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巧用对比 凸显形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用对比 凸显形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司马迁在《史记》中刻画的人物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贯穿全文的对比手法的运用更加凸显了蔺相如这一主要人物形象

首先,文章一开始就交代了“计未订,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这一情形。这不仅渲染了当时急迫紧张的氛围,更是让后面蔺相如在分析完“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和“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后,认为“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并自告奋勇“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前往”。这就使相如与诸大臣谋而未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出相如胸有成竹的勇气和果断。在诵读的过程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读者在大脑中出现了一幅明显的对比画面,大臣们的焦急无策,赵王的寝食不安,蔺相如的雄才大略都展现在了眼前。

其次,在渑池之会上激烈的争辩场面也是通过对比来完成的。第一,秦王与赵王的对比。秦王酒酣,请赵王奏瑟,秦王的盛气凌人与赵王鼓瑟的胆怯顺从与唯唯诺诺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都是一国之君,弱小国家国王的胆小懦弱、惟命是从与强大国家国王的盛气凌人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文章通过神情与动作的对比让读者有了深刻的体会,真正认识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第二,秦御史和赵御使的对比。秦御史前书――主动记录,示秦强,录入史册公然侮辱赵国。赵御史,顾召书――被动、胆怯、退缩。连赵王都吓得唯命是从了,那些御史还能敢怎样呢?第三,秦之群臣和蔺相如对比。秦人多势众,有预谋在先,齐祝寿提无礼要求。渑池之会就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赵国也如面临悬崖,不慎即可坠入深渊。赵国唯相如一人,仓促应战,随机应变,针锋相对,而能力挽狂澜,能够保全赵国尊严。此时,秦国的强势可见一斑,然而就是在这样一种强大的压力之下,蔺相如却凭借自己的智慧与胆略战胜了秦国。可以说,蔺相如与所有的人形成了对比,不管是秦国人的强横,还是赵国人的懦弱。可见,司马迁巧妙地对运用比都是为了突出蔺相如的英勇和才略。

再次,文章的结尾,蔺相如与廉颇的对比。廉颇扬言见到蔺相如必辱之,可见廉颇的气愤程度。而蔺相如却是有意退让,不肯与会,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即使见到廉颇也引车避匿。蔺相如的退缩程度甚至连他的门客都不能接受了,可是,正是相如无奈忍辱与廉颇傲慢形成的鲜明的对比更让读者敬佩这一英雄。当我们读到“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时候,这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并让人肃然起敬!人们感觉到了相如的大度与气量,看到了一个时刻为国家着想的英雄的宽广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