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促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促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近年来,高校中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休学、退学、犯罪、轻生的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引起高校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加强学生心理学籍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固定体系完善心理辅导工作、完善心理咨询工作制度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

近年来,高校中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休学、退学、犯罪、轻生的事件时有发生。这样的现状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高校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大学生面对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新生心理适应问题

从高中走向大学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一个适应问题,这对于人

们的心理而言就是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主要分为生活适

应问题和学习适应问题,这是困扰着大学新生的两种心理问题。

1.生活适应问题

生活适应问题主要表现为对自然环境和人际环境的不适应。高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进而产生各种适

应性心理不良反应。如某些大学生表现为对生活方式的不适应。部分城市生源的高中生生活上的事情绝大多数由父母包办打理,上大学后,由于过去对于父母的过分依赖,不能照料自己的衣食起

居,容易产生孤独、失眠多梦、焦虑等不良情绪。

2.学习适应问题

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学习进度的快慢,内容的繁简,成绩的高低,都会引起学生情绪的变化,可能造成心理问题。

(二)学业压力问题

大学中大量存在的类似于英语四级考试这样的与毕业、升学、求职等高度相关的考试,还存在的学业压力已经给不少的大学生

带来了抑郁和焦虑的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归因分析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因素十分复杂,但是通过对学校问题的具体化分类,大致可以将大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作如下三个方面

的归因。

(一)自我概念的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协调

自我概念的发展不但与年龄有关,而且与人的知识水平有关。一个人的文化素质越高,其自我意识就可能越强。大学生作为社会上的知识群体尤为如此,对自我的关心日益强烈,促进了对“本我”的“我”的追求意识。急剧的身体成熟造成注意、关心自己的身体、内驱力及内部欲求;人际关系的扩大导致将自己的内在能力与他

人进行比较,从而引起对自己的素质、天赋等的关心。

(二)学习动机缺乏

学习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但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学习压力大引起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究其原因在于两个方面:第一,学习动机缺乏内驱力。第二,学习动机缺乏持久性。

三、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促进高校和谐发展

不难发现,高校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从根源上来说是一个群体性的问题,是大学生在大学生涯中心理变化的一些反映。其表现出的虽然有个体的不同,却并不是孤立的个例。

(一)加强学生心理学籍管理制度建设

传统的大学生学籍管理一般将学籍定义为学生从入学注册到学成毕业的整个过程进行阶段性和全过程的质量考核和管理方式的总称。包括有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在校生的升、留、降、退、休、转学的处理和成绩管理,以及对能否发放毕业证书和发放何种证书的问题的处理。通过这个界定我们不难发现,实际上大学生不同阶段可能产生的学籍问题或多或少地都与学籍管理工作产生了横向联系。

(二)建立固定体系,完善心理辅导工作

根据教育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及国内大部分普通高校所采取的校、院(系)、班级三级体质,可以建立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院(系)心理咨询工作站、班级心理志愿者协会,这样的统筹协作的三级心理辅导工作体系。这样的一种固定体系将分层次开展工作,发挥各自的长处,为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

总之,只有明确心理健康工作在高校工作中的重要性,积极地探索如何完善制度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才能使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育人成才的

有力抓手。

参考文献:

[1]王传宝,何元庆.大学生学习压力的成因及其心理调适[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7(11).

[2]胡会芹.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研究[J].社会心理研究,1998(1).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7).

(作者单位 邓丽娟:江西省抚州职业技术学院 贾涛:安徽省安庆师范学院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