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没有如果,我在对的时候遇到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没有如果,我在对的时候遇到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2年8月,我正式成为一名新老师。我总愿意称呼自己为老师,而不是教师,心底的“教”应该是指向满腹经纶的资深教育者,初踏入工作岗位的我还是抱着学的态度吧!到底要怎么学?我在心里画个问号……

一、初次相遇

未与孩子们见面,心里的鼓已经打了千百遍。打印花名册、了解学生情况、整理教案、准备第一天的讲稿……随着开学的临近,我的心情是越来越紧张:见了孩子们要说什么?第一节课要讲什么?突发的状况要怎么处理?对于不听话的孩子要怎么引导?满肚子的不自信,真是折磨。9月1号是开学第一课的日子,提前几天李老师就告诉我们几个新老师,在8月31号周三的晚上有一个网络研讨活动,研讨开学第一课的问题,请大家准时参加。就像正瞌睡时别人送过来一个枕头,如获至宝,自然欣喜。

晚上我准时坐到了电脑前,等待研讨开始。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此种研讨形式,有点新鲜。发现群里多了很多不认识的人,从备注名来看,我们的成员来自于祖国的大江南北。晚上19∶30,研讨准时开始,李老师作为主持人先抛出研讨话题:主题是“如何上好第一节课”,小问题是“1. 第一节课的主要目的有哪些?2. 怎样让学生在第一节课喜欢上你? 3. 怎样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同时主持人要求大家按照小问题的顺序逐次讨论,发言简明扼要,尽量不讲空话套话,同时如果附上事例更佳。

第一个小问题的研讨持续了20分钟,大家在这个问题的看法上基本上是一致的,总结起来就是通过第一节课,要达到读懂学生、制定规矩、激发兴趣、融洽关系、提出期待的目的。第二个关于“如何使孩子喜欢你”的小问题,一开始就像是点燃了万花筒的引线,瞬间屏幕就爆满了各种奇思妙想,主持人建议大家都用全屏观看,以免漏掉好点子。有老师提到,新接班的老师自然是要多了解孩子,如果开学能一下子叫出孩子的名字,而不是对照名单,应该很容易让孩子佩服得五体投地吧:“这个老师怎么这么厉害,难道她以前就认识我了……”对于这一点,赖老师的发言令我印象比较深刻,他充分发挥了学科特点,以孩子的名字为内容,设计了一些猜名字游戏。例如:1. 看词语,猜名字:继往——王开来,万里——马鹏程。2. 读名句,猜名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谭静远;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刘路遥。

如果是新接班,要消除陌生感,让双方了解互动,除了名字的熟悉以外,教师也可以展示一些才艺让孩子对自己印象加分,做活跃气氛的游戏。但是如此一来就发现一些问题:新老师往往在亲和力上表现过多,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是朋友,是哥哥姐姐,却难以感受到老师另外一方面作为引导约束者的身份——这将导致在今后的教学教育中出现一些问题。关于宽严有度的问题,高斌老师给出了她的“高招”:严在规矩,宽在态度。严在训练,宽在方式。要安静下来,以静制静。

大家的讨论在9∶30结束,我们几个初出茅庐的新手却很久没有睡,这么多新鲜的东西且得消化一阵,无论是方法也好理念也罢,无一不是我们最迫切需要的。就像是各种锦囊妙计、袋子分门别类,需要的时候手伸进去就能抓出无数个不会重复的好点子,最重要的是这些点子一直源源不断地把袋子变得越来越丰满。这种欣喜若狂的喜悦,没有办法用言语贴切地刻画。各种忐忑和不安慢慢地平复下来,不再那么蠢蠢欲动,带着满足感,我们就要开始新教师的一天……

二、在研讨中成长

第一期的研讨过后,大家感觉余味犹存,差不多每隔两周我们会再次“相约星期三”,紧接着我们又相继研讨了“如何提高校本作业”“怎样面对学生讲话现象”“怎样提高课前三分钟的质量”“教师专业素养读本”“如何上好复习课”“如何观课议课”……

随着研讨问题的多样性,我们的“凤凰树教研沙龙”研讨群吸引了更多的同行。我们的研讨成员既有第一线的老师,又有教育研究的专家、教育杂志工作者、海峡教育网的工作者,还有学生家长、在校的师范大学学生,真正是做到贴近教育者,人人参与。不同的工作性质、不同的教育视点放在一起经常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研讨的类型也在慢慢发生变化,除了文字交流外,微视频、图片这些后来也成为群聊的主角。每一次研讨不仅是教育理念的提升,同样也是思想上的一次放松和解放。

我喜欢这种轻松的研讨方式,那些课堂上当时让你觉得抓狂的画面,到了我们的研讨中却突然可爱了起来,像是一个消化不良的胃因为一颗吗丁啉瞬间舒服了起来,你觉得原来也不过如此。当我笑着跟一个同事说起一个拖欠作业的孩子时,我笑得咯咯响的样子惹得她满脸狐疑:“你怎么可以这么开心地说这件让人生气的事情?”“不知道,不过真的是很可爱啊,忍不住啊……”还记得研讨“如何应对上课讲话的孩子”,李老师说:“亲其师信其道。让孩子喜欢你,喜欢到让自己觉得不忍心在课堂上讲话、分心。若是能做到这样,我觉得这孩子应该不止在课堂纪律上及了格,在感恩方面是不是也算及格了?德育与教学工作如此可以相辅相成呢。”

有些东西刚开始觉得没有什么,我今天再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才恍然大悟。起先的一些方法用得扭扭捏捏,心里在发问:“会不会太幼稚?”如今跟孩子们接触久了,我方知这确实是最贴近孩子的,如今无形中之前的“幼稚”方法已被我疯狂地演绎了,这份疯狂不但孩子们喜爱,我也乐在其中。回过头再来看这些“幼稚”的当初觉得很感动,因为这些都是自己成长的痕迹!

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相约星期三”一路陪伴我走过了一年的时间,见证了我的幼稚,我的不安,我的不成熟,也成为了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相约星期三”给了我工作的动力、思想的源泉,让我用审视的眼光看待工作;有条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养成反思、积累的习惯。它就像我的一个朋友,承载着我的喜、怒、哀、乐,记录着我的探索、疑惑、所思和所得。我在成长着,与我们的研讨群一起成长着。让我们在研讨中进步,在交流中成长,让我们的教学成为有生命的教学。一个前辈说:“如果我年轻的时候与它相遇,该有多好。”幸好没有如果,我是在这个时候与你相遇……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