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佐匹克隆和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佐匹克隆和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观察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睡前服用佐匹克隆胶囊7.5mg,另一组睡前服用艾司唑仑1~2mg,疗程4周。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SR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佐匹克隆组出现不良反应7例(23.3%),艾司唑仑组为17例(5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佐匹克隆 艾司唑仑 失眠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026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心理疾患,长期失眠会给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意外事故。苯二氮类(BZD)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失眠应用最多的镇静催眠药。但是,由于苯二氮类药物的耐药性、依赖性和成瘾性等不良反应,使人们着眼于对新的非苯二氮类药物进行研究。佐匹克隆是一种新型的非苯二氮类抗失眠症药物,为验证佐匹克隆胶囊治疗失眠症的疗效,笔者对采用该药与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的疗效进行了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7月~2009年8月在我院门诊首次治疗的失眠症患者。符合CCMD-3失眠症诊断标准[1]。首次发病,未经药物治疗;无严重器质性疾病,无烟酒嗜好及药物滥用者,无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并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方才入组研究。共入选60例患者,按患者就诊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佐匹克隆组30例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17~62岁,平均41±12岁,病程7个月~19年;对照组30例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15~65岁,平均43±13岁,病程6个月~21年。以上各项基本资料经t检验或X2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佐匹克隆组剂量7.5mg/日,艾司唑仑组剂量1~2mg/日,每晚睡前服用;疗程4周。

观察指标:由本研究组中的2名临床精神科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患者采用睡眠状况问卷自评量表(SRSS)[2]和副反应量表(TESS)[3]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按SRSS减分率≥75%为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

统计学方法:数据输入SPSS11.0作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结 果

两组SRSS评分比较:在治疗4周后,佐匹克隆组和艾司唑仑组SR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见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4周后,佐匹克隆组和艾司唑仑组的显效率分别为86.7%和76.7%,有效率分别为97.0%和90.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见表2。

两组不良反应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血糖、电解质、心电图及肝功能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佐匹克隆组出现不良反应7例(23.3%),艾司唑仑组17例(5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4,P=0.008)。佐匹克隆组出现2种不良反应5例,1种不良反应2例;艾司唑仑出现4种不良反应1例,3种不良反应3例,2种不良反应7例,1种不良反应5例。治疗4周末TESS评分:佐匹克隆组1.7±0.5,1;艾司唑仑组2.5±1.1,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讨 论

失眠症是现代社会睡眠障碍性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失眠会引起人的疲劳感、不安、全身不适、无精打采、反应迟缓、头痛、注意力不能集中,其最大影响是精神方面的,严重一点会导致精神分裂和抑郁症,焦虑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功能性疾病,以及各个系统疾病,如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等。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与英国同行在22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介绍说,他们在实验中剥夺了实验鼠5个小时睡眠。结果发现,实验鼠大脑中一种名为PDE4的酶的含量和活性都出现增长,而这种酶会对帮助保持记忆的分子造成影响,从而削弱记忆力。进一步实验发现,使用可以抑制这种酶的相关药物后,被剥夺睡眠的实验鼠就不会再出现记忆力衰退的现象。

目前临床上失眠症治疗应用最多的方法仍然是药物疗法,理想的催眠药物应该是吸收快,催眠效果好,改善异常的睡眠时相而不影响正常的生理睡眠,体内消除快无蓄积,清醒后无药物延续作用。

目前应用最广的是苯二氮类药物,主要系非选择性拮抗γ-氨基丁酸――苯二氮复合受体(GABA-BZDA),有镇静、肌肉松弛和抗惊厥的作用,BZD虽可延长总的睡眠时间,却改变了正常的睡眠结构,损害了慢波睡眠(SWS)和快眼动睡眠(REM)两种重要的睡眠成分,从生理角度看并未真正改善睡眠质量[4]。大多数BZD药物非选择性地作用于脑内BZD的两种亚型受体,产生催眠作用的同时不可避免带来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如精神依赖性、戒断症状、白日宿醉、反跳性失眠等,且长期服用会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佐匹克隆为非BZS的环吡咯酮类催眠药,此类药物可选择性地作用于GABA-A型通道,与BZD的催眠作用相当,而无肌松、抗惊厥作用,故不良反应的发生大大减少[5],其在治疗剂量下,起效快,对睡眠方式的影响很小,基本不改变正常睡眠生理结构,无明显宿醉作用、反跳性失眠及戒断症状[6,7]。

本研究结果显示佐匹克隆有明显改善睡眠作用,且不良反应少而轻,患者能耐受,服药依从性好。佐匹克隆可以作为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方法。但长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结果表明,佐匹克隆和艾司唑仑对诱导入睡、延长睡眠时间、减少夜醒、减轻做梦,提高睡眠质量均有良好作用。在改善患者宿醉反应晨醒后无残存镇静作用方面佐匹克隆优于艾司唑仑。佐匹克隆组服药后有口苦现象,但不影响其治疗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佐匹克隆和艾司唑仑对失眠症均有较好的疗效,但佐匹克隆组白天的残留镇静作用小于阿普唑仑,次日醒后头昏头晕、头痛、嗜睡等宿醉感显著低于艾司唑仑组,虽然佐匹克隆组服药出现口干口苦现象较多,但症状一般轻微,不影响其治疗作用。综上所述,佐匹克隆等非苯二氮类药物的镇静催眠作用与苯二氮类相似,但不良反应少而且症状轻,是短期治疗失眠症安全有效的药物。本研究不知之处:①入选病例数有限、观察时间短,还需对两种药物的长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做进一步研究;②仅对药物治疗失眠症进行了研究,但失眠症的发生原因复杂,应针对原因,采取采药物治疗、睡眠卫生和认知行为以及其它辅助等综合治疗,遵循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有待在下一步研究中完善。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119.

2 李建明,尹素凤,殷建勋,等.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3):353.

3 王晓慧,孙家华.现代精神医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63-166.

4 Roth T.Measurimg treatment efficiacy in insomnia.Clinic Psychiatry,2004,65(8):8-11.

5 Drghramji PP.Treatment of insomnia with zaleplon,a novel sleep medication.Int J ClinPract,2001,55(5):329-334.

6 李舜伟.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141-143.

7 范瑞明,杨丽.失眠症的临床治疗进展.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