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全国武术之乡武山武术发展现状探讨

武山县古称獗道,即胡汉混居之地。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武山人自古就尚武。在这种武术氛围的影响下,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武术名将。三国猛将庞德抬棺决战,惊动朝野,声播华夏,壮烈殉职;北宋刺史王君万智勇双全,斩将攻城,勇冠三军;清代总兵王雄身经百战,功勋赫赫,青史留名。近代有英勇机智,武艺出众,除暴安良的郭化如、何介生、车来保等革命先烈和枪挑了十一个敌人的全国战斗英雄张保英。由于拥有深厚的武术文化底蕴,武山县被国家体委评定为首批全国“武术之乡”,成为当时西北唯一的“武术之乡”。但是在近几年,武山武术的发展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势头,当地传统武术的继承和推广就更不尽人意了。

一、近年武山武术发展缓慢滞后的原因

1、地方经济的落后现状对武术发展的制约

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我国秦岭山地北坡西段与陇中黄土高原西南边缘的复合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均向中部河谷川区倾斜,农业作为全县经济的主导产业,对武山县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日益重视,全县农业经济收入在持续提高,财政收入逐渐由单一的农业转变为以农业经济带动工业及旅游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武山县目前经济还欠发达,整个县多山地、少川区,农民的人均川区耕地面积极其匮乏,造成耕地面积多,但收入少的情况。工业结构单一,新型化工业结构还不够完善,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投入到武术的发展中去,造成武术后备人才培养设施不完善,许多习武者为了基本生活保障没有多余的时间去习练、传授、研究和发扬武术。这直接导致武术后续习练者越来越少,许多当地优秀的传统武术拳种失传。经济是地方武术发展的基础,经济实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武术的发展。

2、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对武术发展的制约

以前武山就因武术而出名,武山县被评为西北第一个“武术之乡”后,县领导对武术的关注可谓是无微不至。1978年,县武术协会成立。以后各乡镇陆续成立武术协会。有14个村建立分会。全县成立37个武术队,7个武术馆、站、点,举办14期武术培训班,参加培训600人(次)。组织习武13万余人(次),每年都组织全县性武术表演。武山县武术队曾多次在全国、省市的武术比赛中获奖。在近几年,随着政策形势的变化,武术的发展和推广得不到政府足够的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再加上全县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政府宏观发展战略的需要和没有设置专门的武术管理部门,使得政府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武术的推广和发展上去。政府作为地方武术发展的引导着,它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武术发展的航标。因此,近年来政府支持力度缺失对武山当地武术拳种的传承和推广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3、传统的师徒传承和家庭传承方式对武术发展的制约

传统的师徒传承和家庭传承方式对武术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传统武术一直保留着“传男不传女”与“传内不传外”的保守思想,它对武术的发展并不是完全错误的,这是由特定的社会形势所决定的。在古代,武术也作为像一门手艺活一样,有许多人是靠它来养家糊口,为了不让别人抢走自己的饭碗,都不会轻易将自己的家底亮出来教给别人,就是开武馆授艺的他也会对一般人保留几分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授尽家学的师徒传承存在。师徒传承方式有利于拳种技艺的经验积累和技术发展,武术需要口传身教同时兼施才能使弟子真正掌握其精髓。同时,师傅能像父亲一样严厉的管教弟子刻苦训练。这才使许多优秀的拳种流传至今。对于一个习武者来说,师门就是他在武术世界的家。这即是作为习武者对师门的依托,又是能够让其武术有所出处,而不是无根之艺。这两种传承方式主要盛行于武术还没有走向产业化道路的时期,经济落后和地域偏僻的农村地区为了生活和防身的需要,武术只在小范围或家族内部教授,一般人是没有机会接触。具体体现在:(1)业余时间进行。在农村人们大部分时间要进行生产劳动,习武受教只能在生产劳动之余。(2)严格的武德选徒方式和武德教育。在过去师傅要收徒得要长时间的考察徒弟的人品、耐性等。我国的传统武术文化由于受儒教文化的熏陶,对习武者武德的要求很高,他们认为习武先习德。因此,就算师傅收了徒弟以后对武德的教育乃然放在了很重要的地位。主要包括“忠”、“义”、“立”、“信”、等。(3)义务教授武艺。以前师傅收完徒弟后,徒弟大多会生活在师傅家,吃穿住行就都像一家人一般,主要由师傅供养。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俗语应该与此有关吧!(4)无政府因素。以前武术的传承不像现在,武术的发展还能得到国家给予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古代朝廷一般都是禁止民间习练武术的,武术的传承只是在私下进行。在提倡武术全民推广的现代社会,武山武术的传承仍然主要以师徒传承的保守形势延续着,尤其是地域传统武术的传承。随着年青人开始追逐潮流运动而摒弃有苦又累的传统武术后,当地的传统武术传承者也就越来越少。一些家传武术在家里没人学的情况下,宁愿让它消失也不愿广泛收徒,流传推广,使得这些本已走在没绝边缘的家传武术绝学随着老拳师的逝去而没入黄土。

二、武山武术发展的改革措施

1 加强支持力度,坚持武术与旅游发展一体化道路

武山处于拥有“八千年历史文化长河”的天水市西部地区,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分散在渭水南北的仰韶、马家窑和齐家文化遗址多达36处,水帘洞、木梯寺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始建于北魏,亚洲最大的摩崖浮雕;城东30公里处的氡碳酸钠温泉,均温摄氏39度,50年代建成的甘肃矿泉疗养院和兰州铁路疗养院,为天水著名的旅游医疗胜地。历史武术名人众多,最为著名的当属三国时期斩杀郭援、箭射关羽的庞德。这些历史故事增强了武山武术的社会影响力。因此,政府可以组织专门人员挖掘具有当地特色的武术拳种,整理历史武术名人故事,打出自己的武术拳种品牌。同时结合当地旅游业的影响力,互补宣传。让武术爱好者在了解当地武术的同时,能享受到特色的地方旅游文化。反之,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拳种的宣传。

2 培养和激发当地武术热情

随着外来的体育竞技项目的推广,当地习练武术的热情已经悄无声息的随着跆拳道等外来文化的广泛传播而失去往日的色彩。不仅武术是这样,像戏曲这些国粹也同样受到了西方文化和现代元素的侵袭,逐渐走向低迷。要想实现武术的传承和再辉煌,就必须要有人去学习接受它,这样才能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体悟发展武

术。武术的兴趣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借助一些武术动作为主导内容的电影(如1983年版的少林寺)和武术比赛、教学视频的熏陶,提高习练者对武术的兴奋,同时能使学生欣赏到正确、优美的动作,激发习练的灵感。(2)在练习时播放比较有气势、节奏感强的音乐,可以改善练习者练功心切、急于求成、动作速度不知不觉就变形的问题。(3)经常性的鼓励习练者在练武时不光要用力气和身体练,还要用脑练。也就是说要让练习者在脑中对所学的技术动作就像“放电影”一样反复回忆,使学过的技术运动形象化、完整化和系统化。(4)武术的溯源是由实战而来,它的魅力也是因为拥有了实战而存在。武术兴趣要被提升起来,就应该回归到实战中。就如同跆拳道、空手道等发展一样,实战成为它们发展的根基,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加强所学动作实战练习,借助护具的保护进行实战对抗将对武术兴趣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 武术传承方法手段多样化及开放化

武山武术要实现飞跃式发展,就必须采用集体教学和师徒传承结合的方式进行。在集体教学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1)政府建立专门的武术培训机构。(2)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融进地方特色武术的教学内容。(3)发动武协武术力量在各地进行武术宣传和教学。(4)鼓励私人举办培训班或建立武校。在师徒传承方面,武术的传统性、文化性、技术性特征决定了其教学形式在本质上是“精耕细作”,而不是“粗放经营”、“批量生产”。这就要求在集体教学的同时选择部分优秀个体进行单一教学,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组织形式,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一些优秀的学生掌握和继承拳种的优优秀特点,并不断研究提高。但是相对保守的传统传承思想,制约了武山武术的传承与推厂,这就要求政府应积极宣传并说服老拳师将毕生所学的家传拳术不要保守,展现出来并组织一些年青的武术爱好者学习。

三、武山武术发展现状的研究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后,外采文化不断涌入内地,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极大的冲击。在以奥林匹克文化为主的西方体育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对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尤其是像武术这样的中华民族瑰宝的影响就更不用说。由于受到近代体育的影响,人们都把目光聚焦到了流行的近代体育上,传统武术已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辉煌,一些原来武术盛行的武术之乡也开始没落,失去了往日耀眼的光芒。武山武术作为我国第一批“武术之乡”,而且是当时西北唯一的一个“武术之乡”也难逃命运的冲洗。县城内原来浓厚的练武氛围也不复存在,以前,几乎每村都有许多“拳把式”时常在场子里互相切磋武艺,小孩也在旁边或模仿或细心练习。现在,青年习武者少之又少,而且在全国的传统武术比赛中已经没有了一席之地。因此,本文旨在唤醒武山武术的同时,希望能为其它一些同样衰落的武术之乡做一借鉴,让武术之乡这个昔日璀璨的光环再次放出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