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历史上影响绍兴城市风景营造的因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历史上影响绍兴城市风景营造的因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绍兴历史城市的风景营造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在绍兴地区有哪些因素影响着当地人们对于城市风景营造的思路,人们又是如何利用和解决这些因素带来的优势和问题的。本文正是从以上问题出发,以绍兴城历代城市为对象,通过认识、分析各个历史时期绍兴城的发展变化情况,总结出影响绍兴城市风景营造的因素,从而为当今城市发展建提供参考价值。

关 键 词:绍兴城 历史城市 城市风景营造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绍兴城历史进程中的城市风景风景营造实践

果戈理曾说过:“城市是一本石头的大书,每个时代增添新的一页。”当然这是面向西方的城市而言的,但从绍兴城市风景营造实践历程中也不难发现相似的情况。城市的风景营造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伴随历史演进持续进行着的,城市的变化是绝对的,城市的稳定是相对的。矗立在我们面前的城市是历史上各个阶段积累的成果,也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

1.1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都城

1.1.1越王勾践时期(公元前496至公元前465年)

越国城市变化在此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1.勾践时期,立国图强

公元前497年,越王允常去世,子勾践即位。勾践将于越部族从崎岖狭隘的会稽山地,北迁到山麓冲击扇的平阳(今绍兴平水镇),平阳城就在此时建成。平阳城,西有秦望山,东有化山。背山面水,属于山麓冲积扇,两侧山岗,宛若城墙。这说明,此后,越部族的生产、生活的范围,由于政治和军事战略的需要已经从崎岖的会稽山地,逐步向山北的一系列冲积扇地段发展,冲积扇成为了越国进入北部平原的跳板和越国发展生产、欲霸中原的堡垒。

2.卧薪尝胆,称霸中原

勾践小城,公元前494至公元前493年,勾践被吴王放回越国旧地,并委托大夫范蠡筑城,范蠡遂利用会稽山北部(今绍兴城所在位置)以卧龙山、蕺山、龟山为中心的九个孤丘,于勾践七年(公元前490年)始筑勾践小城。因城西北处以卧龙山为屏障,不修筑城墙,故此城形态为“一圆三方”。这种一圆三方的筑城方式是因当时城西北隅为吴越的交通要道,此处不筑城墙,表示了勾践对吴国的甘心臣服。勾践小城在当时担任了国都和军事堡垒的双重角色,又作为整个于越部族政治中心的越王宫台,小城有一定的城市街道格局并历经2500年不变,在全国城市建设史上着实为之罕见。

山阴大城,小城筑成的当年,范蠡在其基础上向外扩张修筑大城,即山阴大城。作为小城的廓城。此外,因军事战略需要,城北面不筑城墙,但并不是没有封闭,当时,于卧龙山、蕺山之间,北部河湖沼泽之处设置木栅,建造水门城楼,时而启闭以便出入往来。山阴大城中已有精密的功能区域划分,主要划分为城西南部的生产中心和城东北部的商业中心。居民住宅分落其间,街道分东西、南北各两条主街,整体呈“井”字形。勾践小城、山阴大城均为越王勾践托付范蠡所筑,史称蠡城。秦至汉初绍兴城市逐渐沦为“荒蛮之地”。直至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实行吴、会分治,会稽郡得到朝廷的重视,屡屡成为之后历代行政体制中的重要节点城市和浙江的中心城市。这也为隋朝进一步的城池扩建打下了基础。

1.2隋唐至北宋时期的越州州城

1.2.1罗城

绍兴城市建设史上的重要时期,就处于隋唐至北宋的五百余年间。隋开皇十一年(591年),越国公杨素修缮大城。首先,将卧龙山东南面的原勾践小城向西、北两个方向延展,西至卧龙山西麓,北至今西郭门一带。第二,是将山阴大城由原来的周长二十里七十二步,增修至二十四里二百五十步,史称“罗城”。罗城有子城、罗城之分,两者是相互毗邻存在的,西为子城,东为罗城。采用这种空间结构形态实际上是对原勾践小城和山阴大城在形制上的继承,也成为了后来城市大力发展的基本保障。

1.2.2宋城

南宋时期,嘉定十六年(1223年),知府汪纲在隋代罗城的基础上,将城周长二十四里扩展至二十七里,设置九座城门,史称“宋城”。嘉定十四年至十七年(1221~1224年),汪纲不但将城内交通系统如道路、河渠、桥梁等进行重新规划和修建,而且城市的公用建筑如公用房舍和仓库、场局、官驿、校场、贡院、军营、府署等也都进行了新建和扩建。至此绍兴府城有史以来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在汪纲手上落成了。

影响绍兴城历史进程中城市风景营造的动因分析

2.1自然山水环境

山洪漫流、海潮泛滥、土地泥泞、沼泽连绵是两千多年前绍兴地区的写照,所以越地人民从远古时期就开始不断改造着这一地区的山水环境。从远古时期“载桩架板”的架空建筑式、“埋柱打桩”的半架空式和“埋柱式”地面建筑,到修建城池时引水穿城,以水门导水通行,以城墙为堤,并“以船为车,以楫为马”,无不彰显了越地人民治理水环境的智慧,也反映了绍兴历史上城市建设与自然山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绍兴由于其重要的区域山水形势和独特的山川盆地地貌,使得在此筑城成为历史的必然。同时,自然山水环境对绍兴的城市风景营造的影响也体现在各个方面。

2.2军事战略需要

绍兴历朝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山会平原山海原盆地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具有良好的军事防卫基础。以山脉为屏障,以河湖为通道,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天然的军事屏障。在水网密集的山会平原中以有限的空间里顺应地形连山带水修筑多个城池,如埤中城、平阳城、越王峥等,以及在卧龙山之巅修飞翼楼,在龟山山顶修应天塔等同时具有军事瞭望和观景的建筑,另外在越王勾践时期,以卧龙山为障,而形成的独特的“一圆三方”城市形态,这些做法虽都是出于军事战略的考虑,但同时也表现出来对自然山水的尊重和利用,可以说军事战略的要求是影响绍兴山水城市风景营造的最重要因素

2.3城市发展机遇

绍兴城的建设离不开历史上特殊历史事件的推动。自越王勾践决心大力发展越国实力角逐中原的野心伊始,越人就开始从筑于山中的埤中大城走出,而进入山会平原的平阳城;正是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决心,筑就了从平阳城到蠡城的蜕变;正是有了勾践励精图治积累出的越国财富,才有了后来杨素扩建蠡城而成的罗城;正是前人的城市建设使得绍兴一度成为中国南方地区的经济、整治、文化中心,才有了汪纲进一步扩建而成的宋城。所以,城市的历史发展机遇是影响绍兴城风景营造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结语

回顾绍兴城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绍兴是在充分改造自然山水环境,严格遵循前人城市风景营造方法的基础上,持续完善城市的过程中逐步积累而成的,这是一个经过繁复、精细、持续的孕育过程而产生的结晶。本文在对绍兴城市发展历程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对影响其风景营造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三类对绍兴城市风景营造影响较大的因素:自然山水环境、军事战略需要、城市发展机遇,认为城市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城市发展演变过程中不断传承和扬弃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清] 王国安纂修 康熙23年[1684] 《浙江通志》

[2] [清] 李亨特纂修 乾隆57年[1792] 《绍兴府志》

[3] [民国] 李慈铭纂修 民国18年 《乾隆绍兴府志校纪》

[4] [清] 俞卿纂修 康熙58年[1719] 《绍兴府志》

[5] 吴良镛.建筑•城市•人居环境[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6]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