最大数量的普通人在过去的专业主义中是怎样体现的呢?根本就没有,既往的专业主义将普通人拒于媒介生产之外,通过一些专业人士的想象,成就了媒介作为社会道德代言人及一种文化控制模式(P46)。所以,媒介采访被设计为新闻专业工作者的专属权力,对于广大公众———被设计为“最重要的听者”,将他们想象为在场,传统的专业主义大概是“对公众的想象性建构促使采访中的话语设计建构和定义了公众本身”。倘若以此立场出发,认为民众化构成对新闻专业主义的伤害,这样的专业主义还是有很大改进空间的。

如果坚持认为民众化构成了对新闻专业主义的伤害的话,那我们需要的是更加专业化的专业主义。不仅日常生活人们需要新闻,而且日常生活需要意见,以此监视社会环境。如前所述,公众依赖的新闻来源于四大国际媒体,媒介专业新闻构成现实社会人们生活的基本参照。拉斯韦尔指出,媒介环境监视的功能是“发现影响社区和相关机构重要位置的威胁和机会”,这种功能是博客和其他意见无法代替的,同样也是真人秀等电视节目无法替代的。况且,意见的生产也需要持续的专业主义精神,人们需要依据外在的意见环境,指导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新新媒介的热潮就在说明这一点(莱文森:《新新媒介》,2011:4)。因此,意见的兴起不见得就是坏事。当媒介能够以专业主义精神进行意见的公正报道时,人们也就能够更好地实践媒介环境监视,提升普通人在社会中的地位。

民众化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

在民众化时代,新闻被作为类似于其他商品的产品,成为接受者的消费对象。在这个过程中,媒介将民众纳入到内容生产的领域。今日之微博,稍早时期的电视真人秀和新闻业早期的大众化取向,都是民众参与到新闻生产领域的产物。不过,稍微不同的是,普通人的内容生产大都隐藏在媒介把关人的手中,而今普通人可以通过自己的信息参与,实现自我控制的生产流程。因此,今日之新闻不同于以往之新闻,在纸媒介时代,新闻是关于国家重大事件的报 道,是关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有可能是突发事件的号外。这些事件的共同特征是,它们最主要的是会(有些需要较长的时间)影响信息的接受者,专业化的新闻生产公共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新闻是作为社会机制和文化形式的新闻(P3)。

从美国的报纸可以看出,今天的新闻业呈现出更多的专业特征。从历史的角度看,美国的新闻记者有着较多的自由,他们不再对报刊发行人制定的编辑方针亦步亦趋。专业主义也许不是新闻业发展的最优解决方案,但是,专业主义在美国成为“反政治、派的”(P10)新闻界精神却是不可含糊的。通过这种精神,美国的媒介保持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媒介,当然,也许值得一提的是,它在经济方面获取的利益也是首屈一指的。专业主义精神实际上不会被媒介的民众化转向所伤害,只不过这种专业主义与以往的专业主义之间存在着差别。

普通人进入媒介内容,也是专业主义精神的一部分。普通人,作为媒介的受众,他们有必要欣赏媒介呈现的自我形象。新闻不过是人们感兴趣的事物的传播,新闻也就是人们对这些事物所持有观念的传播。普通人,进入专业新闻生产已有前例,并且在事实上,这种趋势随着Web2.0的出现已经成为可被传统新闻业接受的惯例。德拉吉的博客报道,让传统被专业人士所控制的新闻生产秩序看起来不堪一击。德拉吉的报道让风流事件成为家喻户晓的内容,这种力量似乎与于当年尼克松“水门事件”相提并论。其出现的背景是那样的相似:大部分的媒介都保持沉默,而伍德沃德与伯恩斯坦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辈将此看做重要的事件;克林顿事件由于其身份的敏感性让其他媒介保持了安定,而德拉吉却认为是重要的。在微博中报道的宜黄拆迁,让不少微博博主和粉丝感受到新闻生产的巨大动力。

实现传媒内容生产借重普通人的情境,是受众对传统新闻生产逐渐失去了信仰。信息时代到来以后,受众面对海量信息的狂轰滥炸,显得无所适从。媒介对受众的麻醉功能持续上演,新式新闻首先转变为可被接受的概念。新式新闻的特点是将信息与娱乐结合起来,让名人与观众面对面,删除了作为中间环节的记者,提升了传送的时效性和报道的生动性(赛佛林等:《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2006:9)。新式新闻的出现,大大提升了受众的兴趣,赛佛林等援引卡茨的评论说:“传统新闻,即旧式新闻是乏味的、令人困惑的和低劣的,每次尼尔森调查、每个发行报告、每个季节的财务报告书都表明,文化达尔文主义正在破坏新闻业。”虽然新式新闻未能全面替代旧式新闻,显而易见的是,它冲击了旧式新闻的市场。旧式新闻必须进行改进,令人悲伤的是,旧式新闻仍然我行我素,诸如仪式性的传播占据了新闻的黄金时间。由于传统专业机构的新闻播报几乎墨守成规,大部分民众不需要恭敬地聆听或者收视就能实现信息传播的仪式性接触。已经有不少研究指出,人们经常性地一边聊天,一边看电视,电视成为背景音响。

我们注意到,今日之受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像客观主义理念、制作新闻等基本上被当代媒介接受者所理解,专业新闻机构却对此极为冷漠,这主要表现在专业新闻工作者的形成过程中。我们的大多数新闻学院传授的知识仍旧是几十年前,甚至100年前的知识。这些接受专业理念的准专业学生,对社会现实几乎是超脱的,形成典型的“他们”和“我们”(Allan,NewsCulture,1999:158)。虽然有些机构已经注意到了这种问题的存在,并采取了一些方法加以补救,但从现实看来,大部分保持专业主义精神的媒介如果不是在争取社会权利和监督政府方面做出一些成就的话,它们也将面临同样的问题。在《时代》杂志评选的年度风雨人物中,网民(citizen)已经登陆了。

专业主义的修正与民众化时代新闻的力量

新闻的力量来源于哪里?在舒德森的著作中,“新闻就是被这些经常是不知情的人在一个文化体系中制造出来的”。(P14)我们注意到不知情的人,是舒氏强调的重点,新闻在特定的文化体系中,普通人寻找消息来源的习惯组织起来,受众更多的是“新闻工作者的社会世界的映射”。作为普通人,这种身份显示出新闻专业化生产的魅力。公众只不过是当代媒介有意放大,形成民众化趋向的一种表征。新闻的力量并非直接来源于新闻告知普通人的过程,它来源于其“对公民的认识总是有效的信念获得的”。因此,媒介的民众化转向,并不会彻底更改专业主义的市场,它只是促进专业主义理解现实,再现新闻的力量。

我们需要将新闻专业主义再专业化。虽然这有可能缩小我们的关注范围,但是我们却能够做得更好。在提供新闻事件报道的基础上,对社会意见的专业化发现,将帮助新闻的力量更好地延续。媒介在致力于通过专业化方式生产新闻的时候,对普通人的重视,说明提供一个公正的、全面的信息极为关键,媒体应当在这个路上走得更远,为公众收集可靠的社会意见,为传统被忽视的人们提供更多的媒介空间。我们现在最缺乏的是,“媒体并没有像大多数其他机构那样反思自己———如服从公众评议与调节性的公众政策”(P29)。新闻构筑了一个符号的世界,这个世界有一种优先权,一种重要性的合理证明———我们呼唤它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