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美国语文》给我国教材建设带来的思考与借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美国语文》给我国教材建设带来的思考与借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为世界上利技较发达、思想较先进的国家,美国母语教材编排值得我国母语教材编排借鉴的地方很多,尤其是其先进的语文教材的编制理念更加值得我们借鉴。毕竟,语文教材是母语课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语文教材改革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我国新世纪语文课程实施的成功与否。本文在此对《美国语文》教材编制中值得我国语文教材编制借鉴的地方进行探讨。

一 教材的编排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相协调

后现代课程理论指导下建构的中美语文教材在教材结构的设置安排上均遵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为设计思路,然而,我国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与美国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相比,后者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且科学性更高。

我国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每册教材仍然是以“选文加练习式的小单元”构成其结构体系。“选文加练习式的小单元”式的语文教材的结构体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促进学生人性的解放,然而,由于其结构过于单一,且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所以无法为学生建构真正意义上的完整而有特色,灵活而开放的学习体系。而《美国语文》教材在编排体系的科学性上为我国语文教材的编撰提供借鉴。整套《美国语文》是以历史为主线以“资源包式的大单元”为基本构成体系,每个大单元都是一个灵活的开放的系统。全套《美国语文》共包括六个不同主题的大单元,每个大单元下包括五到七个小单元不等,每个小单元下包含一到六篇选文不等。这些文章均是围绕着大单元的主体而展开的,但是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每一课又是由课文与阅读指导、背景知识、学科知识、技术、文学聚焦、阅读策略、能力培养策略、写作技巧等板块自由、灵活多样的组合,可以说每一课都是一个微型的灵活开放的系统,也是一个小的“资源包”。这种“资源包式的大单元”教材结构编排体系最大的优点就是充分考虑到了“人”这一主体在母语课程中的地位,充分考虑到了母语课程育人的本质以及“追求人的解放”的根本目标。关注人的生活经历、关注人的情感体验、关注人的认知发展规律,关注人的人格形成要素的语文教材才更科学,更能实现母语课程“追求人的解放”的根本目标。

二 教材的学材化

(一)尊重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这就使得美国的教室中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学力各异,学生的需求也丰富多彩。编制能够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教科书是实现教材学材化的主要标准,但教科书必须满足同一年龄段所有学生所必须达到的最近发展区水平,不可能在教材内容和言语实践活动方面难易分明。《美国语文》在满足学生个别差异方面作了力所能及的探索,表现在要求学生达到共同水准的基础上,提供多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经验、生活背景等来学习知识、来发展能力。这些开放性的学习活动都是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允许学生采取多种方式,单独或者合作去完成。每篇课文后的阅读思考题按照回忆、解释、分析、概括和拓展层级递进的形式编制也是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二)丰富多彩的助学内容

《美国语文》强大的助读系统不仅能够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作为辅助材料,使教科书的学材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语文教材是‘教本’,更是‘学本’,是学生学习语文最主要的凭借。”用《美国语文》这套教材学材化的几条标准来观照我国语文教科书。我们没有在每课的练习后提供供学生选择的多样化练习活动,助读内容往往在条框限制和拓展开放之间来回徘徊,找不到恰当的结合点,正所谓“讲指导,一抓就死,想拓展,一放就空”。这次人教版语文教材的助读倒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生活经验以及对读物的独特体验确定目标和重点,理解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留有余地,但这样的助读内容对于学生走进学习过程,排除学习过程中的障碍,起到的作用则是相当有限的。另外,助读系统还仅仅停留在文本的形式上,没有与课本同步的在线指导。再者,一些本应该关注过程的听说读写训练和语文实践活动,却仅是提出要求而漠视过程只关注结果。至于反馈矫正内容和评估标准等更是微乎其微。这些都决定了我们的语文教材还是必须要经过教师的指导才能理解的东西,才能达到目标的凭借材料。教材的学材化是国内外母语教材编制的大势所趋,一是缘于课堂上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另外是社会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关注。从我国目前教材编制的情况看,学校化的教材编制任重而遭远。

三 关注学生的言语与写作实践活动

(一)在不脱离选文主题的条件下,组织语言与写作实践活动,实现对选文的拓展。

《美国语文》教材的言语与写作实践活动贯穿每一课,而不像我们人教版的教材言语与写作实践活动以集合成单元的形式进行。言语与写作实践活动已经成为《美国语文》教材每课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对阐释选文主题、历练学生精神面貌等起到重大的作用,同时也是技能、策略训练的凭借,这正是对选文进行的拓展。

(二)关注学生言语与写作实践活动的过程

《美国语文》的言语与写作实践活动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关注过程。如每课之后的微型写作课都按照准备言语与写作素材、写作技巧重点、举出范例、构思、写稿、修改等阶段进行指导。在每阶段又设计了明晰的、紧凑的、严密的、可操作的步骤,在这些步骤的牵引下,引导学生一步步向目标逼近,体现了“任何一种言语与写作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时间链条上展开的。言语活动表现为一个时序过程”的特点。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到达了目标,而且掌握了每次训练的技能。其“实质是一套有关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的规则,它为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起着定向作用。”“教材编者精心安排的‘步骤性设计’,体现了‘过程式教学思想’。由此可知,国外语文教材已经具有了以程序性知识导引言语技能训练和指导言语实践活动的明确的编辑意识。”

四 《美国语文》的内部结构设计的思考

《美国语文》教材的内部结构显示了编撰者的匠心独运。

(一)课后练习设计的三位一体

《美国语文》教材课后练习所彰显的最大特点就是体现三位一体的设计思路,以引导学生回顾阅读过程为途径,以在回顾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技能为目的,以培养学生言语与写作实践活动能力为核心。言语与写作实践活动主要是文学和生活、文学写作、阅读理解、点子库与微型写作课等,这是练习活动的主要部分。其辅助的活动是文学反应,以推断、解释、评估三个层级逐层深入地

引导学生回顾阅读过程。这样的课后练习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锻炼了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能力,提高了他们搜集、整理信息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重返阅读过程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领略作者的深邃、体验文学的美感,开启学生的多元思考和独特感悟。

(二)重视知识、技能和策略训练

《美国语文》丝毫不回避知识教学,而且把知识、技能和策略的训练贯穿于整套的语文教材中。《美国语文》这套教材中对知识的选择和编排突破了心理学对知识的一贯分类,总的来说是以陈述性知识为起点,以“陈述一程序”性知识为核心,以策略性知识为最终目的。《美国语文》教材中的每一课都是“从大量具体可感的例子人手,循环渐进地让学生建立起概念式的描述性知识认识,反复传授程序性知识并付诸操作,在程序性知识操作过程中再加深、提高对描述性知识的认识。”经过如此循环,学生不但获得了知识,形成了技能、而且同化了策略。体现了“掌握知识的目的也全在于应用,在于用知识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去促进人的发展”的理念。

考察我国语文教材的知识状况,本该在过程中培养技能的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口语交际却都被淡化了过程、漠视方法,使得程序性、策略性知识被严重忽略,陈述性知识也是蜻蜒点水。且我们的教材只是利用了明示的途径呈现知识,而忽略了暗示性呈现知识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样看来我们应该借鉴《美国语文》教材中的“陈述一程序”型知识的设计,首先从知识上保证能力的培养,并通过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过程促使知识向能力转化,它可以监控和调节学生个体的言语活动,使学生个体的言语活动避免了盲目性和随意性。所以在编排教材时如何选编知识和呈现知识方面,我们尚须努力。

(三)在课后的练习题中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批判阅读能力进行训练

西方学者一直把批判性思维作为创新精神的核心质素,他们主张“批判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动力和基础,开发人的批判思维就是在开发人的创新思维。”在整套的《美国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中有许多“唤起对问题意识”的题目,主张“如果主人公就是你应该怎么办”、“在当下的环境下应该怎么办”之类的“批判的阅读”,形成脱离作品本身而偏向社会现实批判的倾向。美国有关阅读教学的大部分教材都包含一系列批判性阅读的技能,这当然与文化意识、民族心理,教育政策和语文课程的取向等有密切的联系。在我国的语文实践中,一些优秀的教师已经探索出形形的有关比较阅读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与智者对话,领略不同作品的风格和精髓,以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但是在我们教材之中缺乏这种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问题。批判性阅读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评判性阅读能力应是阅读教学努力的方向。

结语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顾明远教授说过:“比较教育是对当代世界不同因素或不同地区的教育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为本国或地区的教育改革作借鉴。”各国部有不同的国情,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特点各国的教材也各有千秋。本文之所以尝试着探究中美两国的中学语文教材,就是期待我们的语文教材能继续发扬自己的传统特色,同时也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以使自己更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