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资产减值会计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资产减值会计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在新会计准则下实施资产减值会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会计准则下完善资产减值会计的对策。

关键词:资产减值;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资产减值会计,是指对资产减值现象进行会计处理时,所涉及的一整套确认、计量、记录、披露的理论与实务。企业通过确认资产减值,可以真实地反映其资产的质量和实际的盈利能力,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便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做出正确的评价。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新会计准则,资产减值会计成为整个会计度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资产减值问题引起业界普遍关注。

一、新会计准则下实施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

1.可收回金额计算过于复杂。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经验和主观判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其结果会因人而异。原因有二:第一,公允价值的确定有赖于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或近期交易市场上的价格,而目前在我国实行公允价值计量遇到许多瓶颈,缺乏取得公允价值的市场环境,缺乏对公允价值计量技术的监管制约手段,缺乏与公允价值应用相一致的制度环境;第二,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在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确定上,由于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导致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存在较大的操作弹性空间,尤其是当一些长期资产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五年时,其未来现金流量更加难以预测。虽然准则在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使用寿命和折现率三个因素上都提出了诸多规范理论,但是即使在理论上确实较大程度提高了计量的可靠性,但在实务中,这些理论显得过于复杂,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预测对于企业来说那将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可操作性不强。

2.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禁止转回存在不科学性。为了防范企业通过减值准备的大额转回来调增当期利润的操作,新准则做出了“一经确认,不得转回”的规定,如果单纯从防止公司舞弊的目的来看,禁止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这项规定尚可理解,但从会计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缺乏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性。资产减值准则实行后,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二:第一,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使调整后的资产价值更符合客观情况,但如果致使减值恢复发生时,却禁止转回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也就无法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第二,无法控制资产在变现时产生高额收益,从而获取巨额利润。按相关准则,资产实际变现时,其计提的减值准备须同时转回,以抵当期成本,增加利润总额。因此,新准则的做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公司利润操纵的随意性,但无法在根本上控制公司在资产实际变现当期获取高额利润。

3.缺乏详细的减值信息披露要求。在减值信息披露方面,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会计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当期确认的各项资产减值损失金额;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发生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导致每项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原因,当期确认的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和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方法等等。

二、新会计准则下完善资产减值会计的对策

1.加强资产减值准则的可操作性。针对上文提到的可收回金额计算过于复杂问题,笔者认为准则可以引入减值测算分工概念,因为减值准备的测试是一项复杂工程,涉及包括财会、技术、销售、评估等在内的很多专业知识,单独由会计部门来负责可收回金额的测试和确认是欠科学性和合理性的。企业应该规定由财会部门连同业务部门、技术部门、销售部门等相关专业部门组建测试小组,各部门分工协作,各尽其能,这样才能保证减值准备计提的准确性。

2.健全发展信息市场与价格市场。目前我国的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尚不健全,资产减值程度难以合理确定,公允价值和折现率等信息难以准确获取。无论是企业、中介机构还是证券管理机构都较难准确获得企业各种资产当前合理的市场价格,从而使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缺乏客观的资料基础,导致计提减值准备不仅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而且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因此,第一,要健全我国信息市场与价格市场,让企业各项资产的真实价值得到公正合理的反映,使公司资产减值会计有章可循,体现会计核算的合理性;第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规范企业信息披露标准,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公允度;第三,优化取得公允价值的市场环境,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技术的监管制约手段,从而营造出一个与公允价值应用相一致的制度环境。

3.完善企业绩效考评体系。企业运用各种手段粉饰会计报表的动因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外界对其经营业绩的考评要求,比如社会对企业的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的硬性规定考评等。因此,整个社会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企业绩效考评体系,结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双重考核,弱化利润与企业考核评价之间的联系,改变以往片面的做法,这将有助于引导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具体来说,社会大众应改变对企业的传统考核评价标准,以营业利润和社会贡献作为评价企业的双重指标,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相关法律法规在明确净利润、现金净流量数额等方面规定的同时,应辅以其他指标,构成一套指标体系,如企业的社会贡献、资产状况、是否存在重大违规违法行为等,以消除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来实现利润操纵的外在动因。

4.加强资产减值会计内部控制。会计准则虽然具有规范会计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但这只能从技术层面上对企业进行规范,无法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加强资产减值会计的内部控制,意在为企业正确执行资产减值准则提供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是促使企业经济运行和财务状况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可靠保证,同时也使企业提供的资产减值信息在信息使用者看来更加可靠真实。这并非仅仅是个口号,是个理念,笔者认为,要从管理层的指导思想和行动上开始转变。真实合理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一方面是技术问题,有赖于准则的完善,但更重要的是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与管理问题。准则一味地限制减值转回未必能根治利润操纵问题,只有从企业的主观上改变其经营理念,加强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才能从源头上抑制利润操纵问题。由此可知,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必定是完善资产减值会计的一剂强心针。

5.完善资产减值信息披露要求。为了规范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必须要完善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要求。我国的资产减值准则应当在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争取做到会计国际趋同,借鉴国际上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强化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程序、计提原因、资产减值评判方法的披露,让会计报表阅读人从中知晓企业对减值准备计提工作的原因、程序、提取比例与金额是否合理。会计报表阅读人要重视资产减值准备对资产负债表影响,适当弱化对利润表的影响。事实上,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并没有实质上的关联,因资产减值准备转回而增加的利润也不是实质意义上的收益。减值信息的披露要求详细完整,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打球,进而调控利润。当然,在必要时还可增加资产减值计提相关责任人的声明事项,以强化其责任,从而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会计的减值信息披露。

参考文献:

[1]秦勉.资产减值会计制度——历史、机理与效率[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14.

[2]李楠.资产减值会计相关问题的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

[3]王学,高薇,刘洋.新资产减值准则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08(11):84-85.

[4]肖瑶.资产减值转回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

[5]张小英.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D].陕西:西安石油大学,2007.

[6]柏艳.浅谈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会计利润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0(7):152-153.

[7]付博华.浅论新准则下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2(20):144.

[8]郑朝晖.资产减值会计与利润操纵[J].商业会计,2001(11):25-26.

作者简介:陈 燕(1968-),女,南京人,本科,会计师,南京市重大路桥建设指挥部财务处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