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成品油定价机制症结何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成品油定价机制症结何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油价再次上调,民意再次沸腾。发改委也终于首度承认目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的确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行“二次改革”。那么眼下的“一次改革”究竟有什么毛病?怎样的“二次改革”才能从根本上理顺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

“言而无信”、“自己打自己耳光”……油价上调的消息出来后,许多人都对发改委“口诛笔伐”,认为它自己违反了自己定下的规矩。但如果心平气和地想一想,我们会发现发改委其实聪明得很,“跟涨不跟跌”的做法并没有违反《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名义市场透明实则人为操控

为什么“跟涨不跟跌”的发改委依然没有违规呢?原来发改委手上有“三宝”。法宝一“可”字当头可奈何

《办法》中说,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发改委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注意,这里用的动词是“可”。也就是说,调价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发改委自己手中,它可以根据市场与宏观经济形势而定。如果是“必须”或者“应该”,则发改委只是执行人而非决策者,断不敢玩达到降价门槛依然“等一等”的把戏。法宝二如何“加权”无人知

发改委负责人曾多次出面解释发改委制定的油价波动标准并非普通人想当然的以为是“三地价格相加除以三”那么简单,而是采取了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价格加权平均变化率。所以按照一般人的计算方法,三地油价22天移动平均线可能是达到了4%的红线,但在发改委这边还没有.至于发改委究竟是如何加权平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则一直是“国家最高机密”.发改委从没透露过。计算标准的不透明,也为国内油价“跟涨不跟跌”大开绿灯。法宝三调幅多少随心定

如果实在是国外油价跌得厉害,而国内油价再不跌怎么也无法向公众交代之时,发改委还有最后一个法子,降价时小步慢跑,等到国际油价上涨时,快速杀个回马枪。《办法》中只是说国内油价可根据国际油价“相应调整”,没说涨幅、跌幅都必须和国际油价同步为4%。于是我们看到,在2009年6月1日、6月29日和l1月10日油价上调时幅度分别高达6.9%、9.8%和7.2%,而在2009年’月28日和9月30日油价下调时幅度只有3-3%和2.8%。涨跌幅标准毫无规律可循,完全是发改委自己说了算。

可见,眼下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名义上是公开透明、遵循国际市场走势而定,实际上发改委依然可以“综合各方面因素”决定油价高低。成本构成复杂不能简单类比

事实上,发改委想让国际原油价格来决定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初衷是好的,但成品油价格的构成却十分复杂,各国情况都不一样,并不能简单用国际原油价格来判断。因为这里面还要算上运费、港口费、炼制加工成本、汇率变动、税费和石油开采、运输、炼制和终端销售等环节各企业的合理利润以及宏观经济形势等多方面因素,这些杂七杂八的成本最后相加成了一个打包的价格,就是老百姓所面对的加油站里的零售价格。

然而再复杂的成本,只要敢于公布,依然可以算得清楚,涨价、跌价也都有据可循。但国内油企的加工成本、税金和利润的高低,有关方面从不肯透露。如今发改委还表示,涨价后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对应的原油价格仍低于目前国际市场的原油价格水平。这样的说法,民众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但想到中石油一边大喊炼油亏损,一边却公布了今年1-9月净利润超过1000亿元的三季报,这又让民众如何相信国内油价偏低的说法呢?中石油的暴利莫非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成?

另一方面,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只有50%左右。也就是说,50%的成品油价格和国际原油价格高低息息相关,还有50%是国内自产石油,本与国际油价无关,而且国内石油资源属于全民,石油巨头不但几乎以零成本占有,且开采和运输成本也远低于进口石油,却按国际油价标准卖给全民,还从不向全民分红,这叫什么道理?

可见,一方面,国内外油价高低的确难以直接比较,另一方面,既有定价机制明显偏袒垄断油企也是不争的事实。

正是由于成品油价格暗含如此众多“不能说的秘密”。发改委必须要顾及油企的利益,保障其垄断利润不受侵害。但是油价事关重大,又必须考虑到通胀因素以及公众的忍耐度,以防止油价过高民怨四起,因此发改委在定价机制改革后依然牢牢掌握成品油定价的主动权。全面改革遏制投机

除了上述这些发改委不便明说的问题,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中最大的问题还在于时差问题。“一次改革”本就想解决由过去原油价格确定现在成品油价格周期过长容易形成投机的问题,但由于发改委“前怕狼后马虎”,“半市场半行政”的改革“画虎不成反类犬”,改革后,国内油商还是很容易根据国际油价走势进行判断,在预期可能上调油价时,通过囤积方式大肆获利,而在预期可能下调油价前大幅抛售。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油商摸透了发改委往往跟涨不跟跌的调价规律,更是有恃无恐地在国际油价上涨之际大肆囤油,甚至停止供油,人为制造“油荒”以要挟涨价,甚至出现了油价批零倒挂的现象,使不少投机客大捞一笔。

由此可见,“二次改革”在大方向上一定是要彻底根除投机空间,因此应该尽量缩短调价周期,使商人难以根据预期进行投机。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建议,将22天缩短为10天,将4%的红线改为3%。

不过既然要走市场化路线让国际油价决定国内油价,除了降低调价门槛,加快调价步伐外,还必须让发改委从决策人变成单纯的执行人,公开定价公式,将“可调”改为“必调”,何时调、调多少都由电脑操控,一旦触线就及时指令调整油价,避免因行政审批而耽误调价时间。这样一来,不但投机空间顿时消失,跟涨不跟跌的现象也会自然消除。引入竞争才是根本之道 但这样的改革只能解决成品油价格调整标准模糊的问题,并不能解决国内成品油定价标准是否合理的问题。从本质上说,避免政府行政干预,引入完全的市场化改革的最直接举措就是完全放开成品油价格,让各家油企为了争夺市场而不得不降价促销,成品油的成本自然就浮出了水面。 然而取消行政管控的前提是要有基本的市场竞争存在,而目前国内炼油市场被三大国有石油巨头垄断,它们还瓜分了绝大部分份额的成品油销售市场,剩下的小部分民营社会加油站都不得不从这三家进货。可以想象,当成品油充裕时,三巨头给自家的加油站供货的价格一定会比给民营加油站优惠;当成品油紧缺时,它们又必定先断了社会加油站的供货而保证自家的加油站。结果必是大批民营加油站或破产或被三巨头吞并,成品油市场的垄断进一步加剧。

所以想要根本理顺国内成品油定价,必须先放开原油的开采、进口或至少是炼制,再开放国外石油企业在国内生产或销售成品油,有意培养和引进三巨头的对手,最后再彻底放开终端价格,让市场来主导油价涨跌。而今年6月国务院鼓励民间资本进人公用事业领域的“新36条”无疑让人看到了一丝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