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学生审美能力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中,选用了很多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由于这些文质兼美的作品特别具有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因而使得初中语文教学具备了丰厚的审美教育内容,成为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材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将作品中美的文化语言对象化于学生的语感和美感,将作品中美的情感、意象、意境等对象化于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学生沉潜到作品的深处,从而获得对作品深层的美学蕴涵的把握。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课程教学设计,通过创设审美的教学环境,努力引导学生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审美因素,从而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其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

一、创造审美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

审美感知是主体与审美对象进行初步接触的阶段,是一个人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对于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审美情感的展开,起着主导的、为其他因素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视觉、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种主要功能。教师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剖析,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通过朗读的办法,使学生审美感知的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的音韵之中,激发起其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使他们体会到审美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因而能获得对作品良好的审美意象。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文字非常优美动人,而且浅显易懂。作者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们像老舍说的那样“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呢?即使是没有见过雪的南方人,这时眼前也仿佛出现一片白茫茫的大地,手中仿佛触摸到了那冰凉的雪花。教师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随文章内容呈现的意象展开联想,就会很快地将他们带入文本创设的意境之中,具体地感知其审美内涵,能较自然而然地获得良好的审美感受。当然,教师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创设审美的教学情境,一段音乐、一个舞蹈、一角园林、一块山石、一片落叶、一阵清风、一掬泥土,甚至一捧枯草、一张报纸等等,都蕴藏着美。只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去发现、去欣赏、去领略、去品味,就能使他们从寻常小事、寻常景观、寻常作品中发现美、审视美、评价美,甚至创造美,从而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滋润、有所提升。

二、审美经验运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审美想象是一个人产生审美意象的重要心理因素,是其沟通感知因素与理解因素的桥梁。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阐释问题以及进行答问时,恰当地融入学生社会生活和课余生活的已有内容,启发学生进行回忆和嫁接,就能将课文的审美因素与学生的审美经验“接轨”。这种“接轨”能使学生产生较为亲近的感觉,使其思维内容超出作品本身的内涵,从而产生愉悦的审美想象。如我们在吟诵李白的不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时,出现在脑海里的不仅是一泻千里的黄果树瀑布,还会有滚滚东去的长江水,还有是浩瀚无际的大海……这种依靠我们的现有经验创造出来的想象运动,使得我们头脑中呈现出的波澜壮观的宏伟画卷,从而使审美想象更加丰富多姿。语文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一是可以巧用艺术空白。教师要善于发现文学作品似是而非的模糊处、以一当十的凝炼处、语微旨隐的含蓄处、戛然而止或耐人寻味的结束语等,启发学生的思维想象,以叩开学生灵感的心窗。二是可以借助多种艺术形式。艺术是相通的,语文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善借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以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三是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汲取教育的因子。教学如果没有与学生生活的结合,学生的审美想象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需要指出的是,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审美教育的主导因素,学生是审美的主体因素,因此教师绝不能越俎代庖。教师要相信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知和想象作品的意蕴,促使其自主获得审美体验。如教学《背影》时,教师先让学生听录音,跟读,使其从直觉上产生整体感知。然后,再让学生走进父亲的背影中,和老师一起随着低缓抒情音乐的去赏析、体味具体事件中的背影,感受深沉的父爱。最后,进入“移情”,先让学生进行互相交流,然后再上讲系与亲人的生活实际谈如“我看到父亲的背影流泪的理由”。由于学生有话可说,也乐意讲述亲人与自己亲密的关系。特别是有学生讲到平日里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自己的无理取闹导致父母伤心时,禁不住流下感动与悔恨的泪水。这样的教学,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得到了美的享受,也得到了爱的教育,从而在润物无声中自主提高了审美能力

三、审美内容挖掘,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

“文章”不是无情物,化成春泥更护花。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文学作品的深刻文化内涵,才能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使整个心境处于由审美对象所引起的或爱或憎、或哀或乐的美感过程中,从而获得良好的审美教育体验。事实上,不管是哪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大都或明或暗、或隐或显、或浓或淡、或深或浅地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有的歌咏伟大,有的歌咏平凡;有的歌颂善良,有的歌颂纯真;有的鞭笞丑恶,有的鞭笞狂妄;有的鞭挞落后,有的鞭挞黑暗……这些丰富多彩的课文内容,无不寄寓了作者良好的审美情感。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了解作品中人的情感世界,体会其思想感情,如此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周敦颐的《爱莲说》,采用拟人化手法托物寓意,其行文平淡自然,既委婉含蓄,不露锋芒,又富有情味,表现了作者高尚的人品和情操。文中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教师可引导同学联想到社会上具有像莲花这种“出淤泥而不染”高贵品质的人,如感动中国的道德楷模人物的先进事迹,使他们深刻感悟作者高洁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人生境界,从而深入体悟文章中蕴含的语言美、形象美、哲理美。在这种教学状态中,不仅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能得到发展,而且其人格修养水平也能得到不断的提升。

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2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