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抓好班级文化建设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你走进一间地面整洁、桌净窗明、环境优美的教室时,你能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当你看到同学们认真做作业时,你能大声喧哗、随便乱吵吗?当你的学生和你之间都是朋友的关系时,还会有“大发雷庭”的整风教育吗?……不能,这些不良现象都会悄悄消失,这就是班级文化的魅力所在。
所谓班级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班级文化主要包括教育环境、班级文化团体和设施、人际关系、学风等。班级文化对于德育的影响不同于硬性的灌输,它创造了一个无形的潜移默化的有助于学生积极上进和做人的心灵的“磁场”并弥散在学生之中,无时不在,无时不有,它让学生自觉自愿而不知不觉地接受其影响,受到其熏陶、感染和鞭策。学生在班级文化的氛围作用下,能够树立起坚定的政治方向和人生方向,培养起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文明的行为举止和严谨刻苦的学习态度。可见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的课程,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因此,班主任要十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一、优美的教室环境
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常常可以看到:凡是教室环境整洁、优美的班级,其师生的荣誉感比较强,班级的内聚力比较大。笔者作为班主任很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力求教室的墙壁会说话:墙壁四周悬挂名人名言,宣传栏中张贴班纪班规、班级信仰等;激发学生动手盆载鲜花:教室的阳台上我和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废弃的盒子、瓶子、罐子等制成花盆养花、草,让学生在养花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欣赏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使他们在养花中享受到劳动的乐趣;教室卫生的管理力创无尘教室,倡导低碳生活,尽量减少飞尘的污染……这样就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畅通的信息网络
心里学研究表明:“信息的沟通是群体的凝聚力形成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要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必须加强信息沟通。那么一个班级体形成怎样的信息沟通才是最有效的?
21世纪是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结合时代这一特点我将班上的同学QQ号收集并建立群组,课余时间和学生群中一起交谈,针对班上出现的某些情况可以在群中发动大家进行讨论,这种不面对面的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弥补面对面交流时学生的对老师的敬畏感,可以让学生将心里想表达的、困惑的思想和老师更加真心地交流,一个有效的无声教育能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三、优良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样也有着自己丰富而又独特的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凝结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复杂,归纳起来大致可概括为八个字,即“忠、孝、诚、信、礼、义、廉、耻”。
“忠”体现的是一种责任,忠于国君、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职守等等都是其具体内容,它要求的是个人对祖国、对人民、对职务的一种全身心的投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
“孝”是“人性”的体现,是人伦之本。“百善孝为先”(《围炉夜话》清・王永彬),“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论语》),“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这些都是古代典籍中对“孝”的论述。“孝”道思想,对人心的凝聚、社会的祥和、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等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诚”是“真”是“实”,即真实无妄,是天道的本然,道德的根本,“养心莫大于诚”,中华民族的许多美德都由此而来,如诚实做人,诚恳待人,对事业忠诚等。
“信”与“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是指守信、平等、讲信义,是中国人公认的价值标准。“诚”“信”都是人际关系中能交友成事的重要保证,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礼”是文明,是有礼貌、知礼节、循礼仪、能礼让、遵礼制、礼尚往来,它是文明的象征,根源于人的恭敬辞让之心,出于对长辈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
“义”是正气凛然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人生理想、信念与追求的显现。见利思义、先义后利、以义制利是我国传统义利观的基本内容,以义为基础,不仅形成了“生以载义”“义以立生”的人生观,而且升华为中华民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崇高道德境界。“礼”“义”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推崇的道德素质。在这两方面表现突出的历史人物,往往被推为民族的英雄、典范。
“廉”是清白为人,知“耻”是有尊严,有人格地做人,知廉耻,是古人做官为人的准则。
现代文明所倡导的孝顺仁爱、谦恭礼让正是在传统美德所提倡的“孝”“礼”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古人尚“孝”,“百善孝为先”,古人尚“礼”,“不学礼,无以立”,讲求的是人与父母、人与他人(同志、朋友、上下级)的相处原则,也是个人自立于世的为人准则。在现代,“孝顺仁爱”“谦恭礼让”也同样是人在与长辈、同志、朋友相处时要遵守的准则,对长辈孝顺、对人仁爱、与人为善、为人谦恭等等都是现代文明所倡导的内容。自古及今,凡是在这些方面做出了感人事迹的人也常被人推崇,受人景仰,如古有孝子曾参,今有捐。肾救母的田世国等,他们都成为了古今人们学习的榜样。
四、公开的班级日记
每带一个班级我都会在班上挂一个“班级日记”簿,鼓励同学们在上面畅所欲言,探索人生真谛,收到了共同求索的效果。
“我不知道我来到世界上到底为什么?”一个署名“迷悯者”的同学这样写。接着就有许多署名“你的朋友”的同学回答。其中一个写道“朋友,你知道么?世界是由人创造的,为了创造世界,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对世界作出贡献便是我们的人生目的”。接着又有“觅知音”的同学提出,“如果我们都对社会作贡献的话,那么贡献给谁呢?难道人生就不应该向社会索取一点什么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只要有一个人提出一个疑问,便有几十个同学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于是关于“人生的目的”“读书的目的”“什么是理解”“什么是友谊”“什么是潇洒”等问题一个接一个地讨论开了,有的同学一次又一次发表见解,通过讨论,提高了大家的思想认识。
我每个月认真地翻阅这本“学生心灵的记录”,它使我看到了班级前进的轨迹,我也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在班级日记本上,鼓励同学们继续开展讨论。
班级日记成了同学们交流思想、互诉心声的知心朋友,不仅起到了思想教育的作用,而且还成为同学们介绍学习经验、解疑答难以及对各科教学提出要求和建议的园地。在班上设立一本班级日记,既简单易行,又深受同学们欢迎,可收到一石数鸟的作用。
“教育的目的不是锻造电线杆子,而是寻找生命的枝枝蔓蔓,恢复生命的鲜活与本真;教育不是填充稻草,而是点燃烛光,让生命的意义充盈孩子的心灵世界。”教育是“谋生”,教育要塑造孩子们的精神脊梁,让精神大厦与物质大厦在现代文明中比肩耸立。做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注重抓好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