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201O年东北三省农民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201O年东北三省农民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东北三省农村体育现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然

是主要客观影响因素,农民体育认知度较高,除场馆设施缺乏、组织力量薄弱外,农村传统观念与从众心理是

影响体育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建议政府部门在加大重视与投入力度的同时,着重开发农村乡土资源,结合新

农村建设,培育农村体育特色文化。以期为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不同经济发展背景下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依据,

为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体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东北三省;农民体育;参与;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6-0068-04

相同农村发展政策条件下,不同经济发达程度对

体育的影响以农民主体对体育活动的态度与需求的差

异性的对比研究更为鲜见,文章通过大量的社会实

际调研,通过东北三省农民体育的现实情况,为我国

农民体育的科学、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以新的

视角、新的方法认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东北三省农

民体育面临的发展问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东北三省不同经济发达地区作为农民体育研究

的背景,分别选取了经济水平适中的6个村为调研地

点,随机选取了600名农民为调研对象。研究中的农

村除特殊说明外,均指乡(镇)、村、自然屯,其中

以村和自然屯为主。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与开放程度等

因素的影响,为保证调研数据的有效性,采用经过严

格信效度检验的农民体育调研问卷,2010年,对每

个村随机选取的100名农民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

537份,有效回收率为89.5%。

1.2.2 访谈法为保证调研数据的真实性,深入了解和

掌握农民体育开展存在的问题与潜在影响因素,对每

个镇选取的15名农民和5名乡镇负责人进行访谈。

1.2.3 实地调查法在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同时,走

访了各调研点晨、晚练情况,对乡镇和村的体育场地

设施进行了实地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东北三省农民的吸烟、喝酒情况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辽宁省吸烟农民所占比例最低为

36.4%,黑龙江省最高为54.3%;三省有喝酒习惯的调

查中,以黑龙江省为最高38.8%(见表1)。这些不

良生活方式与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缺乏、生产劳动负担

重以及缺乏必要的健康观念等有直接的关系,其中传

统的、继习性的农民生活氛围是潜在的因素。

调查表明,黑龙江省拥有空闲季节的农民比例最

高为78.6%,其次是吉林省,辽宁省农民一年中的空

闲季节最少为51.1%(见表2)。

缺少了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农民的生活方式不

会轻易的改变。而东北地区农民仍以农业为主要生

活来源,有规律的农业劳作使农民拥有较多的空闲季

节,农村相对落后,信息相对闭塞,影响了农民对体

育锻炼功能的认识。

2.2 东北三省农民患慢性病状况

表3显示,在不同的地区,农民自身的健康状况

差异较大,三省农民关节炎患病率位列所有慢性疾病

之首,依次为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疾病。统计结果表明,

辽宁和黑龙江患有关节炎农民所占比例分别为55.6%

和60.0%,均占半数以上。这些慢性病的形成与农民

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和体力工作具有密切的关系。相对

城市居民而言,农村较差的生活条件、不良的生活习

惯以及健身观念的缺乏,是东北三省农民患慢性病的

主要原因。

2.3 东北三省农民余暇时间分配状况

在余暇时间分配上,三省农民每天看电视时间以

黑龙江省最长,看电视的比例达到51.1%,辽宁省最

少仅为22.4%(见表4),看电视成为农民主要娱乐内容,

其次是唠家常,而体育活动尚未成为农民生活的重要

内容,仅有少数农民参与体育锻炼。这一现象反映了

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以及农村基层体育组织管理能力与

水平的发挥是影响农村体育发展的客观因素,但农民

对体育锻炼的科学认识与了解,对体育锻炼习惯的养

成与村里体育氛围的形成,是内在的主观因素。

2.4 东北三省农民体育消费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农民用于

购买体育器材,运动服装,甚至体育彩票的发费越高。

可以肯定的是,只有当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民

才有经济能力来购买相应的体育产品。在经济水平

较高的辽宁省,村民参与体育健身的积极性相对较高,

其重要原因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一部分村民患有肥胖。

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现代医疗费用较高,且效果欠佳,

为了减少医疗负担成为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力。农

民体育消费主要受农民的体育意识、体育观念以及农

村体育组织管理、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等因素影响,农

民对体育锻炼的认知程度及锻炼习惯和氛围的养成是

影响体育参与的主观因素。

2.5 东北三省农民体育活动参与情况分析

在黑龙江被调查的183人中间,2010年有75人

参加过体育活动,占该地调查人数的41.0%;在辽宁

省被调查的175人中,有113人参加过体育活动,占

该地调查人数的64.6%;在吉林省被调查的179人

中间仅有37人参加过体育活动,占该地调查人数的

20.7%。可见,东北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与农民参加体

育活动具有内在的关联性。

2.5.1 东北三省农民体育锻炼频率分析散步和跑步因

不受场地器械设施的局限,成为三省农民首选的体育

锻炼项目。表6显示,东北三省每周锻炼3次以上的

农民以吉林省最高为26.6%,而2010年参与3次以下

锻炼的农民以黑龙江省最低为39.4%,从整体上看,

东北三省农民体育锻炼参与程度比较低。

2.5.2 东北三省农民体育参与时间分析

从三省农民的体育锻炼时间来看,习惯早上锻炼

者居多;上午、中午、下午和晚饭后锻炼的人群以妇

女小孩、老年人为主,并且一些热心体育的退休人员

提供了音箱等设备,锻炼的氛围很好,相对来说,吉

林省农民体育锻炼参与时间集中于早上和下午(见表

7)。

2.5.3 东北三省农民体育参与地点分析从表8可以看

出,辽宁省农民在广场锻炼的占42.1%,因为广场内

建有体育健身路径,并且有5.3%的农民还到收费场

所进行锻炼,可见当地农民具有一定的体育消费行为。

黑龙江省农民选择在自家庭院与街道路边锻炼的分别

占48.1%和29.6%,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均未有在收费

性场所进行体育锻炼的农民,而辽宁省广场锻炼者高

达42.1%。

2.5.4 东北三省农民体育参与形式分析在辽宁,35%

的农民与朋友一起锻炼身体,因为辽宁省农民在各种

企业工作,有的企业有体育锻炼的场所和设施;因农

民居住分散,相互来往较少,缺乏组织,没有形成健

身的氛围。可见三省的农民锻炼形式都是自发的,非

组织化的,所以体育相关部门,特别是体育协会组织

应该多成立各种形式团体,经常性的开展体育活动。

2.6 东北三省农民体育行为动因分析

三省农民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没

有时间、没有兴趣、劳作太累;辽宁省农民因没有时

间而未参加体育锻炼的占43.3%,29.3%的人因劳作

太累不参加体育锻炼,这些原因与辽宁农民大都在企

业上班,工作时间长、没有精力参与锻炼有直接的关

系。农民未参与体育锻炼内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

形成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加上农村体育锻炼设施缺

乏,体育活动内容简单等原因,与内容丰富多彩而又

不需要运动技能的看电视相比,更喜欢以看电视度过

闲暇而不是体育锻炼,调查数据显示,三省农民每天

看电视时间均较长。体育参与意识薄弱、体育锻炼习

惯及锻炼氛围的缺乏是大多数农民较少参与体育锻炼

的根本内因。

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单一的,而不是多元

化的,对体育活动的多元功能认识与利用不足,体现

出农民体育科学知识的匮乏,也表现出农村体育事业

发展的关键在于大力推进体育科普知识,形式多样的

体育健身宣传活动还应进一步加强。乡镇政府必须投

入一定的资金为各村建立体育场地设施,为农民体育

健身提供客观的必要条件,为农民有意识、主动参与

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

3 结论

(1)东北三省农民体育的发展现状反映出了经

济发展水平对农民体育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经济

水平较高地区为农民体育活动开展提供了较为充足

的物质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民参与体育活

动的热情。

(2)居民的观念意识是制约农民体育发展的内

在因素。农民自身的生活方式、传统观念、价值取向、

文化素养等是制约农民体育发展的核心要素。

(3)经济基础差地区,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明

显减少。应统筹考虑,加大落后地区农民体育的投入,

建立健全文体站和农村晨晚练点,引导农民养成日常

性体育锻炼的习惯,结合村民的兴趣爱好,逐渐形成

村体育文化活动特色,营造体育锻炼氛围

(4)政府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与群众的实际体

育参与脱节。在国家政府部门和体育部门共同计划、

管理农民体育发展的同时,应放宽对乡镇文体部门的

限制,为其提供更多的自由组织活动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郭翔宇,索志林,等.中国农民与农村经济发展

[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28.

[2]吴振华,田雨普.关于中国农村体育若干问题的

断想[J].体育文化导刊,2005(5):5-7.

[3]王建欣.开展农村体育重要性的几点认识[J].体

育文化导刊,2003(8):18-19.

[4]王晓玲.我国农民体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成都

体育学院学报,2005,31(4):30-33.

[5]许毓成.农村宗教与农村体育关系初探[J].体育

学刊,2003(4):40-41.

[6]陈宁.农村体育发展的新挑战与制度创新[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