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氯化锌法活化脱硅稻壳制备活性炭的实验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氯化锌法活化脱硅稻壳制备活性炭的实验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通过以稻壳为原料,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木质活性炭。通过系统的对比实验,对主要的影响因素如浸渍比、活化液质量分数、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因素加以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浸渍比是氯化锌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选择氯化锌活化法制备稻壳活性炭的浸渍比12.0,活化温度550 ℃左右和活化时间60 min比较适宜。

关键词:氯化锌 资源综合利用 活性炭

活性炭是一种多空碳材料,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吸附能力强、化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使用失效后易再生等特点。作为一种优良的吸附剂及催化剂载体,广泛用于液体和气体的净化、溶剂回收及作催化剂载体等随着对环保问题的日趋重视。

稻壳是有一定碳含量的农业副产品,我国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它的灰分含量过高,不经降灰处理,很难生产出高质量的活性炭[1]。本工作通过用以稻壳为原料,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木质活性炭。通过系统的对比实验,对主要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如浸渍比、活化液质量分数、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因素进行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和仪器

稻壳及试剂 研究中所用的稻壳来自攀枝花盐边稻米加工厂,其工业分析如表1;试验当中所用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锌等及采用吸附性能评价所用的亚甲基蓝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实验原理及方法

活性炭产品吸附性能是评价活化效果指标,吸附性能不仅与活性炭比表面积有关,也与其细孔容积有关。不同用途活性炭,对其孔径分布要求也不一样。通常来讲,以碘吸附值、亚甲基兰吸附值、焦糖脱色力的高低分别评价活性炭中微孔、过渡孔、大孔发达程度。本实验采用活性炭对亚甲基蓝溶液色素的吸附来评价产品活化效果。实验中称取0.25克亚甲基蓝溶于250mL的容量瓶中,再用移液管量取2.5ml的亚甲基蓝溶液稀释200倍。用量筒取100mL稀释的亚甲基蓝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15mg的活性炭。在电动震荡器上震荡20min。取下锥形瓶静止取上清液置于光径为1cm的比色皿中,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65nm下测定吸光度A1。同时测定稀释的亚甲基蓝溶液的吸光度A2,则可以算出亚甲基蓝溶液的脱色率为:(A2-A1)/A2。脱色率越大则表明活化效果越好[1]。

2.结果与讨论

2.1 浸渍比对活化效果的影响

浸渍比,即化学活化剂(如氯化锌)与稻壳的质量比,是化学活化法(包括氯化锌活化法)制备活性炭工艺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了解浸渍比对活性炭吸附特性的影响,在活化液zncl2质量分数为50%时,分别在不同浸渍比件下将稻壳在500℃ 活化温度条件下活化45min制备活性炭,然后测定不同浸渍比下制备所得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实验结果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浸渍比增加时,亚甲基蓝吸附值增大,当浸渍比为12.0~12.5时有以最大值;浸渍比继续增加,亚甲基蓝吸附值有所下降。这是因为氯化锌浸渍稻壳的过程中,活化剂中的锌离子进入纤维孔隙中间,在碳化、活化过程中是纤维发生润胀水解、氧化降解、催化脱水等反应,有利于原料碳化物孔隙结构的形成。由于氯化锌的芳香缩合作用使原料经过降解、低分子化缩合、多环芳构化等作用,形成缩聚的新生碳,并且在适当的温度下形成碳的乱层微晶结构,有利于新微孔的形成[2]。因此随着浸渍比的增加,有更多的锌离子进入纤维分子间。当浸渍比大于12.5后微孔变大成中孔,比表面积略有下降。因而适量的活化剂有利于微孔的形成,活化剂过多会使微孔的形成减少,且一部分微孔收到破坏,从而亚甲基蓝吸附值下降。

2.2 活化液质量分数对活化效果的影响

配置质量分数分别为40%,45%,50%,55%,60%的zncl2溶液,标记好顺序1,2,3,4,5。在料液质量比为12.0、活化温度500℃、的条件下活化时间45min,制得活性炭并测定所得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溶液后的脱色率,结果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活化效果随着活化液质量分数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氯化锌对原料中纤维素的润胀作用和活化液浓度有关,随着质量分数的变大,润胀作用也增强,这就使得活化效果增加。但若质量分数过高,相同浸渍比的情况下,溶剂将过少,不利于原料的充分浸渍,也将对活化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生产成本随之增高,故质量分数一般以不超过60%为宜。而若过低,活化时间长,设备生产能力下降,能耗增大。

2.3 活化温度对活化效果的影响

配置质量分数为50%的zncl2,称取五组5g的脱硅稻壳,标好顺序1,2,3,4,5都加入13.3ml的活化液即料液质量比为12,分别在450℃,500℃,550℃,600℃,650℃的温度下,活化45min,制得活性炭。测定所得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溶液后的脱色率。考察活化温度对活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见图3。

由图3可知,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吸附值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步上升,上升速度很快,在550 ℃温度达到一个最大值,随后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步降低,但降低的趋势较慢。这是因为在不同温度下,氯化锌活化法活化过程中的反应机理不同,炭的烧失不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高温加速了纤维素分子间碳氢键的断裂,是纤维素分子中的羟基、羧基等以水分形式脱去,被脱去基团留下的空间,形成了活性炭的孔隙[3]。碳活化温度的升高,亚甲基蓝吸附值增加。活化温度高于550℃时,碳的烧失会使微孔孔径变大,活性炭的比表面积降低,使得亚甲基蓝吸附值下降。

2.4 活化时间对活化效果的影响

为了测定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将浸渍比固定为12,活化温度固定为500℃,活化液质量分数固定为50%在此条件下分别活化30min,45min,60min,75min,90min制得3组活性炭。测定所得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溶液后的脱色率,实验结果见图4。

从图4可以看出,活化效果随着活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这是因为在活化的初始阶段活化剂的作用,炭化后留在空隙中的焦油等物质和紊乱的碳被除去,暴露出由碳原子组成的微晶结构间的空隙。随着活化剂继续和微晶结构的反应,孔隙不断加宽,相邻微孔之间的壁完全被破坏而形成较大的空隙,导致过渡孔和大孔容积的增加。因此,孔隙的生成和结构与炭的氧化程度密切相关。根据杜比宁(dubinin)的观点[3-5],当烧失率(活化期间炭质量减少的百分率)小于50%时,得到的是以微孔为主的活性炭;烧失率大于75%时,活性炭孔隙具有混合结构。在活化时间较短时,生成的微孔居多,对亚甲基兰的吸附不利;但若活化时间过长,烧失率过大,会导致产量下降,成本增加,故活化时间以不超过60min为宜。

结论

通过系统的对比实验,对主要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如浸渍比、活化液质量分数、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因素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浸渍比是氯化锌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选择氯化锌活化法制备稻壳活性炭的浸渍比12.0,活化温度550 ℃左右和活化时间60min比较适宜。

参考文献:

[1] 李 珥.陈正行等.稻壳制备活性炭的研究[J].山西食品工业,2004,(3):15-19.

[2] 陈爱国.稻壳制备活性炭的研究[J].新型炭材料,1993,(3):58-62.

[3] Smisek M. Cerny S. Active Carbon [M].New York:Elservier,1970.

[4] [日]炭素材料学会编.活性炭基础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109-174.

(Carbon Material Society of Japan.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of Activated Carbon [M]. Beijing: China Forestry industry Press, 1984.)

[5] [德]H.凯利, E.巴德著,魏同成译.活性炭及其工业应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0.