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土壤有机质提升新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永吉;土壤有机质;提升;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S6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054-1
永吉县位于吉林省中东部,松花江上游,全县辖9个乡镇,2个经济开发区,全县耕地总面积112255.67公顷,主要种植作物为玉米、水稻,是全国优质商品粮基地县。永吉县共有9个土类,11个亚类,45个土种,土类中以浆土分布最为广泛,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43.3%,是吉林省典型白浆土分布区域。
1 永吉县白浆土土壤理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永吉白浆土玉米种植区土壤理化现状
经过近5年的土壤普查,白浆土的容重较高,容重在1.38~1.44g/cm3之间,多呈现块状,土壤粘重,孔隙度在48%~52%之间,通透性差,地表径流量大,土壤保水能力较差。由于连年施用化肥,全县白浆土PH值在5.6~6.0之间,土壤中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偏低。永吉县白浆土有机质含量加权平均为24.78g/kg,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6.1g/kg,(中国土壤肥力1990),变化幅度在21.8 g/kg~34.1 g/kg之间。
1.2 永吉县白浆土区玉米生长情况
由于白浆土区土壤粘重,土壤板结现象很普遍,致使玉米出苗晚,根系发育迟缓,发苗速度慢,遇春旱时,白浆土会比其他土类含水量更低;遇伏雨时,土壤保水能力差,致使玉米不能发挥最大的增产潜力,一般亩产水平停留在750公斤左右。
1.3 永吉县白浆良存在的问题
1.3.1 保护耕地的意识淡薄 永吉县白浆土区多为玉米种植区,由于近年来大豆种植面积逐年缩减,以玉米-大豆倒茬养地的模式已不复存在,为求玉米高产,每年大量的投入化肥,致使土壤板结现象日趋严重,农民普遍认同化肥的效果,而忽视了土壤有机质连年普遍降低而造成的耕地地力下降带来的后果。
1.3.2 焚烧秸秆成为一种恶习 我县目前年产秸秆约68万吨,农民在秋收后习惯将玉米秸秆焚烧,这种习惯不但造成了秸秆资源的浪费、环境污染、还把土壤中的有益生物烧死,造成土传病害严重等问题。全面改善和提升土壤有机质的工作已势在必行。
1.3.3 秸秆还田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由于北方秋季收获后温度较低,不能满足秸秆腐烂所需要的温湿度;春季秸秆还田,受由于春风大,会使“腾空”的失去土壤水分,又影响玉米出苗;加之永吉县缺少大型秸秆还田的机械设备等原因,一度致使秸秆还田成为一种可想而不可做的工程。
2 永吉县土壤有机质提升新模式
2.1 土壤有机质提升新技术
我县技术人员,针对北方诸多影响秸秆腐烂的因素,因地制宜研究出了一套适合永吉县秸秆高效还田技术。我们的做法是,大田:3月下旬,用粉碎机将玉米秸秆切碎5~10厘米左右,于4月上、中旬均匀撒铺垄沟中。每亩500公斤秸秆用2公斤的腐熟剂+5公斤尿素,按比例施用。闲置地堆沤:将秸秆适当进行切割成20~30厘米的段,并浇水,使玉米秆充分吸水,然后每500公斤秸秆用2公斤的腐熟剂+5公斤尿素,每层40厘米分层施入,堆垛。经过春夏两季,秸秆则充分腐烂,秋季还田。这样的做法,即不影响春季玉米出苗,又可以充分利用农闲时间的温度水分对秸秆腐烂的有利条件,进行实施本项技术。
2.2 有机质提升推广模式
2.2.1 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广泛宣传“种地需养地”的重要意义 在各乡镇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支持下,通过发动村民听公开课、技术员入户走访指导、发放“科学养地秸秆还田新技术”的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宣传,提高农民对秸秆还田重要性的认识,加深对秸秆还田技术的理解,为这项目技术的实施做好思想准备。
2.2.2 建立示范田,突出“秸秆还田技术”的实地效果 在吉长南线公路沿线的永吉县万昌镇、岔路河镇、一拉溪镇,建立6个示范田,示范田旁边立2×3米的永久性技术展示牌,通过开现场会的方式,将种地大户集中在一起进行现场培训,倡导农导利用联合收割机进行还田秸秆,让农民亲眼见证这项技术的可操作性和技术的实施过程,再次领会实施这项技术对土地保护、提高产量长远意义。
2.2.3 依托项目为实施“千家万户堆沤秸秆工程”提供支撑 自2010年以来,永吉县依托“吉林省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每年免费给农民发放秸秆腐熟剂,农民自备尿素,进行秸秆还田,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农民种地养地的积极性,利用农闲时间,将秸秆堆放在田边,地头、空闲地等,分层洒水,洒腐熟剂进行堆沤,将大量的秸秆堆沤成有机肥料,再转运回玉米田。这样的做法,满足了秸秆腐烂对温度和湿度的特殊需求,克服了因没有大型机械直接还田的弊端,同时,也因此项目的依托,幅射带动了周边的农户积极主动自行购买秸秆腐熟剂,进行堆沤,效果良好。
3 取得的成效
3.1 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
土壤有机质是耕地地力的重要标志,它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大量必要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及理化性状,也可以反映出地力水平的高低,据统计,永吉县自2010年推广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以来,示范区内白浆土0~40厘米土层容重由平均数1.41g/cm3降至1.33g/cm3,土壤田间持水量由37.5%,上升至42%。土质变得相对疏松,保水能力提高,作物长势良好。长期坚持秸秆还田,提升土壤有机质,将会改变白浆土的粘重保水差等诸多不利玉米高产因素。
3.2 提高养地意识,减少了环境污染
自推广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以来,一方面,由于此项技术的可操作性和改良土壤的实际效果,使这项技术深入人心,得到普及,改变了对土壤只“索取”不“奉献”的观念。为土壤的永续利用、提高产量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这一技术的实施,大大减少了玉米秸秆的焚烧量,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农民积极利用秸秆制作有机肥料,将会使土壤越来越肥沃,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作者简介:於进锋(1973-),男,吉林榆树人,榆树市城发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作物栽培及土壤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