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耳边明月 第7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耳边明月 第7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汉末某个晴朗的夜晚,貂婵仰望明月焚香祈祷,忽而一片云儿飘来遮住了月光唯见她耳边的那一抹明月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家喻产晓,也由此提炼出了“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成语。这其中“闭月之貌”说的便是《三国演义》中的“貂婵”。她天生丽质且申明大义,助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终使吕布杀贼子董卓。传闻这位倾国倾城的貂婵,白璧微瑕,她耳朵极小。特别是耳垂,几乎无肉,未免难看。于是聪慧过人的貂婵从耳环上弥补,她经常戴那些镶有独粒大宝石的圆形耳环,不但看不出耳朵的缺陷,反而是细耳碧环,愈显俏丽。

这些“名人八卦”虽是无史可考,却可看出古人对耳饰的重视。汉魏时期的妇女,一般不戴耳环,而佩以珥挡,即一种玉制的耳饰。《苍颉篇》解释说“珥,珠在珥也。耳挡垂珠者曰珥”。《孔雀东南飞里》用“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挡”形容刘兰芝的温婉动人;又有《陌上桑》说美人罗敷“头上倭髻,耳中明月珠”。

六朝及隋唐时期不尚穿耳,传世的绘画中也不见佩戴耳环的女子,而唐诗中却有“金环欲落曾穿耳,螺髻长卷不裹头”。又见“玉环穿耳谁家女?自抱琵琶迎海神”。从标题《昆仑儿》、《蛮中》可以看出写的都并非汉族。也许是物极必反,到了宋代穿耳之凤空前流行,无论田野村妇还是皇后妃嫔都要佩戴耳环。

辽、金、元时期,穿耳戴环也很流行,尤其是北方少数民族,普遍喜欢佩戴耳环,甚至在男子中也流行着这种习俗。宋人丘浚《赠羊太守》诗中就有:“碧晴蛮婢头蒙布,黑面胡儿耳带环”的描述。元马祖常《石田集・绝句》诗也称:“翡翠明珠载画船,黄金腰带耳环穿。”

宋代女子喜戴耳环,不喜戴耳坠。到了明代,无论是耳环、耳坠。《金瓶梅词话》将耳坠称之为“坠子”,或称“坠儿”,提到如“金坠儿”、“金灯笼坠子”、“金镶紫瑛坠子”、“玲珑坠儿”、“金镶假青石头坠子”、“宝石坠子”、“银镶坠儿”等等。不仅质料不同。造型也五花八门,反映了当时首饰制作工艺的进步。这个时期的耳坠实物,以北京定陵明神宗孝端、孝靖二皇后墓所出土者最为精美。其中有一件玉兔耳坠,在金丝大圆环下缀以一只站立的玉兔,玉兔前肢持杵,作捣药状;在玉兔的下,还衬托着一片以金镶宝石制成的朵云。这是根据中国民间故事传说中“玉兔捣药”的故事设计制作的,玉兔向被视为月亮的象征,而月亮又象征着皇后,以此作为皇后的耳饰是最贴切不过了。

清代妇女也有戴耳坠的风尚。满族有一个耳垂上悬挂三件坠饰的装饰习惯,我们从故博物院收藏的清代皇后朝服像上,就可以看到这种“一耳三钳”的形象。民国以后,在东北满族集居之地,仍保留着这一风习。

与簪、钗等不同,缤纷明丽的耳环、耳坠如今依然是时尚女孩爱不释手的饰品,不但款式多如繁星,就连耳洞的数量和位置也是别出心裁,不拘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