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亿有多大》教学与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亿有多大》教学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106-107页。

【教材分析】

在“认数”以及“用计算器计算”这两个单元后,安排“一亿有多大”这个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利用可想象的素材让学生充分感受“数一亿本本子用多长时间”、“一亿个小朋友拉成一行有多长”以及“一亿粒大米有多重”等丰富和深化学生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在实践活动中,用计算器计算,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感受计算器的作用和价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善,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培养学生的数感上。

【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估一估”、“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和“说一说”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一亿的大小。

2.通过上述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其参与和合作意识,培养其节约、环保意识。

【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知一亿的大小

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1台,为每个小组准备秒表1只、天平1架;学生每人准备大米25粒,计算器1个。

【活动过程】

设疑激趣(课前交流):古时候有一个叫刘恩的大臣,他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有一次黄河又泛滥了,波涛汹涌的黄河水不知冲倒了多少房屋,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无家可归。当刘恩得知这一灾情后,他非常的着急,立刻用了最快的速度写了一份奏折给皇帝。皇帝看了刘恩的奏折后就下令让他到灾区去救灾。刘恩到了灾区后,立刻展开救灾工作,他和老百姓吃住在一起,同甘共苦,最后终于让老百姓重建了家园,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灾区的人民非常感激刘恩,家家户户都挂上了刘恩的画像,可是皇帝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的嫉妒。他就不愿意奖赏刘恩,但是又害怕老百姓会说他的闲话,于是他就想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一天他把刘恩找来,先是夸奖他救灾的功劳,然后对刘恩说:“民以食为天,你在灾区救了那么多的老百姓,朕就奖赏你每月奉禄多加100000000粒大米吧。”皇帝刚说完,其他的大臣都笑了,心想,皇帝这哪是在奖赏刘恩啊,100000000粒大米才有多少一点点。可是刘恩却是很高兴的谢了皇帝。你能知道刘恩为什么很高兴的谢了皇帝吗?

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

(设计意图:以小故事开始,为导入课题做铺垫,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操作要点:有感情地讲解故事,讲完后注意引导学生大胆猜测。)

一、实践操作

(一)数一数

1.揭示问题、导入新课

师:故事中的一亿这个数有多大?

生1:10个千万

生2:10000个一万

……

师:我们仅仅知道一亿是10个千万或者10000个一万是不够的,故事中的一亿到底有多大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来研究和感受一亿有多大。师板书课题:一亿有多大。

2.提问

师:数一亿本练习本得多长时间呢?估计一下。

生:(略)。

师:怎样才能得到数一亿本的时间呢?小组讨论一下。

生:先看数出10本练习本的时间,根据一亿本是10本的多少倍,再算出数一亿本练习本的时间。

师:及时给予肯定,并板书:推算(倍比法)

3.操作验证

小组合作数50本练习本(每组有一生帮着计时)。

小组汇报、交流。

师:数50本大约需要45秒,照这样的速度数下去,数100本、1000本、……一亿本需要多长时间?

师:把你的推算结果填写在106页的表格里。

师:90000000秒太大,我们还是想不出来它有多大。

生:借助计算器把时间单位一步步进行转化,并把结果填写在书上。

4.交流感想

师:看着这么漫长的时间,你有何感想?

生:(略)。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实验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

(二)排一排

1.师:刚刚我们通过推算,初步感受了一亿有多大。下面请同学们想像一下: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大约有多长?

2.师:怎样才能得到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有多长?小组再次讨论。

生:先测量一下10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有多长,然后再进行推算。

师生动手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3.把你们的推算结果填写在107页上面的统计表中。

4.地球赤道全长40000000米,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可以绕地球赤道多少圈?

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把计算的结果填写在表格里。

5.看到这个结论,你又有什么想法?

生:(略)。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推算、验证、联想等方法,使学生产生心灵的震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称一称

1.师:通过数一亿本练习本需要多长时间、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有多长这些活动,我们共同感受了一亿有多大。你现在觉得故事中皇帝奖赏刘恩一亿粒大米,刘恩为什么高兴地谢了皇上?

生:(略)。

2.估计一下一亿粒大米有多重.

3.怎样才能得到一亿粒大米的重量?

4.小组合作,用天平称出100粒大米大约有多重。

5.根据100粒大米大约重2.5克,依次推算,得出一亿粒大米的重量。

6.我们国家大约有13亿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省1粒米,全国一天大约能节省多少千克粮食?

7.如果每人每天吃400克大米,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大约合多少年?

8.通过计算,你想再说点什么?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实验操作、交流感想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再次体验了一亿有多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其勤俭节约的习惯。)

(四)说一说

1.阅读信息

(1)1亿张纸叠在一起,约有10000米高,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2)一亿粒大米,可让3.5万人填饱肚子;

(3)一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可绕地球赤道3圈半;

(4)每年造一次性筷子需砍伐树木2500棵!而且这些树木成材必须得50-60年!但这些筷子的用处并不大,只是为了用餐。餐后,它便没有用了!我国每年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达四百五十亿双!正因为这样,鸟儿即将没了家。

(5)每秒钟浪费一滴水,那么一个月将要浪费121,9200滴。每年将流失4亿多滴水!(1亿滴水大约可以汇成3333升水,能够装四辆大型运水车。)正因为这样,鱼儿即将没了家。

2.数据冲击

师:看到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指出:1亿确实很大,浪费的确严重。但它再大,基数还是1。节约应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从节约每一张纸,每一粒米,每一滴水做起。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一些具体的数据来感受一亿有多大,并唤醒其节约、环保意识。)

二、全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生:(略)。

2.我们是怎样来进行研究的?

总结得出:先大胆猜测--再动手实验--接着运用倍比法进行推算――最后交流感想。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进一步强化数学思想方法,进而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课后践行

1.小实验:口算一亿道题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2.小调查: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树?

3.小写作:就你今天这节课的感受写一篇数学日记。

(设计意图:这样的延伸,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培养了其反思习惯和能力,提高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为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因此,本课教学我直接让学生大胆猜想、操作验证,合作交流。通过估计、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推算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了一亿的大小。反思本课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让学生“做”数学

现在数学课程实现的目标将由“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是将数学学习看成学生的“再创造”或“类创造”活动。这里所说的做数学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操作的数学教育”,二是“创造的数学教育”。记得有这么一句话:“听了就会忘记,看了就会记住,做了就会运用”。这说明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索,才是有效的学习方式。纵观全课教学,学生的操作验证贯穿了课的始终,充分体现了“做”数学这一教学理念。

二、让学生“玩”数学

新的课程改革,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一是学生的学习情感,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三是学生过程的策略形态。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了“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说一说”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体验深刻。

三、让学生“问”数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课始,笔者便利用故事诱发学生大胆地去猜测“一亿到底有多大”?引导学生围绕情境中的问题展开思维,引导学生围绕情境提出问题,继而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学启于思,思启于问”,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本节课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利用和重组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

四、让学生“用”数学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的能力。也就是说,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展示其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因而课末,笔者再次组织学生开展了一些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1.小实验,口算一亿道题大约需要多长时间?2.小调查,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树?3.小写作,就你今天这节课的感受写一篇数学日记。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印象不深,只有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能让人刻骨铭心,终身不忘。课题《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虽已结题,也得到了专家和学者的认可,但如何能够以点带面全面推广,可谓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