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统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统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三峡总公司新闻宣传中心

众所周知,三峡工程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建成后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巨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但历来宣传较少的是,三峡工程同时具有巨大的生态与环境效益,并随着三峡工程蓄水、发电的进程逐步得以发挥。

巨大的防洪效益

防洪效益本身具有生态与环境效益的意义。洪水灾害,是长江对中、下游广大地区,特别是荆江地区最大的威胁,也是流域内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有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可对长江上游洪水进行控制和调节,减免长江中、下游洪水威胁,防止荆江河段发生毁灭性灾害,延缓洞庭湖的淤积,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工程建成后,除可以避免洪涝灾害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外(修建三峡工程与不修建三峡工程相比,多年平均可减少直接经济损失约9.7亿元(1986年价格)。如遇1870年特大洪水,可减少淹没农田1000万亩,减少农村、城镇和工矿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50亿元,还可避免因特大洪水造成荆江大堤和洞庭湖大量圩垸溃决所造成的大量人口死亡,避免京广、汉丹等铁路干线中断或不能正常运行),还可减少分洪区运用机率,减免因分、蓄洪对生态与环境引起的不利影响和损失;可有效地控制上游来水,减少分流入湖的水沙,减轻湖区的洪水威胁,延缓洞庭湖的淤积,改善湖泊生态;可对澧水洪水进行错峰补偿调节,减轻洪水灾害,并为松滋等四口建闸控制和洞庭湖的根本治理创造条件;减少分洪与防汛抢险的机遇,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钉螺的蔓延与血吸虫病的传播,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

巨大的减排效益

按工程设计建设方案,三峡电站共安装32台机组,总装机容量2240万kw(千瓦),年发电近900亿kwh(千瓦时)。每年可减少原煤消耗5000多万吨,少排放二氧化硫100多万吨,二氧化碳1亿多吨、一氧化碳约1万多吨、氮氧化物约40万吨,并减少大量的飘尘、降尘等。三峡工程的水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取得相同电能的同时,可以避免在经济发达而能源短缺的华东地区建设火电厂及其附设灰场大面积占用土地对生态与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避免煤矿开采、运输系统建设和营运等所产生的环境问题,耗费大量水资源及冷却水排放导致局部水体的热污染问题等。

自2003年三峡水电站左岸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以来,至2006年3月26日止,三峡水电站累计发电量为1540.25亿度,葛洲坝水电站累计发电量为3452亿度。仅以三峡水电站累计发电量计算,即相当于减少原煤消耗7300~9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180万吨,二氧化碳约1.8亿吨、一氧化碳约1.8万吨、氮氧化物68万吨。

生态调度效益

三峡水利枢纽与葛洲坝水利枢纽是不可分割的梯级枢纽,枢纽及其水库优先考虑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联合统一调度。在三峡工程建设之初,即考虑到相关生态调度问题。

根据《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三峡水利枢纽为满足泄洪、发电和排沙等需要,自高程175米至90米之间,有多层泄水口,存在着分层泄水的有利条件。遇有特殊情况,坝下提出泄水水温要求时,从总体要求出发,考虑从枢纽的不同高程泄水口泄水,实现水温调度以适应坝下鱼类产卵高峰期的水温要求。”建议“运用水库调度产生人造洪峰促使家鱼繁殖”,“在腾出防洪库容期间,通过调度,有节奏地在数天内逐步加大下泄流量,形成显著的涨水过程,应是可以实现的。”认为“如果水库调度考虑家鱼产卵的要求,在其繁殖期人工制造洪峰,则建库后对家鱼资源增殖有利。”同时要求“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在进行水库调度时,应重视和考虑中游平原湖区的排水要求,配合平原湖区的原有排水设施,使湖区农田的地表积水和地下水在冬枯季节能得以顺畅而适时的排降。”

2005年,中国三峡总公司完成了“大型水利工程的生态调度”调研工作并启动“‘四大家鱼’产卵繁殖生态调度”项目。“‘四大家鱼’产卵繁殖生态调度相关的前期基础研究”,旨在通过调查明确长江“四大家鱼”自然繁殖水域、规模和鱼苗成色,定量描述“四大家鱼”繁殖所需水文/水力条件及三峡工程调度运行对生态水文/水力条件的影响,进而为深入开展三峡工程“人造洪峰”调度研究奠定基础。其他生态调度相关研究将按计划陆续开展。

《在三峡(初期运行期)――葛洲坝梯级水利枢纽调度规程》中,明确三峡工程排漂、水库环境保护及其调度相关规定。随着生态调度基础研究成果的进一步取得,三峡――葛洲坝梯级水利枢纽调度中将更有效地开展生态调度。

三峡水库于2006年9月20日开始蓄水,10月27日成功实现蓄水至156米的目标。蓄水方案强调既考虑长江中下游防汛要求,也考虑沿江抗旱要求,同时考虑蓄水对库区地质灾害治理、电网调度、长江航运等的影响,以保障蓄水期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峡水库从135米蓄水至156米后,新增库容达110.8亿立方米。由于现在三峡船闸正在完建,已完建的船闸一、二闸首的底坎在139米,为保证三峡船闸运行,水位需保持在144~156米之间,可调节库容为67亿立方米,而这些库容将在枯水状况更严重时为下游补水。

据长江水情统计资料,长江湖北宜昌站2006年实测来水量只有多年平均值的64%,据有实测资料以来倒数第一位。2006年11月长江进入枯水期后,中下游水位持续退落,中游宜昌、荆江河段达不到2.9米的通航水深,频频出现船舶搁浅险情,中下游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出现困难。中国三峡总公司经过慎重研究,决定适时启动补水调度机制,逐渐削落三峡水库水位,以改善下游航道的航深,发挥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具体补水方案是:当三峡水库水位高于144米时,加大下泄流量控制,使葛洲坝下游庙嘴水位不低于38.5米;当三峡水库水位降至144米后,则按上游实际来水量下泄。

第一阶段补水调度从2006年12月15日开始实施,至2006年1月上旬止。主要是根据上游来水情况,不定期、间断性为下游补水,以满足下游航运、用水的基本需求。初始库水位为155.3米,补水结束时三峡水库水位下降为154.8米,下降绝对值为0.5米,补水总量约3亿立方米。

第二阶段补水调度从2007年2月2日开始实施,水位从155.3米降低,预计3月底降至约151米,补水总量为27.8亿方。至2006年3月26日,三峡水库库水位为151.3米,目前下降绝对值约4米,可动用库容为37.6亿方,补水调度仍在持续进行中。

目前三峡总公司已申请今年汛末将水位蓄至172米,使水位可在144~172米之间调节,届时可调节库容将达190亿立方米,是现在的近3倍,三峡增调长江水位的能力将会提高。

节水发电效益

中国三峡总公司一直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1983~2006年,三峡电站和葛洲坝电站节水增发电量达263.36亿kW.h。截止2007年2月底,三峡电站节水增发电量为1.0781亿kW.h,水能利用提高率为2%;葛洲坝电站节水增发电量为1.1852亿kW.h,水能利用提高率为9.2%;梯级电站增发电量2.2633亿kW.h,水能利用提高率为3.4%。

不容讳言,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效益巨大,其生态与环境问题更加错综复杂。中国三峡总公司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将在三峡工程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努力发挥工程的生态与环境效益,确实落实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