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注学生探究体验,让课堂展现生命的绿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注学生探究体验,让课堂展现生命的绿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数学课堂上,学生只有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才会洋溢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气氛,才能真正赋予课堂的生命,这样的数学课堂,才能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人生课堂”.

[关键词] 数学;课堂;探究;成长

世纪之交,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吹进了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吹进了学生的课堂,把我们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带入了崭新的课堂教学中,从此,在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发挥了课堂组织者的角色,在课堂上洋溢着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气氛,真正赋予了课堂的生命!课堂已经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人生课堂”,那么如何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从而焕发出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呢?

创设数学活动情境,引发学生探究欲望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兴趣,才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让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单纯的数学知识应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情感,因此数学教学中只有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才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

1.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数学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只有从现实生活中给出一些贴近生活的、学生感兴趣的、符合实际的数学问题让他们解答,才能激发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例如,我在借班上“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公开课时,首先就给学生创设了如下两个数学情境.

情境1:同学们,老师今天来上课,一个同学告诉老师教室在这栋楼里,可是老师找了老半天,才找到这儿. 如果是你,怎样告诉老师就能让老师很快找到上课的教室?

情境2:老师现在又遇到一个问题,同学们都非常热情地投入到了学习中来,可是老师却没办法叫出想要叫的同学的名字,这样老师就没有办法叫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了,你说老师又该怎么办?

通过这两个真实的情境、幼稚的手法,让学生身临其境,能激发他们参与课堂的热情,使他们很快投入到学习的情境中,进而更好地探究知识.

2. 联系新旧知识,创设数学情境

由旧知引入新知是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新旧知识的对比是激起学生求知和探究欲望的有利因素. 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教师要能发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一般规律,通过类比等方法来制造一些知识的联系和矛盾,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进而进一步引导他们探究数学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二次函数”的第一课时时(这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小明在操场上练习跑步,当他的平均速度是6 m/s时,他所跑的路程y与时间x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当他练习一百米赛跑时,他所用的时间t与平均速度v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两个函数分别是怎样的函数?

通过这样的设计是让学生借助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先写出函数关系式,再判断是怎样的函数,通过回忆所学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带入到新知课堂中.

组织学生自主合作,营造课堂探究氛围

现代社会要求我们每一个人要学会合作与交流,这种习惯的培养也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重点提倡这样的学习组织形式.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关系,他们相互取长补短,在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借助学生集体的智慧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要根据本堂课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创造机会让他们进行合作探究,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给他们更多自主探究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营造探究的氛围,展现课堂的生命力.

1.留出空白,放手让学生探究

在数学新知的教学中,有些知识概念跟已学的知识有密切的联系,此时我们可以完全利用学生的探究热情,让他们通过类比的方式自主探究.

例如,在讲“二次函数”的第一课时时,我只设计了这三个探究问题:

(1)正方形的面积y与边长x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

(2)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d与边数n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

(3)某工厂一种产品今年的产量是20件,计划今后两年每年都比上一年的产量增加x倍,那么两年后这种产品的产量y与x的函数解析式是______.

接着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这三个问题,让他们利用学习合作小组,自己分析这三个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及联系,并引导学生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类比一次函数的概念,自主归纳、概括二次函数的概念. 通过这样一个探究过程的学习,学生会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下接受知识,而且能较好地掌握新知.

2. 故错效应,师生合作探究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知识方法学生容易出错,如果当时在课堂上老师直接告诉学生,学生缺少思考的过程,尽管当时很容易记住,但过不了多久照样会发生类似的错误.

因此,对于这些知识方法的强调,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首先特意地出现一些错误,和学生们一起分析、纠正,这样不仅能对学生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在说明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得出,不是相交肯定就平行,这时有些学生会表示出不同意见:前提是在同一平面内. 而这时教师则坚持自己的观点,并且请表示不同意见的学生举出一个事实依据. 这时学生兴趣高涨,通过实际操作(摆放出一个异面直线)来向老师说明道理. 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个知识点的结论,更多的则是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同时也使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得到更好的发展,真正展示了一个富有活力、灵动的课堂.

注重课堂激励评价,保持学生探究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